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酌定量刑情节研究

封面

作者:陈荣飞著

页数:304页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1001850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酌定量刑情节展开研究,在界定酌定量刑情节概念的基础上,以犯罪行为的本质层次结构为依据,将纷繁复杂的酌定量刑情节区分为反映罪犯人格的酌定量刑情节、反映罪犯主观恶性程度的酌定量刑情节以及反映行为客观危害程度的酌定量刑情节三个大类,接着逐一探究每一种具体酌定量刑情节影响量刑的根据并分析其具体量刑功能,而后揭示酌定量刑情节在立法上的应有趋势(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之根据,最后提出了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之路径及理论方案。

作者简介

陈荣飞,江西遂川人,法学博士、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基本问题研究》(独著)、《犯罪概念研究》(合著)。

本书特色

一书了解酌定量刑情节的方方面面
本书围绕酌定量刑情节,列举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关酌定量刑情节的立法与研究,试图厘清追东量刑情节的概念、功能以及发展方向。为我国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提供路径及理论方案。

目录

引 言 …………………………1
第一章 酌定量刑情节概述 …………………………..6
第一节 刑法中的情节之本质特征 ……………7
一、情节的一般定义 …………………………….7
二、刑法中情节概念之歧见及述评 ……….7
三、刑法中情节的本质特征 ………………..10
第二节 刑法中的行为概念 …………………….13
第三节 刑法中的情节之定义及特定类型 .19
一、刑法中的情节之定义 ……………………19
二、刑法中情节的类型 ……………………….20
第四节 酌定量刑情节的概念及特征 ………26
一、酌定量刑情节的定义 ……………………26
二、酌定量刑情节的特征 ……………………31
第二章 反映犯罪主体人格之酌定量刑情节 ..34
第一节 犯罪动机 …35
一、犯罪动机的概念 …………………………..35
二、犯罪动机影响量刑依据及其量刑功能 ……………..42
第二节 犯罪后的态度 ……………………………49
一、犯罪后的态度概述 ……………………….49
二、赔偿损失 ……53
三、退赃 …………..63
四、认罪 …………..71
第三节 其他反映罪犯人格的酌定量刑情节 …………….79
一、刑事责任能力 ………………………………79
二、其他情节 ……98
第三章 反映罪犯主观恶性程度的酌定量刑情节…………. 111
第一节 反映认识与意志程度的酌定量刑情节 …………. 111
一、认识与意志之内容确定 ……………… 111
二、罪过程度影响量刑之立法考察 ……116
三、罪过作为量刑情节之适用问题 ……117
第二节 反映情绪情感程度的酌定量刑情节 ……………………………123
一、情绪情感应否为罪过要素 …………..123
二、作为量刑情节之情感情绪 …………..128
第四章 反映行为客观危害程度的酌定量刑情节 …………140
第一节 犯罪对象与犯罪后果 ……………….140
一、犯罪对象与犯罪后果的概念 ……….140
二、作为量刑情节的犯罪对象与犯罪后果之立法考察 …………148
三、作为量刑情节的犯罪对象与犯罪后果之适用问题 …………150
第二节 犯罪对象与犯罪后果中的特殊类型 ……………..158
一、为或对亲属犯罪之亲属身份 ……….158
二、被害人行为因素 …………………………180
三、被害人居弱者地位 ……………………..204
第三节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手段 ………..209
一、作为量刑情节的犯罪时间、地点和手段(方法)之立法考察…….209
二、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犯罪时间、地点和手段(方法)影响量刑的根据及适用问题…….213
第五章 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之内在根据 ….218
第一节 刑事自由裁量权之限权哲学导向 …………..218
一、刑事自由裁量权之无可回避性 ……218
二、刑事自由裁量权之立法规制 ……….225
第二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228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 ………………229
二、适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 ……..231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与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 ……………………233
第三节 人类对犯罪现象的认识规律使然 ……………..243
一、人类对犯罪本质认识之时代跃迁 ..243
二、量刑情节的发展变化规律 …………..251
第六章 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之外在根据 ….258
第一节 我国当前司法弊病之疗救良方 …258
第二节 域外量刑情节立法之佐证 ………..274
结语 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之理路探寻及理论方案 …………..278
参考文献

节选

定罪与量刑作为刑事审判的两大环节,共同决定着刑事被告人的命运。犯罪构成要件的规范性和相对明确性,兼之理论与实务长期“重定罪轻量刑”之传统,发展迄今的定罪理论与立法已相当成熟完备,使得实务中定性明显错误的案件并不多见。相对于定罪论,量刑论诚可谓“门前冷落车马稀”,尤有甚者,在量刑环节,存在着只重法定量刑情节而轻酌定量刑情节之惯弊,酌定量刑情节因之在整个刑事审判环节最受轻忽。由于量刑是一个经由法官对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包含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进行全面审度和综合评价的过程。对于法定量刑情节,因其内容和量刑功能都相对确定,如累犯、自首、坦白、立功、犯罪时未成年等,在刑法中它们都被明确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及应(或可)重、轻、减、免之功能,从而较为有效地限制了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运作空间,无视法定量刑情节之情形在现实中较为罕见。但酌定量刑情节却远非如此,就中原由在于,刑法对于酌定量刑情节的具体内容及其功能均未做出明文规定,故而对其适用全然系于法官的自觉,又因酌定量刑情节无所不在、无案不有,它存在于一切刑事案件之中,因此对酌定量刑情节的轻忽必然导致量刑失衡的案件层出不穷,如近些年来发生的许霆案(一审)、李昌奎案(二审)、何石德案等。对当下量刑失衡案件进行考察后不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案件皆缘于法官对酌定量刑情节的无视、漠视。因此,研究酌定量刑情节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酌定量刑情节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9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