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闻传播学丛书(第二辑)居住空间分异与交流重构:基于对某国企煤矿居民生活区的考察

封面

作者:辛文娟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57274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修改而来。本书以X省S市原B区矿务局所辖的三矿居民生活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居民生活区的变迁分异和居民的交流重构问题。基于“制度—个人”这一传统的研究框架,引入空间视角,主要探讨3个问题:,搬迁前后三矿居民所处的空间各有什么特征?不同的空间对三矿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交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二,在S市这个典型的煤炭资源依赖型城市,造成三矿居民居住空间分异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三矿居民曾经在矿区大院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他们完整地经历了“单位制”的发展、全盛与衰落过程,“单位意识”和对矿区形成的集体记忆早已深入三矿居民的心中。这种意识和集体记忆,对他们在新的居住空间中重构交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书共包括导论、正文、总结三大部分。
导论部分对靠前外关于单位制和城市社区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阐明了本书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正文部分共包括以下内容:,三矿创业年代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叙事。介绍三矿建立和发展的情况、三矿矿区大院的空间布局特征及人际交往情况;第二,企业改制与空间分异。阐明国企改革与资源枯竭双重夹击下的三矿破产改制后,居民居住区不得不分批搬迁到S市的NZ、QJ、JL三个社区,进而出现了居住空间的分异现象;第三,社区物质空间的分异问题。介绍三个社区基础地理状况、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的不同,并探讨对居民的交流重构直接产生了哪些影响;第四,三个社区中居民的交往分异。重点探讨这三个社区中,目前居民各自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交流网络;第五,三个社区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差异。
总结和讨论部分对本书进行了归纳总结。
王小帅导演的书《薄薄的故乡》给我。书中的一段文字,几乎说出了此刻作者很想说的话:
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却要去写故乡,不免让人困感。
实际上现在人们的“故乡感”已经越来越淡化,哪里都一样了,更多故乡的意味只能在记忆里去寻找。物理上的故乡越来越同质的今天,保存记忆其实就是在保存精神上的故乡。
你可以失去故乡,但不可以失去记忆。记忆将成为另一种故乡本身,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记忆回到故乡,无论你身在何时,何处。

作者简介

  辛文娟,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媒介与社会发展。2006年6月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联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项。曾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自序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从矿区大院到城市社区
第一节 缘起:记录变迁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转型
第三节 单位制的瓦解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凸显
第四节 后单位制时代城市社区中的居民交流
第五节 观察变迁的一个视角:空间一制度一个人

第二章 矿区大院的空间形态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创业年代的历史叙事
第二节 矿区大院的空间形态
第三节 自成一体的日常交流
第四节 亲密的单位共同体

第三章 单位重组与居住空间分异
第一节 双重夹击
第二节 重组与变革
第三节 搬迁与居住空间分异
第四节 制度一空间一个人的全面转型

第四章 分异的城市居住空间
第一节 分异的地理空间
第二节 分异的基础设施
第三节 分异的公共交流空间
第四节 两个低档社区和一个中高档社区

第五章 重构的社区交流
第一节 NZ社区:艰难自救的交流
第二节 QJ社区:脱域自由的交流
第三节 JL社区:内卷封闭的交流

第六章 在城里我是谁
第一节 NZ社区:我说不清我是哪里人
第二节 QJ社区:我早都是城里人了
第三节 JL社区:我们都是JL一家人

第七章 总结
第一节 变迁与适应
第二节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第三节 永远的记忆
第四节 余论

附录 忘不了的何止是故乡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闻传播学丛书(第二辑)居住空间分异与交流重构:基于对某国企煤矿居民生活区的考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9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