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丽娟
页数:48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18172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价值链重构与成渝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是在作者博士论文基础上,结合作者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价值链重构下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与价值链提升研究”和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价值链重构下四川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撰写而成。本书立足于我国靠前价值链重构的理论与现实背景,思考价值链重构下的新型区际关系与产业转移机制,并对以成渝经济区为代表的我国西部重点经济区产业转移与价值链提升进行系统研究。本书以我国靠前价值链重构为切入点,将价值链理论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相结合,探索并思考欠发达经济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和产业升级新路径,对丰富发展中大国价值链和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对建立我国区域产业协调新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郭丽娟:女,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转移与升级;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规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一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
目录
第一章 我国价值链重构中的新型区际关系
第一节 国内价值链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我国价值链重构中的区域协调新机制
第三节 国内价值链驱动区域产业升级机理
第四节 我国价值链重构与西部地区产业升级
第二章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产业转移的定义及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学内涵
第三节 产业转移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
第四节 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第三章 价值链重构框架下的产业转移
第一节 价值链分工下的产业转移新趋势
第二节 边际价值链环节转移
第三节 产业链式转移
第四节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转移
第五节 产业转移的区域实现机制
第四章 我国价值链的空间分化特性
第一节 省份问国内价值链空间分化特征
第二节 典型制造业国内价值链空间分布形态
第三节 我国价值链分工的产业与区域异质性
第四节 区域产业国内价值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五节 我国价值链空间特征总结
第五章 我国产业转移趋势与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区域问产业转移的特征及趋势
第二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特征
第四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和问题
第五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意义
第六章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传统模式及其评价
第一节 产业承接模式的内涵及类型
第二节 成渝地区承接边际产业转移分析
第三节 产业集群驱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第四节 成渝汽车制造产业链式承接模式分析
第五节 灾后对口支援框架下成渝产业承接分析
第七章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创新
第一节 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
第三节 成渝地区“双核”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第四节 成渝地区“五带”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第八章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
第一节 产业承接、技术外溢与区域自主创新
第二节 成渝地区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成渝地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第四节 产业转移条件下成渝产业升级路径
第九章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问均衡效应
第一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我国总体空间均衡
第二节 产业转移与成渝地区内部空间极化
第三节 产业转移与成渝地区中心城市空间重构
第四节 基于成渝地区内部空间优化的产业承接路径
第十章 成渝地区产业承接与价值链地位提升策略
第一节 产业升级策略:优势产业价值链对接
第二节 空间优化策略:城际价值网空间拓展
第三节 企业转型策略:本土企业价值链环深化
第四节 制度保障策略:市场环境和制度成本优化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国内价值链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我国价值链重构中的区域协调新机制
第三节 国内价值链驱动区域产业升级机理
第四节 我国价值链重构与西部地区产业升级
第二章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产业转移的定义及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学内涵
第三节 产业转移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
第四节 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第三章 价值链重构框架下的产业转移
第一节 价值链分工下的产业转移新趋势
第二节 边际价值链环节转移
第三节 产业链式转移
第四节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转移
第五节 产业转移的区域实现机制
第四章 我国价值链的空间分化特性
第一节 省份问国内价值链空间分化特征
第二节 典型制造业国内价值链空间分布形态
第三节 我国价值链分工的产业与区域异质性
第四节 区域产业国内价值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五节 我国价值链空间特征总结
第五章 我国产业转移趋势与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区域问产业转移的特征及趋势
第二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特征
第四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和问题
第五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意义
第六章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传统模式及其评价
第一节 产业承接模式的内涵及类型
第二节 成渝地区承接边际产业转移分析
第三节 产业集群驱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第四节 成渝汽车制造产业链式承接模式分析
第五节 灾后对口支援框架下成渝产业承接分析
第七章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创新
第一节 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
第三节 成渝地区“双核”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第四节 成渝地区“五带”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第八章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
第一节 产业承接、技术外溢与区域自主创新
第二节 成渝地区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成渝地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第四节 产业转移条件下成渝产业升级路径
第九章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问均衡效应
第一节 成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我国总体空间均衡
第二节 产业转移与成渝地区内部空间极化
第三节 产业转移与成渝地区中心城市空间重构
第四节 基于成渝地区内部空间优化的产业承接路径
第十章 成渝地区产业承接与价值链地位提升策略
第一节 产业升级策略:优势产业价值链对接
第二节 空间优化策略:城际价值网空间拓展
第三节 企业转型策略:本土企业价值链环深化
第四节 制度保障策略:市场环境和制度成本优化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