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戴建国 著
页数:2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081652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几十年学术研究经历的汇总。收录论文数十篇,分为宋史专题、法律与社会、思想与学术、法制与传统、典籍与史学等若干类。基本涵盖了作者所擅长的宋史、文献以及法制史研究等领域,无论是在研究论题、研究材料,还是研究取径等方面,都有收入了曾在靠前外史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的论著。
作者简介
戴建国,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宋史、唐宋法制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宋笔记》编纂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主编出版有《全宋笔记》。著有《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宋代法制研究丛稿》《宋代刑法史研究》等。成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中国古代史、宋史、唐史、政治制度史、法律史、经济史专业研究者及爱好者本书论述文字时间跨度达二十年,作者将二十年来围绕所发现《天圣令》研究的成果梳理整合,并加以系统总结,对于进一步充实和推动唐宋法律研究和历史研究,对于多角度探索唐宋时期不同地域的法制状况和国家制度实施的效果,深入认识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态势,深刻揭示唐宋社会变迁呈现的多元变化,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目录
前言
上篇 《天圣令》与唐令复原研究
第一章 《天圣令》文本来源辨析
第一节 从《附令敕》看《天圣令》文本
第二节 《天圣令》详定本的体例
第三节 《天圣令》附录唐令的缘由
结语
第二章 《天圣令》修纂方式再探
第一节 更改旧令参补新制
第二节 保留旧文只删不补
第三节 参修新制必因唐令旧条
结语
第三章 《天圣令·田令》研究
第一节 唐《田令》的复原
第二节 唐《田令》若干问题的探讨
第三节 关于唐《田令》的完整性
第四节 唐《田令》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系
结语
第四章 《天圣令·赋役令》研究
第一节 《天圣令·赋役令》在行宋令的探讨
第二节 唐《赋役令》新出令文的探讨
第三节 唐食封制探析
结语
第五章 《天圣令·捕亡令》研究
第一节 唐《捕亡令》的复原
第二节 唐《捕亡令》的源流、实施效果和变化
结语
第六章 《天圣令·杂令》研究
第一节 唐《杂令》的复原
第二节 《天圣令·杂令》的脱文及其补遗
第三节 唐《杂令》若干问题的探讨
结语
中篇 唐以降律令制法律体系的传承流变
第七章 宋代律令体系的发展与多元结构的形成
第一节 “敕”的崛起与宋代律令体系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宋代特别法与唐代法典谱系的关系
第三节 宋代法律体系多元结构的形成
结语
第八章 律令体系的传承——以《庆元条法事类》法条源流为中心
第一节 《庆元条法事类》与唐律令格式的关系
第二节 《庆元条法事类》与《天圣令》的关系
第三节 《庆元条法事类》与两宋的立法新创
结语
第九章 律令体系的演变——以唐宋专卖法为视角
第一节 唐宋专卖法的实施
第二节 专卖法修入《卫禁敕》的立法意义
第三节 《罚格》的衍生与入敕
结语
第十章 律令体系的式微——以《至元杂令》为例的考察
第一节 《至元杂令》与唐宋律令体系的关系
第二节 后“律令制”时代的开启
结语
下篇 宋代政治经济制度研究
第十一章 祖制的微调——熙丰时期的诏狱与政治
第一节 熙丰时期的五起重大诏狱
第二节 熙丰大兴诏狱对士风的重创
第三节 熙丰大兴诏狱对礼优大臣祖制的侵蚀
结语
第十二章 地方秩序的维护者——南宋基层社会的法律人
第一节 州县官府编制外的狱吏
第二节 狱吏的职业特色
第三节 讼师职业队伍的出现
第四节 茶食人、停保人和书铺户
第五节 讼师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历史作用
结语
第十三章 宋代的簿帐制度——以户口统计和赋役征差为中心
第一节 五等丁产簿考
第二节 丁帐、丁籍考
第三节 赋役簿帐考
第四节 簿帐的撰造时间、撰造官吏和审核
结语
第十四章 宋代的土地产权形态
第一节 宋代典权制下的土地产权形态
第二节 民田典卖制的形成、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宋代佃农的土地租佃权
第四节 宋代官田租佃关系下的产权形态及其变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上篇 《天圣令》与唐令复原研究
第一章 《天圣令》文本来源辨析
第一节 从《附令敕》看《天圣令》文本
第二节 《天圣令》详定本的体例
第三节 《天圣令》附录唐令的缘由
结语
第二章 《天圣令》修纂方式再探
第一节 更改旧令参补新制
第二节 保留旧文只删不补
第三节 参修新制必因唐令旧条
结语
第三章 《天圣令·田令》研究
第一节 唐《田令》的复原
第二节 唐《田令》若干问题的探讨
第三节 关于唐《田令》的完整性
第四节 唐《田令》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系
结语
第四章 《天圣令·赋役令》研究
第一节 《天圣令·赋役令》在行宋令的探讨
第二节 唐《赋役令》新出令文的探讨
第三节 唐食封制探析
结语
第五章 《天圣令·捕亡令》研究
第一节 唐《捕亡令》的复原
第二节 唐《捕亡令》的源流、实施效果和变化
结语
第六章 《天圣令·杂令》研究
第一节 唐《杂令》的复原
第二节 《天圣令·杂令》的脱文及其补遗
第三节 唐《杂令》若干问题的探讨
结语
中篇 唐以降律令制法律体系的传承流变
第七章 宋代律令体系的发展与多元结构的形成
第一节 “敕”的崛起与宋代律令体系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宋代特别法与唐代法典谱系的关系
第三节 宋代法律体系多元结构的形成
结语
第八章 律令体系的传承——以《庆元条法事类》法条源流为中心
第一节 《庆元条法事类》与唐律令格式的关系
第二节 《庆元条法事类》与《天圣令》的关系
第三节 《庆元条法事类》与两宋的立法新创
结语
第九章 律令体系的演变——以唐宋专卖法为视角
第一节 唐宋专卖法的实施
第二节 专卖法修入《卫禁敕》的立法意义
第三节 《罚格》的衍生与入敕
结语
第十章 律令体系的式微——以《至元杂令》为例的考察
第一节 《至元杂令》与唐宋律令体系的关系
第二节 后“律令制”时代的开启
结语
下篇 宋代政治经济制度研究
第十一章 祖制的微调——熙丰时期的诏狱与政治
第一节 熙丰时期的五起重大诏狱
第二节 熙丰大兴诏狱对士风的重创
第三节 熙丰大兴诏狱对礼优大臣祖制的侵蚀
结语
第十二章 地方秩序的维护者——南宋基层社会的法律人
第一节 州县官府编制外的狱吏
第二节 狱吏的职业特色
第三节 讼师职业队伍的出现
第四节 茶食人、停保人和书铺户
第五节 讼师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历史作用
结语
第十三章 宋代的簿帐制度——以户口统计和赋役征差为中心
第一节 五等丁产簿考
第二节 丁帐、丁籍考
第三节 赋役簿帐考
第四节 簿帐的撰造时间、撰造官吏和审核
结语
第十四章 宋代的土地产权形态
第一节 宋代典权制下的土地产权形态
第二节 民田典卖制的形成、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宋代佃农的土地租佃权
第四节 宋代官田租佃关系下的产权形态及其变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