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晓燕
页数:248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57273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践出发,讲解了电视新闻片、电视纪录片、电视广告片、电视剧人物配音的创作要领。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配音素材及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提示,供读者使用。部分训练材料配有相应的视频资料,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欣赏、揣摩并学习之。
☆本书适合对电视配音艺术感兴趣的读者,也适用于相关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作者简介
彭晓燕,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副教授、播音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丰持基础理论及应用。主要讲授影视配音、语音发声、新闻播音、文艺作晶演播等课程,其中,“影视配音”为校级精晶课程,获批2020年山西省精品课程立项建没项目。曾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实践工作多年,播音丰持作品及撰写的论义数次获奖。从教20年来,积累了丰寓的教学经验,教学之余还为多部纪录片及广告配音:指导并参与创作的广播剧在网络平台播出,在山西省网络视听作品大赛中获奖。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发表省级及第一最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电视配音概说
第一节 电视配音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电视配音的特征
第三节 电视配音员的素质要求
第二章 电视新闻类节目配音
第一节 电视新闻类节目配音概说
第二节 电视新闻类节目配音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第三节 电视新闻类节目配音需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电视新闻类节目配音训练材料及分析提示
第五节 电视新闻类节目配音补充训练材料
第三章 电视纪录片配音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配音概说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配音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准备
第四节 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创作
第五节 电视纪录片配音的语言样态及表达特点
第六节 电视纪录片配音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节 电视纪录片配音训练材料及分析提示
第八节 电视纪录片配音补充训练材料
第四章 电视广告配音
第一节 电视广告配音概说
第二节 电视广告配音的功能
第三节 电视广告配音的基本类型与表达
第四节 电视广告配音训练材料及分析提示
第五节 电视广告配音补充训练材料
第五章 电视剧人物配音
第一节 电视剧人物配音概说
第二节 电视剧人物配音的准备
第三节 电视剧人物配音的创作
第四节 电视剧人物配音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电视剧人物配音训练材料及分析提示
第六节 电视剧人物配音补充训练材料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电视配音实训教程》:四、画面与解说词综合考量将画面和解说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审视是电视纪录片配音准备阶段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解说词是根据画面进行创作的,配音会依附于画面,但优秀的配音并非简单地重复画面,而是在画面给定的影像基础上,进行画面信息的补充、画面意义的提升以及作品主题的渲染。此时,画面和配音处于一种胶着状态,彼此无法完全分离,因此优秀的解说词是配合画面为“看”而写的,而不是为“读”而作:通过画面能够确定的信息,配音不会再简单重复;在画面比较暧昧模糊的地方,配音又会适时出现,即解说是在断断续续中发挥其作用的。所以,单看解说词,它呈现着有句无段、有段无章、逻辑较差的特点;而光看画面,则有可能出现意义不明朗、模棱两可的情况。1.画面与解说词精确对位正是由于解说词和画面很难分离,配音员才需要将画面和解说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审视。在对画面结构有了大体的把握之后,配音员要将配音与画面进行结构及切人上的精确对位。有的解说词在稿件上已经给予了必要的标注和提示,但有的则需要配音员自己来确定哪段配音对应哪个画面,配音应当从画面的哪个位置进入,落点大体在哪个位置,每句话对应的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通过这样的详细对应和综合考量,配音员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将画面和配音构成一个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的整体。这时,尽管解说词仍旧具有不完整且零散的特点,但是配音员对纪录片的整体感已经建立起来,而且语言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因此,在配音员的头脑中已然大体形成一个配音与画面准确配合的基本蓝图,这就使得纪录片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从总体上呈现出确定的配音基调和个性特点。2.加深对解说词的理解这一阶段,配音员在对画面与解说词进行综合考量、做到全局在胸的基础上,还应当结合画面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解说词的具体理解和把握。全局在胸意味着蓝图已经绘就,总的情感基调和语言方式已经从全局的高度确定。但是全局由局部构成,每一个局部都是构成全局的有机整体,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具体到解说词来讲,有的叙事,有的抒情,有的议论,其写法不同、作用不同,情感也就有细微的不同,采用的语气、语调自然也就产生了细微的差别。因此,配音员一定要结合画面,反复揣摩、分析解说词,强化自身对解说词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生发出相应的情感,以便在把握好心理位置的前提下,采用比较真挚和质朴的情感完成配音。配音员还应该根据稿件所做的标注,结合画面进行相关的记忆,比如,每段解说词应当在什么样的位置进入。这时,配音员最好能够进行专门的、深度的解说词备稿,在坚持声画和谐的基础上,根据画面的剪辑速度和需要,将配音的基本速度确定下来,将重音、停连、语气、节奏予以较为详细的标注,并尝试做备稿阶段的出声表达。应当注意的是,这也仅仅是最初的定调,配音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音来调整语言的速度、用声的方式、语言的节奏感以及细微处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对画面与解说词的综合考量只进行一轮显然不够,配音员必须根据自己对画面和解说词的具体掌握情况,反复地进行准备,直至完全掌握解说词。五、确定配音的语言样态配音员在进行充分的备稿和情绪酝酿之后,就可以进行话筒前的实际调试了。一般情况下配音间会有监视器,配音员可以兼看画面进行配音的调整,而此时,导演也会对配音员提出相关的要求或者做出有关配合画面的提示。配音员应结合导演的要求,配合画面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调整和确定,包括通过配音来判断对身份感的把握恰当与否,以及在贴合画面时语速的快慢、音量的大小、节奏的处理、情感的抒发、吐字的力度、顿歇的位置等。话筒前的调试还包括对在备稿时产生的某些疑问的解决,例如,某些配音与画面有可能并不完全对应,配音超出对应画面很多,经过试配确实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则需对解说词进行必要的删减。在这一阶段,配音员除了需要配合画面监听自己的声音外,还应该听从导演的要求,注意导演的提示,适应导演的表达方式。双方如若产生分歧,不妨将各自的见解开诚布公地表达出来,最终采纳最适合电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