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淑静著
页数:250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23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辩证法文本为入手点, 从思想主题、哲学视域、理论功能等方面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相对于传统哲学辩证法所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 并进而考察其与辩证法的源头 —— 古希腊、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 黑格尔、以及后形而上学等的辩证法等之间内在的思想缠绕以及理论推进。
作者简介
杨淑静,女,辽宁朝阳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础理论。在《哲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江海学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出版学术专著《重建启蒙理性——哈贝马斯现代性难题的伦理学解决方案》。
目录
导言 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一、“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与作为认识论的马克思哲学
二、“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与后形而上学时代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
三、现代性的社会现实与“合理形态”辩证法的思想移居
第一章 辩证法何以是一种“理论思维”
第一节 唯物主义根基:辩证法的理论前提
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内容:“感觉确定性”
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
三、辩证法的可能路向: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第二节 “颠倒之谜”:重新据有黑格尔的理论遗产
一、“神秘外壳”与“合理内核”
二、“神秘形式”与“合理形态”
三、“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与改变世界
第三节 作为“对象性活动”的辩证法与新世界观
一、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秘密
二、“对象性活动”与历史辩证法
三、历史辩证法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
第二章 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
第一节 “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及其批判
一、“此岸世界”与“非神圣形象”
二、“非神圣形象”批判与作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
三、辩证法: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内在张力
第二节 “现实的历史”:从“法哲学批判”到“经济学批判”
一、作为“抽象劳动”的历史:抽象的人与抽象物
二、作为“异化劳动”的历史:抽象的人与社会现实
三、作为“现实劳动”的历史: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第三节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一、作为内涵逻辑的辩证法
二、“艺术品”与“建筑术”
三、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第三章 辩证法的“现实性”与“力量”
第一节 劳动辩证法与辩证法的双重批判
一、感性内容与非批判的运动
二、主体活动性与非批判的形式
三、批判的运动与批判的形式
第二节 辩证法之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本体论意义
一、作为方法的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二、作为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对抗性范畴与资本的生命政治意蕴
第三节 拜物教批判
一、商品与阶级的辩证关系:《资本论》的实质问题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一个古老的关于市场的谜
三、商品拜物教批判与《资本论》的理论主题
第四章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资本论》的哲学式解读
第一节 商品在《资本论》中的地位问题研究
一、商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商品与“大写的逻辑学”
三、商品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资本论》辩证法的三个迷思
一、“知性抽象力”与“理性抽象力”
二、“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三、“物与物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
第三节 作为存在论的《资本论》的辩证法
一、商品与抽象力起舞
二、货币与抽象之舞的高潮
三、资本与抽象之舞的延续
第五章 辩证法与时代精神
第一节 如何切中时代精神
一、认识论变革与两种把握现实的方式
二、时代的错乱与理念论的内在症结
三、辩证法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节 时代精神与人类存在的理论自觉
一、总体性与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
二、观念总体性与历史总体性
三、观念否定性与人的存在的否定性
第三节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社会现实
一、后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理论转向
二、对话辩证法与后形而上学世界观
三、辩证法的批判性与建构性
第六章 辩证法的“合理形态”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节 辩证法与文明传统的内在逻辑
一、文明传统与现代性社会
二、文化传统的自我生成与自我否定
三、文化传统的未来指向性
第二节 辩证法与新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新辩证法”与“抽象力”
二、“新辩证法”与“新世界观”
三、“新辩证法”与“新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节 辩证法与范畴文明的大逻辑
一、辩证法何以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二、辩证法何以洞见资本主义的危机
三、辩证法如何预见共产主义的诞生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一、“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与作为认识论的马克思哲学
二、“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与后形而上学时代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
三、现代性的社会现实与“合理形态”辩证法的思想移居
第一章 辩证法何以是一种“理论思维”
第一节 唯物主义根基:辩证法的理论前提
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内容:“感觉确定性”
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
三、辩证法的可能路向: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第二节 “颠倒之谜”:重新据有黑格尔的理论遗产
一、“神秘外壳”与“合理内核”
二、“神秘形式”与“合理形态”
三、“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与改变世界
第三节 作为“对象性活动”的辩证法与新世界观
一、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秘密
二、“对象性活动”与历史辩证法
三、历史辩证法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
第二章 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
第一节 “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及其批判
一、“此岸世界”与“非神圣形象”
二、“非神圣形象”批判与作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
三、辩证法: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内在张力
第二节 “现实的历史”:从“法哲学批判”到“经济学批判”
一、作为“抽象劳动”的历史:抽象的人与抽象物
二、作为“异化劳动”的历史:抽象的人与社会现实
三、作为“现实劳动”的历史: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第三节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一、作为内涵逻辑的辩证法
二、“艺术品”与“建筑术”
三、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第三章 辩证法的“现实性”与“力量”
第一节 劳动辩证法与辩证法的双重批判
一、感性内容与非批判的运动
二、主体活动性与非批判的形式
三、批判的运动与批判的形式
第二节 辩证法之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本体论意义
一、作为方法的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二、作为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对抗性范畴与资本的生命政治意蕴
第三节 拜物教批判
一、商品与阶级的辩证关系:《资本论》的实质问题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一个古老的关于市场的谜
三、商品拜物教批判与《资本论》的理论主题
第四章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资本论》的哲学式解读
第一节 商品在《资本论》中的地位问题研究
一、商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商品与“大写的逻辑学”
三、商品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资本论》辩证法的三个迷思
一、“知性抽象力”与“理性抽象力”
二、“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三、“物与物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
第三节 作为存在论的《资本论》的辩证法
一、商品与抽象力起舞
二、货币与抽象之舞的高潮
三、资本与抽象之舞的延续
第五章 辩证法与时代精神
第一节 如何切中时代精神
一、认识论变革与两种把握现实的方式
二、时代的错乱与理念论的内在症结
三、辩证法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节 时代精神与人类存在的理论自觉
一、总体性与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
二、观念总体性与历史总体性
三、观念否定性与人的存在的否定性
第三节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社会现实
一、后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理论转向
二、对话辩证法与后形而上学世界观
三、辩证法的批判性与建构性
第六章 辩证法的“合理形态”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节 辩证法与文明传统的内在逻辑
一、文明传统与现代性社会
二、文化传统的自我生成与自我否定
三、文化传统的未来指向性
第二节 辩证法与新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新辩证法”与“抽象力”
二、“新辩证法”与“新世界观”
三、“新辩证法”与“新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节 辩证法与范畴文明的大逻辑
一、辩证法何以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二、辩证法何以洞见资本主义的危机
三、辩证法如何预见共产主义的诞生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