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菊萍 周冉 李飞高
页数:611
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87082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共分十一篇三十三章,分别从激素及有关药物、抗感染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的药物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国家基本药物中常用药物的作用和用途、不良反应和药疗须知等内容。旨在让学习者掌握用药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按照医嘱正确给药和合理用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和科学思维。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药理学基础
第一节 药理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第六节 神经精神药物的药效学
第二章 药物制剂及药物分析
第一节 缓控迟释制剂
第二节 择时与定位释药制剂
第三节 靶向制剂
第四节 药品检测方法的要求
第五节 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与目的
第六节 鉴别试验的项目
第三章 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注意事项
第二篇 激素及有关药物
第四章 垂体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第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六章 胰岛激素及其他影响血糖的药物
第一节 高血糖素
第二节 胰岛素
第三节 口服降糖药
第七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及抗甲状腺药物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第三篇 抗感染药物
第八章 抗真菌药
第一节 唑类
第二节 多烯类
第三节 其他
第九章 抗病毒药
第一节 广谱类
第二节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第三节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第四节 其他
第十章 抗生素
第一节 抗生素的分类
第二节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三节 青霉素类
第四节 头孢菌素类
第十一章 抗寄生虫病药
第一节 抗阿米巴病药
第二节 抗滴虫病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
第四节 驱蛔虫药及广谱驱虫药
第四篇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及抗惊厥药
第一节 苯二氮□类
第二节 巴比妥类
第三节 其他类催眠药
第十三章 自主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拟胆碱药
第二节 抗胆碱药
第三节 拟肾上腺素药
第四节 α、β受体阻断药
第五节 α受体阻断药
第六节 β受体阻断药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其他药物
第一节 中枢兴奋药
第二节 镇痛药
第三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五篇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第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六章 防治心绞痛药
第十七章 降血压药
第六篇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十八章 平喘药
第一节 β受体激动剂
第二节 M胆碱受体拮抗剂
第三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第十九章 镇咳药
第七篇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章 泻药与止泻药
第一节 泻药
第二节 止泻药
第二十一章 胃肠解痉药与助消化药
第一节 胃肠解痉药
第二节 助消化药
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其他药物
第一节 抗酸药
第二节 胃黏膜保护剂
第八篇 作用泌尿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
第一节 高效能利尿药
第二节 中效能利尿药
第三节 低效能利尿药
第二十四章 尿崩症用药
第九篇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五章 抗贫血药
第二十六章 抗血小板药
第十篇 临床专科用药
第二十七章 妇产科内分泌药物治疗及避孕药
第一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第二节 垂体促性腺激素
第三节 催乳素及抗催乳素
第四节 卵巢性甾体激素
第五节 抗雌、孕、雄激素及抗生育药物
第六节 前列腺素
第七节 长效注射型避孕药
第八节 长效埋置型避孕药
第九节 联合口服避孕药
第十节 含天然雌激素口服避孕药
第十一节 孕激素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
第二十八章 儿科疾病药物治疗
第一节 新生儿疾病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十九章 肾内科疾病药物治疗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五节 抗凝药物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三十章 临床其他专科用药
第一节 外科用药和消毒防腐收敛药
第二节 皮肤科用药
第三节 眼科用药
第四节 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用药
第十一篇 中药学
第三十一章 影响中药药理学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因素
第二节 机体因素
第三节 环境因素
第三十二章 常见中药药理研究
第一节 黄芩
第二节 黄连
第三节 黄柏
第四节 大黄
第三十三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第二节 中药间的配伍使用
第三节 中西药的联合使用
第四节 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第五节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药理学基础
第一节 药理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第六节 神经精神药物的药效学
第二章 药物制剂及药物分析
第一节 缓控迟释制剂
第二节 择时与定位释药制剂
第三节 靶向制剂
第四节 药品检测方法的要求
第五节 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与目的
第六节 鉴别试验的项目
第三章 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注意事项
第二篇 激素及有关药物
第四章 垂体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第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六章 胰岛激素及其他影响血糖的药物
第一节 高血糖素
第二节 胰岛素
第三节 口服降糖药
第七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及抗甲状腺药物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第三篇 抗感染药物
第八章 抗真菌药
第一节 唑类
第二节 多烯类
第三节 其他
第九章 抗病毒药
第一节 广谱类
第二节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第三节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第四节 其他
第十章 抗生素
第一节 抗生素的分类
第二节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三节 青霉素类
第四节 头孢菌素类
第十一章 抗寄生虫病药
第一节 抗阿米巴病药
第二节 抗滴虫病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
第四节 驱蛔虫药及广谱驱虫药
第四篇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及抗惊厥药
第一节 苯二氮□类
第二节 巴比妥类
第三节 其他类催眠药
第十三章 自主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拟胆碱药
第二节 抗胆碱药
第三节 拟肾上腺素药
第四节 α、β受体阻断药
第五节 α受体阻断药
第六节 β受体阻断药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其他药物
第一节 中枢兴奋药
第二节 镇痛药
第三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五篇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第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六章 防治心绞痛药
第十七章 降血压药
第六篇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十八章 平喘药
第一节 β受体激动剂
第二节 M胆碱受体拮抗剂
第三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第十九章 镇咳药
第七篇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章 泻药与止泻药
第一节 泻药
第二节 止泻药
第二十一章 胃肠解痉药与助消化药
第一节 胃肠解痉药
第二节 助消化药
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其他药物
第一节 抗酸药
第二节 胃黏膜保护剂
第八篇 作用泌尿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
第一节 高效能利尿药
第二节 中效能利尿药
第三节 低效能利尿药
第二十四章 尿崩症用药
第九篇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五章 抗贫血药
第二十六章 抗血小板药
第十篇 临床专科用药
第二十七章 妇产科内分泌药物治疗及避孕药
第一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第二节 垂体促性腺激素
第三节 催乳素及抗催乳素
第四节 卵巢性甾体激素
第五节 抗雌、孕、雄激素及抗生育药物
第六节 前列腺素
第七节 长效注射型避孕药
第八节 长效埋置型避孕药
第九节 联合口服避孕药
第十节 含天然雌激素口服避孕药
第十一节 孕激素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
第二十八章 儿科疾病药物治疗
第一节 新生儿疾病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十九章 肾内科疾病药物治疗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五节 抗凝药物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三十章 临床其他专科用药
第一节 外科用药和消毒防腐收敛药
第二节 皮肤科用药
第三节 眼科用药
第四节 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用药
第十一篇 中药学
第三十一章 影响中药药理学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因素
第二节 机体因素
第三节 环境因素
第三十二章 常见中药药理研究
第一节 黄芩
第二节 黄连
第三节 黄柏
第四节 大黄
第三十三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第二节 中药间的配伍使用
第三节 中西药的联合使用
第四节 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第五节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