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靠前信息工程优选技术译丛电力线通信: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封面

作者:[加拿大] 卢茨·兰普(Lutz Lam

页数:52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1116568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由于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的规范和标准不断成熟,本书较原书版着重扩展了PLC的应用部分,并纳入了最新的研究内容,此外,还包含了与信道特性、传输技术以及与规范相关的PLC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得本书内容更新、更充实、更全面。本书共分为11章,分别从信道特性、电磁兼容、耦合、数字传输技术、MAC层及上层协议以及PL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而且对PLC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引领作用。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PLC领域的初学者,熟悉PLC技术的相关研究人员及从业者电力线通信领域一部及时且全面的著作,涵盖了领域当前的诸多研究进展,以及各种典型应用场景。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引言1

第2章信道特性7

21简介7

22信道建模基础7

221室内/室外拓扑结构简介10

2211低压、中压和高压市电拓扑10

2212住宅和商业区的室内布线拓扑11

222频段受限信道的一些基本定义和属性12

2221脉冲响应持续时间14

2222平均信道增益14

2223方均根时延扩展(RMS-DS)14

223室内高频和超高频信道的特性14

224室外信道特性(低压和中压)18

225低频信道特性及其阻抗19

226基本方法:确定性模型和经验模型19

2261基于时域的建模:多径模型19

2262基于频域的建模:传输线模型21

227建模方法的优缺点23

228确定性方法和统计方法的结合:混合模型25

23室内和室外低压信道模型26

231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26

2311弱有损线28

2312反射29

232室外低压信道模型29

2321欧洲、亚洲和美国的接入网络拓扑29

2322基于回波的信道模型32

23239~500kHz低频范围内的差异40

2324接入域中的参考信道43

233室内低压信道建模45

2331建模原理45

2332LTI信道模型48

2333LPTV信道模型51

2334室内参考信道59

24中压信道模型63

241中压特性64

2411配电变电站64

2412网络布局和拓扑65

2413架空电缆和地下电缆66

2414架空电缆67

2415地下电缆68

242中压信道模型简介68

243基于测量的中压信道特性70

244基于理论的中压信道特性71

2441架空电缆71

2442地下电缆71

2443中压配电网中的MIMO电力线通信72

245噪声和干扰72

25户外高压信道模型73

251高压场景73

252高压信道模型78

2521高压链路衰减79

253高压线路噪声84

254电晕噪声85

26MIMO信道87

261接地方法88

262MIMO PLC原理88

263实验测量结果89

2631MIMO耦合器89

2632信道的统计特性90

264MIMO PLC信道的建模和生成95

2641自顶向下的建模方法95

2642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98

265信道频率外的响应101

2651线路阻抗101

2652EMC相关知识102

2653MIMO背景噪声103

27噪声与干扰104

271PLC噪声分析104

2711时域PLC噪声105

2712频域PLC噪声106

2713时频域PLC噪声107

2714总噪声波形111

272PLC噪声统计-物理建模111

2721高斯混合和Middleton’s Class-A:模型介绍111

2722高斯混合和Middleton’s Class-A:模型推导112

2723结果统计模型114

273PLC噪声经验建模115

2731脉冲噪声的时域建模方法115

2732脉冲噪声的频域建模方法115

2733周期性循环平稳噪声模型116

274自适应编码调制与解调的PLC噪声特性117

28信道模型与软件参考119

29其他场景下的信道120

291LVDC配电系统121

2911LVDC配电系统的结构和特性121

2912LVDC配电系统中的PLC124

2913LVDC系统中的PLC信道特性124

292车内电力线通信信道131

2921车载线路束配置131

2922信道传递函数132

2923电路的输入阻抗135

2924噪声与干扰135

293船舶内电力线通信136

2931船舶PLC文献综述及其电网特性137

2932大型游轮网络拓扑及其测量139

2933传递函数对节点导纳的灵敏度140

2934节点导纳的变化和大节点的判别142

294总结143

参考文献143

第3章电磁兼容153

31简介153

32EMC中的参数154

321EMC相关传输线的参数154

322耦合因子156

323电场和磁场157

33电磁辐射159

331辐射160

332传导辐射161

34电磁敏感性163

35EMC协调164

351兼容性级别164

352限值的定义165

353认知无线电技术166

36EMC在欧洲的标准化和监管170

361欧盟中标准化与监管的区别170

362PLC的EMC调节171

3621市场准入172

3622对干扰投诉事件的监管173

363PLC中EMC的标准化174

3631CENELEC174

3632ETSI-CENELEC联合工作组175

3633国际EMC产品的标准化176

37电力线和其他有线通信系统之间的耦合178

371电力线和家庭环境里的电信线路的耦合特性179

372PLC传输对在VDSL2上传输的服务的影响179

3721实验室测试180

3722现场实验测量187

373VDSL2传输对PLC的影响189

374减轻影响的总结和方法190

38最后说明191

参考文献191

第4章耦合194

41简介194

42耦合网络197

421要求197

422电容耦合200

423电感耦合202

424实际RF变压器203

425电阻分流器206

426电感分流器207

427调制解调器TX(发送方)和RX(接收方)阻抗210

428变压器旁路耦合211

429无功功率以及电压和电流额定值214

4210不确定性215

4211小结216

43低压耦合216

431介绍216

432N-PLC耦合器217

433B-PLC耦合器218

4331阻抗匹配219

434相间耦合221

435单相耦合221

44高压耦合222

45中压耦合225

46总结226

参考文献227

第5章数字传输技术229

51简介229

52单载波调制229

521频移键控229

522扩频调制236

5221SS技术类型:直接序列扩频237

5222SS技术类型:跳频242

5223SS技术类型:线性调频246

5224PLC中SS技术的优点和缺点249

5225SS技术在PLC系统中的实际应用250

53多载波调制251

531作为滤波器组的多载波调制252

532DFT滤波器组调制方案254

5321高效实现254

5322滤波多音(FMT)调制256

5323正交频分复用(OFDM)257

5324发射端脉冲成形的OFDM和有窗的OFDM260

5325接收端有窗的OFDM261

5326OQAM-OFDM262

533DCT滤波器组调制解决方案263

5331离散小波多音(DWMT)复用技术263

5332DCT-OFDM263

534其他MC方案264

5341循环块滤波多音调制264

535共存和陷波266

536比特加载267

54电流和电压调制269

541VLF/ULF PLC270

542带有开关负载发射机的OOK272

543使用谐振发射机的OOK278

544使用共振发射机的PSK281

55超宽带调制284

551I-UWB 发射机285

5511高斯脉冲成形设计285

552I-UWB接收机286

5521滤波器接收机286

5522等效匹配滤波器接收机287

5523噪声匹配滤波器接收机287

5524N-MF接收机的频域实现287

5525接收机的比较288

56降低脉冲噪声的方法288

561噪声的预备知识289

562传输方法291

563检测方法292

564多载波传输的抑制方法296

57MIMO传输301

571MIMO信道和定义302

572MIMO 容量303

573空间复用法308

574分集309

575信道估计311

576宽带MIMO 313

577关于PLC的MIMO研究315

58编码技术315

581各种协议中的编码技术316

582标准中的编码技术318

5821PRIME318

5822G3-PLC319

5823ITU-T G9960321

5824IEEE 1901323

583其他编码技术328

参考文献330

第6章电力线通信系统的MAC层及上层协议340

61简介340

62MAC层概念340

63不同电力线通信应用和域的协议342

631多个PLC小区之间的传输资源共享342

6311PLC小区之间的固定信道分配342

6312PLC小区之间的动态信道分配343

632PLC小区之间传输资源共享346

6321干扰347

6322信道组织348

633分布式PLC小区之间资源分配协议350

6331PLC网络结构概述350

6332资源单位定义和要求350

6333PLC网络中的资源利用率350

6334传输资源分配协议的描述351

6335基站间的通信351

634信道重分配策略原理352

635评价指标353

6351CA-Msg的吞吐量和传输时间353

6352分配协议的性能354

636数值结果354

6361CA-Msg的吞吐量和传输时间355

6362分配协议的性能355

637小结357

64多用户资源分配358

641信息论方法:多用户高斯信道359

6411单用户高斯信道 359

6412多址接入信道360

6413广播信道361

6414观察实际执行中的可实现速率362

642PLC场景下的多用户资源分配362

643PHY层系统模型363

644FDMA365

6441OFDMA网络中的载波分配技术365

6442FDMA网络中的多址接入干扰368

645TDMA372

6451无争用的TDMA:最优时隙设计和分配过程372

646TDMA和FDMA基于争用的协议376

647相关文献376

6471FDMA376

6472TDMA377

65协作电力线通信378

651协作通信简介378

652协作电力线通信简介379

653单向协作PLC系统380

6531单频网络381

6532分布式空时分组码381

6533协作编码383

6534AF和DF中继384

6535室内PLC的AF和DF中继386

654双向和多路协作PLC系统388

参考文献391

第7章用于家庭和工业自动化的PLC397

71简介397

72家庭和工业自动化中PLC的应用397

73流行的家庭自动化协议399

731X10协议399

7311X10的物理层规格和传输399

7312X10的缺陷400

732KNX/EIB PL 110标准401

7321KNX PL 110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401

7322KNX PL 110拓扑结构和寻址402

7323KNX与X10的比较402

733LONWorks402

74应用于冷藏集装箱船的电力线通信403

741物理层规范403

742数据链路层协议404

743系统组件406

744通信协议407

745备注408

75窗口跳频系统AMIS CX1配置文件409

751物理层410

752媒体接入控制和网络层412

753管理方法413

754进一步说明415

76数字风暴k415

761数字风暴k的架构和组件415

762数字风暴kPLC网络组件和安装416

763数字风暴k通信417

77总结417

参考文献417

第8章多媒体PLC系统419

81简介419

82多媒体业务的QoS要求419

821多媒体家庭网络420

8211多媒体业务特性420

8212服务质量参数421

8213多媒体业务的PLC解决方案422

83多媒体PLC的优化422

831多媒体PLC的总体设计注意事项423

8311多信道效应,PLC通道中的噪声和干扰423

8312多媒体PLC设计选择423

84宽带PLC网络技术标准424

85IEEE 1901宽带电力线标准424

851IEEE 1901 FFT-OFDM PHY425

8511概述425

8512载波调制427

8513帧控制427

8514有效载荷428

8515IEEE 1901 FFT-OFDM增强HomePlug AV 11428

8516附加保护间隔428

85174096-QAM429

851816/18码率429

852IEEE 1901小波-OFDMPHY429

853MAC层和两个PLCP层429

854IEEE 1901 FFT-OFDMMAC430

8541网络架构430

8542网络操作模式431

8543MAC/PHY跨层设计多媒体431

8544信道接入控制432

8545媒体活动433

8546信道适配435

8547汇聚层435

855共存435

8551ISP波形和网络状态436

8552支持动态带宽分配(DBA)437

8553TDMA时隙重用(TSR)能力的支持438

86性能评估439

861MAC分帧性能439

862MAC总体效率439

87HomePlug AV2440

871频段的扩展440

8711功率回退机制441

872有效陷波441

873立即重复441

874短分隔符和延迟确认信号442

8741短分隔符442

8742延迟确认442

88ITU-T G996x(G県n)442

881G9960网络架构概述443

882ITU-T G県n的物理层概述446

8821调制和频谱使用446

8822高级FEC447

8823框架447

8824MIMO448

883G県n的数据链路层概述448

8831媒体接入方法448

8832安全450

参考文献450

第9章用于智能电网的PLC453

91简介453

911PLC技术分类453

912电网454

9121电网描述454

9122电网的地区差异456

913要求457

914应用459

915概要461

92标准461

921ITU-T G9902 G県nem标准462

9211物理层462

9212MAC层462

922ITU G9903 G3-PLC标准463

9221物理层464

9222MAC层466

9223适配层467

9224与其他PLC网络共存467

923ITU-T G9904 PRIME标准468

9231物理层469

9232MAC层470

9233汇聚层471

924IEEE 19012标准472

9241频段使用和共存473

9242物理层473

9243MAC层473

925HomePlug Green PHY规范474

93法规474

931美国475

932欧洲476

9321欧洲市场对PLC的限制477

9322工作在3~1485kHz的PLC设备的测量方法478

9323IEEE 19012标准下,工作在150~500kHz频率范围内的PLC设备的测量方法480

933日本481

9331ARIB的带内测量设置481

9332ARIB的带外辐射要求482

94应用482

941PLC作为电信骨干技术483

9411信号耦合的可行性483

9412数据传输速率要求485

9413通信弹性486

9414网络规划过程486

9415真正的部署487

942保护继电中的PLC490

9421导频继电490

9422测试部署491

943PLC智能计量492

9431PLC部署493

944用于智能电网低压电网控制的PLC494

9441使用PLC进行智能电网运行的优点和例子495

95总结496

参考文献497

第10章用于交通工具的PLC501

第11章结论520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靠前信息工程优选技术译丛电力线通信: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9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