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立新主编
页数:327 页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3000833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曾任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和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从1975年起,从事审判工作、检察工作和法学研究教学,先后担任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检察员;烟台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80年开始进行法学研究,法学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出版论著5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代表作为《侵权法论》、《人身权法论》、《共有权研究》、《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一至十集);多次到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早稻田大学、台湾大学、东吴大学、政治大学、铭传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澳门大学等著名学府访问讲学。
究中心主任。
本书特色
《民法(第4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高职高专法律系列教材之一。
目录
出版说明总序修订说明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一编 民法总论第一章 民法及其基本原则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适用第二节 民法基本原则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第三章 民事主体第一节 民事主体概述第二节 自然人第三节 法人第四章 物第一节 物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 物的分类第三节 货币和有价证券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第三节 代理第六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第一节 诉讼时效第二节 期限第二编 人格权法第七章 人格权概述第一节 人格权的概念和人格权法律关系第二节 人格权的权能第八章 一般人格权第一节 一般人格权概述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和功能第九章 具体人格权第一节 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第二节 姓名权、名称权和肖像权第三节 名誉权、信用权和荣誉权第四节 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和性自主权第三编 物权法第十章 物权概述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和效力第三节 物权变动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第五节 占有第十一章 所有权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第二节 所有权的取得、行使和消灭第三节 所有权的主要形式第四节 共有第五节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六节 相邻关系第十二章 用益物权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第五节 地役权第六节 特许物权第十三章 担保物权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第二节 抵押权第三节 质权第四节 留置权第四编 债权法第十四章 债权概述第一节 债权第二节 债权法第十五章 债权的发生和分类第一节 债的发生根据第二节 债的分类第三节 附条件之债和附期限之债第十六章 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第一节 无因管理第二节 不当得利第五编 继承法第十七章 继承与继承权第一节 继承制度概述第二节 遗产范围第十八章 法定继承第一节 法定继承概述第二节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第三节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第四节 遗产的分配原则第十九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节 遗嘱继承第二节 遗赠第三节 遗赠扶养协议第二十章 遗产的处理第一节 继承的开始第二节 继承权的接受、放弃和丧失第三节 遗产分割和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第四节 无人继承与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处理第六编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一章侵权行为和侵权归责原则第一节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第二节 侵权民事责任第三节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第二十二章 侵权责任构成和抗辩事由第一节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第二节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第二十三章 侵权行为与责任形态第一节 一般侵权行为及其责任形态第二节 特殊侵权行为及其责任形态第三节 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责任形态第四节 与有过失与过失相抵第二十四章 具体侵权行为第一节 侵害人身权利第二节 侵害财产权利第二十五章 侵权损害赔偿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及其规则第二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方法第三节 其它侵权责任方式
节选
《民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法律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的客观条件和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法学研究的深入和法律教育的发展。而法制观念的普及、法治素质的培养则有赖于法学教育和法学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社会素有法律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传统。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商鞅、韩非好“刑名之学”。逮至秦汉,律学滥觞。秦朝“以吏为师”。中国传统律学的勃兴始自汉代。自一代硕儒董仲舒开“引经注律”之先河,律学遂成为一门显学。南齐崔祖思曰:“汉末治律有家,子孙并世其业,聚徒授课,至数百人。”(《南齐书·崔祖思传》)东汉以后,律学不限于律文的语义注释和儒经考据,领域拓展至法典名词术语和编纂体例。西晋张斐、杜预将中国古代律学发挥到私家注律之空前高度——“张律、杜律”为国家认可,具有法律效力。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法(第四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高职高专法律系列教材)》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11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