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昍爸,昍妈
页数:268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27187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为什么孩子在列举答案时经常会漏掉一些可能性?为什么孩子经常丢三落四?这其实是孩子还没有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而这种思考习惯就跟数学思维中的有序思维是紧密相关的。数学思维不仅影响到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中的成就感,而且也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效率。
本书将详细地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概率思维、有序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计算思维、极限思维、对称思维。作为父母,也许你不是数学学霸,但在本书的帮助下,你一样可以轻松地培养好孩子的数学思维,让他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之美,并成功跨越数学能力的分水岭,为他一生的理性思维和严谨习惯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
昍爸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教授,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百名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项。昍爸从小爱好数学,曾在初中和高中时期获得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江苏赛区第一名,高考数学满分。成为父亲后,他注重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和提升孩子解决未知问题的热情与能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育儿实践结合在一起,做了积极探索,形成别具一格的少儿数学思维和计算思维的科学训练体系,因此特意开设了微信公众号xuanbamath(昍爸说数学与计算思维),分享研究心得和实战经验,受到数十万家长的喜爱。昍妈硕士研究生,某211高校教育类杂志编辑,十余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关注当前国内外教育理论发展,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有深入了解,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极践行科学教育理念,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昍爸、昍妈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昍昍11岁,女儿 庭庭4岁。
本书特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江苏省数学会普委会原副主任、罗马尼亚大师杯中国队原领队夏建国教授鼎力推荐
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获得者、青年科学家写给孩子的数学思维训练书
生活中的数学三十六计,有效培养孩子的概率思维、有序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逆向思维、递归思维、整体思维、对称思维、计算思维等思维能力,奠定一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构建全面知识体系,从身边生活入手,与中小学数学数学无缝对接
目录
历史上的数学故事
一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为什么飞机的往返飞行时间不一样
小学门口放学点的标牌设计
神秘读心术背后的奥妙
99% 的人都不知道的闰年
为什么外星人用素数作为宇宙间的沟通信号
二 巧合与概率思维
奇妙的钥匙开门经历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顺子与同花哪个可能性大
三 有序思维
5颗连着的围棋子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图案
字典序与有序思维
四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培养:家长切莫操之过急
脑洞大开,原来蛋糕可以这么切
如何找最佳的聚会地点
方程思维对小学生是洪水猛兽吗
五 几何与空间思维
用 6根火柴如何拼出4个正三角形
小学生也能读懂的“维度”
七巧板中的数学
小小的立方体,竟有这么多的学问
时差与进制
六 逆向和递归思维
报数游戏
汉诺塔游戏
大自然的数学奥秘—斐波那契数列
七 整体思维
时针和分针重合了多少次
桌球到底进了哪个球袋
三阶幻方的中间为什么要填
八 极限与极值思维
岛主怎么选更公平
照片打印机中的数学问题
圆周率的那点儿事
怎么让孩子理解芝诺悖论
九 对称思维
生活中的对称美与对称思维
硬币的两面与奇偶性
斯诺克解球与对称
十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思维
连环画为什么整理得这么慢
原来生活中也可以这么交流
盲文、莫尔斯电码与二进制
编程与数学—计算思维与数学思维的碰撞
后记
节选
七巧板中的数学
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
——柏拉图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但有些时候我们的解题技巧却脱离了生活实际。以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我在给孩子讲这个问题时,他不解地问道:“鸡头和兔头不一样,直接数一下有多少只鸡和兔子不就行了吗?”确实,生活中有谁会用“鸡兔同笼”的算法来算鸡和兔的数量呢?
不过,古往今来,人们在生活中发明了很多好玩的益智玩具,只要好好利用起来,也可以像“鸡兔同笼”问题一样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
DIY 七巧板
七巧板是儿童第一的益智玩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明清时期在民间广为流传。清《冷庐杂识》云:“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
几年前,昍突然想玩七巧板。可是家里没有,我们只能动手做一个。DIY 七巧板不是那么简单的任务,需要一点数学知识的帮助。
我们的任务是:如何用一张A4 纸裁剪出七巧板呢?孩子的第一反应是用直尺量,但这属于工程的做法。我附加了一个条件:只能用折叠和裁剪的方式,不能用直尺量(有点儿尺规作图的感觉)。虽然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有些复杂,但是他通过思考实践,可以让思维方式得到很好的锻炼,特别是理解数学的严谨性。下图是我们剪裁的基本步骤。 在裁剪过程中,最难的是第4 步,即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沿着中位线折叠。孩子在尝试这一步的时候,出现了多次如下图所示的随意折叠,完全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 精确地折叠需要一定的诀窍。如下图所示的三角形,可以先标出BC 的中点D,然后将A 点和D 点重合进行折叠,或者先分别折叠出AB 和AC 的中点E、F,然后沿着EF 折叠。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蕴含着对几何数量关系的理解。 七巧板的形与数量关系
把纸折叠之后,涂上颜色,我们便得到了下图的七巧板。为了方便,我们用数字把每一块都编上号。 然后,引导孩子思考几个面积问题:
第①块是第③块的多少倍?
第④块是第③块的多少倍?
第④块和第⑥块哪个大?
第④块和第⑦块哪个大?
第⑥块和第⑦块哪个大?
第①块和第④块哪个大?
整个七巧板的正方形是第④块正方形的多少倍?
对于一个没有学过面积计算的孩子来说,他的第一反应是拿着两个图形去比对。如第2 个问题,孩子很容易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因此得出第④块是第③块的2 倍这一结论。但对于第5 个问题,直接比较第⑥块和第⑦块两个图形就不再奏效。拿着两块着实比较了好一会儿,仍然无果。
偶然一个机会,他发现⑦可以由③和⑤拼成,而⑥同样也可以由③和⑤拼成,这就得出了第⑥块和第⑦块同样大的结论。这是一个转折点,以此为基础,他发现七巧板中的任何一块,都可以由若干个第③块(最小的单元)组成,进而可以据此计算各块之间的数量关系。
好!到达最后一题,整个正方形是第④块正方形的多少倍?按照上面的方法,将每一块都表示为若干个第③块的组合,就得到下面的推导:
① = ② = 4× ③
④ = ⑥ = ⑦ = 2× ③
⑤ = ③
因此, 整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 ③, 而正方形④ 的面积为2× ③,从而大正方形的面积是第④个正方形的8 倍。
事实上,这一做法蕴含着可公度的原始思想,即把两个不同的图形用一个更小的图形来度量。
七巧板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至此,我们对七巧板面积问题的讨论基本结束。高年级学过有理数且善于观察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一个小正方形的8 倍,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几倍呢?
类似这一看起来平常的问题,曾在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引发了数学领域的巨震,并引发历史上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大数学家,缔造了一个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世界是由数组成的,世界上的一切没有不可以用数来表示的,数本身就是世界的秩序。而“一切数均可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但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希伯索斯a 发现,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即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
如果回到那个年代,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结果在当时有多么石破天惊!事实上,如果现在的小学生善于思考,也会有这一发现。所以,不要小看生活中的数学,影响数学发展历史的契机或许就隐藏在其中。
证明正方形对角线与边长之比非有理数其实很简单,这是一道集反证法、互素和奇偶性于一体的绝佳练习题。假定对角线c 与边长a 之比c/a=p/q
为有理数(其中,p、q 互素),那么,根据勾股定理:
c2 = a2 + a2 = 2a2,将c/a=p/q
代入后得:p2 = 2q2。由此可得p 为偶数,设
p = 2t(t 为自然数),则p2 = 4t2 = 2q2,可得q2 = 2t2,从而q 亦为偶数。
这与假设p、q 互素矛盾。
这一不可公度的发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领导人十分惶恐,他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于是极力封锁该真理的流传。
希伯索斯被迫流亡他乡,不幸的是,他在一条海船上遇到两个毕氏门徒,被他们残忍地杀害。
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类似,科学史上很多真理的发现常常充满悲剧色彩。希伯索斯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系的缺陷,证明了它不能同连续的无限直线等同看待,有理数并没有布满数轴上的点,在数轴上存在着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孔隙”。“不可公度量”的发现与“芝诺悖论”一同被称为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对以后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从依靠直觉、经验而转向依靠证明,并且推动了几何学公理和逻辑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