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文学理论》编写组
页数:29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405436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学理论(第二版)》为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一。全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文学现象,探讨相关的理论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文学观。
目录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
二、文学理论的指导思想
三、文学理论的思想资源
四、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
五、本书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 文学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的认识性
二、文学的倾向性
三、文学的实践性
第二节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一、文学的情感性
二、文学的形象性
三、文学的超越性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文学的间接性
二、文学的精神性
三、文学的蕴藉性
第二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节 文学的价值
一、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
二、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三、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第二节 文学的功能
一、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二、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
三、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
第三章 文学创作
第一节 文学创作过程
一、创作动因
二、艺术构思
三、语言呈现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一、艺术直觉
二、艺术情感
三、艺术想象
四、艺术理解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一、作家与生活体验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四章 文学作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
一、文学语言的基本性质
二、文学语言的特征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象
一、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二、文学形象的主要形态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意蕴
一、意蕴及其构成方式
二、作品意蕴的层次
三、意蕴层次的有机系统性与丰富性
……
第五章 文学体裁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第七章 文学接受
第八章 文学批评
第九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
第十章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节选
《文学理论(第二版)》:一、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文学给予人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很大,不仅扩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而且促进了人类的社会发展。(一)文学的认识功能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了解一定时代和民族的社会生活状况,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文学是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获得社会生活知识的重要渠道。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艺术的目的就是在缺乏为现实所提供的最完美的审美享受的场合,尽力之所能再现这个可贵的现实,为了人的福利而解释生活。就让艺术满足于它的崇高而美丽的使命:当现实不在眼前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现实,并且给人作为生活的教科书。①文学不仅可以通过“再现现实”而充当“生活的教科书”,还可以帮助人们观风俗、晓人情。卡尔维诺将当代小说视为一种新的人文认识论,并把它“作为一部百科全书,作为一种知识方法,尤其是作为一个联系不同事、人物和世间万象的网络”②来理解。历史学家翦伯赞说过:像诗歌、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不但不破坏史料的真实,反而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更真实的史料”③。他从《儒林外史》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发掘的史料,就极具史学研究价值。文学给人提供的知识,绝大部分是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其根源就在于它是生活的反映,并且表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内容。通俗地讲,看了文学作品,人们便知道了“别人”的某些生活方式、相关的自然面貌、社会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人的生活与命运等,从而引发思考,有所受益。看到“别人”的生活,一方面,指的是去学习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看到“别人”又指的是像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那样去看到“别人”生活中的消极方面,以他者为鉴引发自省,树立批判意识。当然,文学的认识功能不同于哲学、科学的认识功能。文学的认识功能主要不在于探求客观真理,而在于用艺术的形式实现对人与世界真实关系的把握。因此,不能把文学的认识与哲学、科学的认识混同起来。文学认识有自己的特点,它不是概念化和抽象的。文学所有的知识性因素都含寓于形象与情感深处,比较含蓄、丰富、细腻,须经过品味和思考去感受和体验,而非直接的认知。这种经由品味思考得到的对人生感悟、社会规律的体认,往往又由于人的阅历不同而呈现多样化,富于开放性,这与哲学和科学的认识所需要的概念的明晰性与确定性是有一定差异的。就作家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作家在饱含情感的审美状态中进行文学创作来实现的。歌德说过:“只有在他感到欢喜或苦痛的时候,人才认识到自己;人也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学会什么应追求和什么应避免。除此以外,人是一个蒙昧物,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他对世界知道得很少,对自己知道得更少。”①这段话表明,文学认识功能往往是在审美知觉、情感状态下发生和实现的。当然,并不能够由此而以为只有在文学的审美情感冲动中,人才能对世界和自我有所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