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艳主编
页数:262页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37411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精心编写而成的模块化教材。全书共有三篇十三模块, 即心理学知识基础篇、高铁乘务服务篇与管理篇, 基础篇分为六个模块, 分别介绍了心理学概述、感觉与知觉、记忆与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气质与性格 ; 服务篇分为四个模块, 管理篇分为三个模块。
目录
第一章 高铁乘务服务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高铁乘务服务心理学
第二篇 高铁旅客消费心理
第二章 旅客消费知觉
第一节 旅客感觉
第二节 旅客知觉
第三节 旅客知觉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旅客消费知觉与消费行为
第三章 旅客旅行的消费需要
第一节 旅客需要概述
第二节 旅客消费需要的多样化
第三节 旅客的消费需要与对策
第四章 旅客动机
第一节 旅客动机概述
第二节 旅客动机与旅游行为
第三节 旅客动机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旅客动机的激发
第五章 旅客情绪情感
第一节 旅客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节 旅客情绪情感与旅途行为
第三节 旅客情绪情感与高铁乘务服务
第六章 旅客个性与态度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二节 态度概述
第三节 高铁服务个性要求与旅客个性化服务
第三篇 高铁乘务服务心理
第七章 高铁乘务客我角色与交往心理
第一节 客我角色心理
第二节 客我交往心理与服务
第八章 高铁乘务客运服务心理
第一节 旅客旅行心理
第二节 客运服务主要岗位服务心理与策略
第九章 高铁乘务服务中的冲突、投诉与应急心理
第一节 高铁乘务服务中的冲突、投诉心理与服务
第二节 高铁乘务服务中的应急心理与服务
第四篇 高铁乘务管理心理
第十章 高铁乘务管理心理
第一节 领导行为
第二节 激励行为
第五篇 高铁服务人员心理健康
第十一章 高铁服务人员心理健康
第一节 高铁服务人员心理健康及保健
第二节 高铁服务人员心理挫折的防御与调节
第三节 高铁服务人员职业倦怠的预防与调节
参考文献
节选
《高铁乘务服务心理学》: 四、动机的功能(一)激活功能动机的激活功能是指动机有发动有机体活动的作用,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促使人进行某种活动。例如,爱集邮的人,看到一张精美的邮票就会产生占有它的动机。个体一旦产生这种动机,就会想方设法买到或用其他物品换到这张邮票。这里的“买”或“换”的活动就是在“占有”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如果没有这种动机就不会产生“买”或“换”的行为。 (二)指向功能 动机的指向功能就是指动机使人们的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一个人有了想吃东西的动机,他的活动就指向食品,他就会去寻找或购买食品。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会到书店买书或去图书馆借书。一名大学生在考研的动机驱使下,他会勤奋地学习。(三)维持和调整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如果其活动指向了个体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会加强,这种活动就能继续下去;如果其活动偏离了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得不到强化,这种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这就是动机对活动的维持功能。例如,由于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会表现出渴求知识的迫切愿望、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并克服困难将学习活动长时间地进行下去。五、动机的形成与相互作用(一)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人们感到生理上或心理上存在着某种缺失或不足时,就会产生需要。一旦有了需要,人们就会设法满足这个需要。只要外界环境中存在着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对象,个体活动的动机就可能出现。例如,一个腹中空空的路人,就会产生吃东西的需要。如果发现了食品店,其想吃东西的需要就会转化为购买食品的动机。并非任何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只有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会转化为相应的动机。当需要的强度较弱时,人们只能模糊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种需要叫意向。由于意向不能为人们清晰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推动人们的活动,形成活动的动机。当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能被人们清晰地意识到。这种需要叫愿望。只有当人们具有一定的愿望时,才能形成动机。当然,个体的愿望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诱因的作用。否则,只能停留在大脑里。例如,一个人无论多么想读书,如果没有读书的必要条件,他读书的愿望就不能付诸行动,也就不能形成读书的动机了。 (二)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想买衣服的人,看到商场陈列的服装,就可能产生购买的动机。商场里的服装就是购买活动的诱因。诱因使个体的需要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因此,诱因是引起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 (三)动机的相互作用 人在同一时间往往有多种动机,这些动机有的是目标相一致的,有的则是相互矛盾或对立的。人的行为到底由什么动机决定,主要取决于这些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 1.动机的联合 当个体同时出现的几种动机在最终目标上基本一致时,它们将联合起来推动个体的行为。例如,个体有在将来找到好工作的动机、有喜欢学习的动机、有追求当前物质利益(如奖学金)的动机,而取得好成绩是这些动机的共同目标。这些动机就联合起来,推动个体的学习活动。在几种相互联合的动机中,强度最大的是主导动机。它对其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主导动机有凝聚作用,将相关动机联合起来,指向最终目标;主导动机还决定了个体实现具体目标的先后顺序。其次,主导动机具有维持作用,可将相关动机的行为目标维持在一定的目标上,阻止个体行为指向其他目标。非主导动机的影响力较小,但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非主导动机可以增强或削弱这种动机联合的强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