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本·S.伯南克(Ben S. Be
页数:24,344页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54104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综述 ; 货币和金融市场 ; 劳动市场三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大萧条的宏观经济学: 一个比较分析 ; 金融危机在大萧条传播过程中的非货币影响等。
本书特色
Bernanke是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大师。他不仅在研究技术上炉火纯青,而且他把结果放在更大的宏观经济框架下进行解释的能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Mark Toma,Financial History Review
这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对我们理解大萧条的深度和广度是一项卓越的贡献……本书将成为经济周期研究领域里的标准参考书。
——Randall Kroszner,芝加哥大学教授,美联储理事
Bernanke的著作给经济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宏观经济学家们看到了历史分析的优势;一些举足轻重的研究者(例如James Hamilton和Steve Cecchetti)深受启发,追随他进入了这个领域。这九篇论文构成了内在一致的整体。
——Barry Eichengree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把这些论文汇集成册,将为学生们寻找Bernanke的重要著作提供一个来源……他的论文集大萧条的国际观点之大成,具有深刻的解释能力。
——Peter Temin,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在Bernanke这卷文集收录的九篇论文里,至少有五篇分析了美国等样本国家的定量数据。他是一个细致的计量经济学家,在讨论数据的缺点和计量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时谨慎严密,他对自己研究结果的解释与当前经济学界在大萧条问题上的共同看法一致。
——Anna J.Schwartz,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
目录
第1章 大萧条的宏观经济学:一个比较分析
1.1 总需求:金本位制与全球货币供给
1.2 总供给:名义调整的失败
1.3 结论
附录: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货币和金融市场
第2章 金融危机在大萧条传播过程中的非货币影响
2.1 金融崩溃:一些背景材料
2.2 危机对信贷中介成本(CCI)的影响
2.3 信贷市场与宏观经济表现
2.4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冲击
2.5 金融危机的持久性
2.6 国际方面
2.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大萧条中的金本位制、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一个国际比较
3.1 引言
3.2 金本位制与通货紧缩
3.3 通货紧缩与萧条之间的联系
3.4 两次大战之间的银行业与金融危机
3.5 回归结果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萧条中的通货紧缩与货币收缩:一个简单的比率分析
4.1 产出、价格和货币的变动:总体评述
4.2 一种对价格和货币存量变动进行分解的方法
4.3 价格/货币比率的变动情况
4.4 货币存量的变动
4.5 结论
附录: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劳动市场
第5章 行业劳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战前与战后的比较
5.1 引言
5.2 前人的工作:一些规律和谜团
5.3 数据
5.4 一些基本的统计结果
5.5 频域分析
5.6 时域分析
5.7 四次大的经济衰退
5.8 结论
附录: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萧条时期的就业、每周工作小时数和收入:对八个制造行业的分析
6.1 工人的供求和每周工作小时数:一个模型
6.2 实证应用
6.3 一个动态的劳动供给方程
6.4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第7章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通货膨胀和工资:对欧洲的启示
7.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就业的动态变化
7.2 浮动的、不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7.3 实际工资“刚性”
7.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顺周期的劳动生产率与各种经济周期理论:来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制造业部门的证据
8.1 导言
8.2 对SRIRL的各种解释:一个一般框架
8.3 数据
8.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8.5 技术冲击假说
8.6 真实报酬递增假说vs.劳工窖藏假说
8.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大萧条中的名义工资黏性与总供给
9.1 引言
9.2 大萧条中的总供给:Eichengreen—Sachs的证据
9.3 大萧条时代的总供给关系:新的估计
9.4 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