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细读大秦七百年

封面

作者:郑文州著

页数:284页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75530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崛起, 对峙, 腾飞, 扩张, 统一, 崩溃”六个部分, 讲述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前世今生。作者博考文献, 带领读者探寻历史的细微之处, 为我们讲述诸侯国秦国与大一统秦朝之间的历史渊源, 展现围绕大秦而发生的军事争霸、政治外交、经济改革等精彩历史。

作者简介

郑文州,笔名醉罢君山。福建漳州人,专注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多家报刊杂志,是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首任版主,也是国内早期自媒体文史创作领域的重要作者。代表作品有《虽远必诛:大汉王朝的扩张》《血战天下:战国全史》《西汉原来是这样》《东汉原来是这样》《春秋无义战》《大唐帝国的扩张》《秦朝原来是这样》等。

本书特色

·细读历史,窥探真相·
秦国一开始就是不讲信义的虎狼之国吗?
为什么帮助秦国强大的人才多来自别国?
纵横时代,六国错失了多少次灭秦良机?
奋六世之余烈,一代强秦统第一下之路有多难?
秦扫六合对华夏民族的意义有多大?
大秦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博考文献,言必有据·
博考《史记》《战国策》《左传》等文献;
细读近百个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人物。

·进击的大秦·
偏居一隅——抗击西戎——厉行改革——铁血战争——统一华夏
36位君主前赴后继,667年开拓进取,铸就老秦人的顽强、朴实,发扬华夏民族的智慧、拼搏

目录

第一编 崛起
其始也简:秦之开国史
泰仲亡国与秦庄公复国
从附庸国到诸侯国的转变
五张羊皮挟一个百里奚
泰国与晋国的恩恩怨怨
武装干涉晋国内政
中原战场的配角
泰国远征军团的覆灭
再鼓雄风,称霸西戎
第二编 对峙
秦晋的明争睹斗
夹河之盟与吕相绝泰
一场拖拖拉拉的战争
拯救楚国始末
动荡不安的四代乱政
战国时代的第一场大战
废除殉葬制的泰献公
第三编 腾飞
王道还是霸道?
富国强兵的大变法
迈向超级强国之路
改革家的惨淡结局
纵横捭阖的外交新思维
收复河西,碾压魏国
进军大西南
坑蒙拐骗:无底线的外交
张仪的政治智慧
车通三川以窥周室
季君之乱
第四编 扩张
诱擒楚怀王
两大超级强国的对抗
西风压倒东风
以寡击众的伊阙之战
战神白起横扫楚国
赵国崛起与渑池之会
阏与:泰国栽了大跟头
范雎的人生逆袭之路
铁血宰相的垮台
战国最大规模的会战
赵国为何输掉长平之战?
攻不下的邯郸城
第五编 统一
吕不韦的长线投资
太后及其男宠
吕不韦之死
李斯的拼搏人生
吹响统一战争的号角
功亏一篑:荆轲刺秦王
天下归一:战国的终结
郡县制还是诸侯制
大泰帝国的开疆拓土
焚书坑儒:秦之恩想专制
穷奢极欲的秦始皇
第六编 崩溃
秦始皇之死
沙丘的阴谋
醉生梦死的泰二世
一场暴雨引发的动乱
五路进攻的失败与陈胜之死
楚政权的重建与项梁之死
力拔山兮气盖世
指鹿为马:赵高最后的疯狂
刘邦西征与大秦帝国的灭亡

节选

纵横捭阖的外交新思维 随着魏国霸权的衰落,齐国与秦国崛起,战国争雄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各大诸侯国相继称王。自魏惠王自立为“夏王”,千年以来“天子至尊”的格局被颠覆,此后各诸侯国不甘示弱,纷纷扛起大王旗。 公元前334年,齐、魏两国“徐州相王”,即相互承认对方的王号,由于齐国强大,齐威王为大王,魏惠王为小王。此后十年,重要的诸侯国全部称王。公元前325年,秦国继齐、魏之后称王;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互承认对方的王号,史称“五国相王”。 至此,战国七雄全部称王,这意味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的传统政治体系完全崩溃。在春秋时代,周天子虽然无权无势,但仍被诸侯们尊为共主,三家分晋还需得到天子的正式册封才能跻身诸侯之列。如今,周天子的遮羞布被扯去,诸侯们再也不需要这尊泥菩萨,当中央政权不复存在时,各诸侯国都使出浑身解数,为争夺生存空间而战。在此历史背景下,纵横思想,成为战国中期最活跃的政治思潮。 在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独树一帜,使其思想成为战国时代最显赫的思想流派之一,其特点全在于“实用”二字。他们不是啃书本,更不是读死书,而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诸侯之间游走,以种种外交手段在国际舞台上兴风作浪,纵横捭阖。 所谓纵横,即合纵与连横,韩非子释义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的这个说法,当指战国末期情形,实际上早期并不完全如此,诸侯之间除了弱弱联合、弱强联合之外,还存在强强联合。 一向长于诡诈之术的三晋是纵横家思想的策源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即纵横)强秦者大抵三晋之人也。”纵横之士多出于三晋,最终却在秦国大放光芒,为秦国对东方诸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做出不可低估的贡献。 早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三个,分别是苏秦、公孙衍与张仪。此三人中,张仪对秦国的贡献最大,而苏秦与公孙衍也与秦国有过一段交集。 据说苏秦与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鬼谷子是战国时代一位异人,此人颇为神秘,历史上也没有什么故事,其生平事迹几乎一片空白,只是因为有两位了不起的徒弟才为世人所知。好事者又杜撰了一些鬼谷子的传说,都是无中生有,只可以小说传奇视之,不可视为真史。 苏秦学习纵横术后,西行入秦,希望能以三寸不烂之舌换得一官半职。可他入秦的时间十分不巧,正好秦孝公死了,变法的灵魂人物商鞅被五马分尸。由于商鞅主持秦国内政达二十年之久,他一死,秦惠王最迫切要做的事,就是保持内政稳定。与法家注重内政相比,纵横家注重外交,苏秦大谈如何“吞并天下”, 显然不合秦惠王的大政方针。秦惠王认为,秦国羽翼未丰,在文化政治方面还有待加强,现在不是谈兼并天下的时候。由于苏秦未能摸准秦王的心事,最终铩羽而归。 苏秦离开后,又有一位纵横大师入秦,此人名公孙衍。公孙衍是魏国阴晋人,由于魏国衰落,魏惠王对人才不甚重视,他便入秦以求个人发展。公孙衍与苏秦不同,比较务实,不说什么“兼并天下”一类假大空的话,有政治、军事才干。他很快就受到秦惠王的重用,在军界、政界声名鹊起。 公元前333年(商鞅被杀后五年),公孙衍攻略魏国河西的雕阴城,魏师败绩,秦惠王将他提拔为大良造,成为秦国头号权臣。为了讨好这位秦国权臣,魏惠王把公孙衍的故乡阴晋割让给秦国,秦国将该城更名为宁秦。此时公孙衍春风得意,权势堪比当年的商鞅。没想到好景不长,一个人的到来,让公孙衍最终丢了饭碗。这个人就是张仪。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细读大秦七百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9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