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尼古拉斯。斯特耐克
页数:23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404760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第三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论文集》收录了2013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所作的报告。和前几届大会一样,蒙特利尔大会的参会者和发言人来源广泛,包括政府和机构负责人、政策制定者、期刊编辑、科研资助机构官员、科研人员、学生和博士后研究员、学术团体和院校代表、监督管理部门的代表,以及其他从事科研诚信相关主题实证研究的人员。蒙特利尔大会首次要求提交关于促进科研诚信的研究和政策的论文摘要,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80多篇摘要。根据这些摘要,制定了大会的议程,包括主旨发言、全体大会、学术海报以及不同主题的分会。大会设置了四个议题的专题,分别是负责任科研行为教育、诚信与社会责任、面对疑似学术不端行为时机构与期刊之间的合作以及国际合作研究中的诚信问题。设立专题的目的是为了在大会召开期间提供一个专门的论坛,以期就相关话题能够达成一个共同文件,或是继续推进该话题的探讨,并最终获得一致的解决方法。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斯特耐克,博士,历史学荣誉教授;密歇根大学临床与健康研究所科研伦理与诚信研究项目负责人。斯特耐克教授是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联合发起人,亦是第一届、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联合主席和协办人。他在《科研诚信新加坡声明》(The Singapore Statement onResearch Integrity)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也是英国Epigeum公司开发的国际网络科研诚信培训项目的首席导师。 梅丽莎·安德森,博士,研究生院副院长,明尼苏达大学组织领导、政策与发展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科研诚信、科研不端行为、国际合作研究以及产学关系。任2013年蒙特利尔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和2015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联合主席。 萨宾·克莱纳特,医学博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柳叶刀》(The Lancet)高级执行编辑。1998年加入《柳叶刀》任全职医学编辑,2002年任执行编辑,2006年6月成为高级执行编辑。1999年加入出版伦理委员会,2002年当选理事,2006年至2012年间担任该委员会副主席。德国柏林世界卫生峰会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任2013年蒙特利尔第三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和2015年里约热内卢第四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联合主席。 托尼·梅耶,理学学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欧洲事务代表,地质学家,在英国、美国、欧洲和新加坡从事科研管理的各项事务。第一届、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联合主席和组织者。
目录
主旨发言 推进科研诚信人士在当前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第一部分 国家为促进科研诚信所采取的多种方式
第1章 负责任研究行为:加拿大的方法
第2章 联合各方力量,打造欧洲科研诚信:欧洲科研诚信办公室网络
第3章 欧洲研究理事会的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
第4章 构建国家科研诚信体系——以爱尔兰为例
第5章 《科研诚信新加坡声明》以及《欧洲科研诚信行为准则》在丹麦产生的影响
第6章 打造科研诚信和伦理的专业网络:从合作到创新
第7章 澳大利亚最新发展动态
第二部分 原则和责任
第8章 决定署名的要点
第9章 研究中的利益冲突:职业道德准则的缺陷
第10章 错误和欺诈:模糊的界限
第11章 多领域跨界研究:高等教育中跨文化、跨学科、跨国界的监督调查案例
第12章 科技与承诺
第13章 临床试验数据分享与科研诚信
第三部分 对科研不端的回应
第14章 管理学术不端行为:十大陷阱及避免方法
第15章 学术不端:精神病学家视角的解决方案
第16章 反剽窃
第17章 挪威将剽窃视为违法行为:论科研伦理的不恰当法制化
第18章 科研诚信与可靠的数据管理:荷兰经验
第19章 我们能从斯塔佩尔事件中学到什么?
第四部分 培养科研诚信
第20章 促进科研诚信和评估隐性课程
第21章 科研诚信软件:科研准则、报告以及声明在科研伦理和诚信中的作用
第22章 期刊、研究机构和赞助人在处理科研和出版诚信案件中的合作:明确挑战
第23章 不吹口哨而吹响双簧管:拯救科研不端行为的创新思考
第24章 俄罗斯医生如何理解科研伦理问题
第25章 中国台湾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施机构监督协议概述
第五部分 负责任研究行为训练
第26章 北京大学医学部负责任研究行为训练
第27章 在美国工程学院讲授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反思
第28章 麦考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科研诚信管理体系
第29章 学习理论应用于负责任研究行为的教学设计:评估跨专业理科培训生科研诚信培训的案例研究
第30章 德国“良好科研行为”课程教学与发展
第31章 作为科研伦理学习之所的大学
第六部分 诚信与社会
第32章 科研诚信与社会责任的交集
第33章 被当作对话意愿的社会考量——对《科研诚信新加坡声明》第14条的讨论
第34章 科研诚信与科学报道的交汇:动物福利的福音
第35章 地球伦理学:对地球科学科研诚信的挑战
第36章 为造福公共卫生建立公私合作关系的原则
第37章 科研诚信和有争议政策领域的治理:对澳大利亚煤层气辩论的探讨
节选
《第三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论文集》: 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召开仅仅4个月后,丹麦突然爆发了一起重大的科研不端案例,即神经科学家米丽娜·彭科娃事件(发生在哥本哈根大学)。这一事件先由一家报社披露出来,随后引发了一场持续约半年之久的媒体热议风暴。社会上或多或少都流传着关于彭科娃事件与相关人员的保密信息和评论,还有许多被误传的概念以及对科研不端以及科研诚信的错误理解。哥本哈根大学的管理模式也遭到外界和内部的质疑,因为它没能揭露这起长达十年的学术欺诈,并且在此期间还将彭科娃作为科研的榜样。对于我们中少数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进行的大讨论并建立起反科学欺诈行为委员会前身的人来说,这一切似曾相识(Anderson等,1992)。彭科娃案件仍在调查中,而且带来了诸多结果,例如,传言保护彭科娃的科研部部长被一位新任部长取代,这位新任部长整整一年都在强化哥本哈根大学的行政监督工作。 在这种严峻的气氛下,很多研究者和科研管理人员认识到他们对科研不端行为、负责任研究行为以及科研诚信保护在国际社会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我受委托来改善这种局面,并简单概括从反科学欺诈行为委员会建立初期有关保护科研诚信政策的发展情况。包括: 1.有关科研不端以及有争议的科研实践的统计数据,还有与此相关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都在美国完成; 2.最近欧洲被披露的令人震惊的关于科研不端的事件呈上升趋势;欧洲国家对开展负责任研究行为培训缺乏关注; 3.关于科研诚信的期刊及学术论文数量增多; 4.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所做的工作和努力; 5.识别和关注科研诚信问题的新建网站; 6.剽窃检测工具;处理科研诚信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7.保护检举者安全的重要性; 8.欧洲在科研不端行为以及有争议的科研实践等问题方面缺乏协调性; 9.研究的粗糙之处越来越受关注; 10.有一个现象很奇怪:欧洲的大学似乎并不·能从其他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的科研不端事件中吸取教训。 若想真正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广泛搜集已发表的关于全面调查科研不端行为的报道。在欧洲,我们能找到两份绝佳的案例:挪威牙医琼恩·苏德波事件调查报告和荷兰心理学家戴德里克·斯塔佩尔事件调查报告。我借用一幅漫画来展示机构应该持怎样的态度面对一切(如文末漫画所示)。 人们的反应令人感到惊讶。他们耐心倾听后都表示这出乎意料;有些人很震惊;大多数人都意识到自己对科研诚信了解太少,有很多误解。很多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和科研管理人员承认,即使在丹麦,学术造假也是真实存在的;至少我们没有可以用来反驳这一说法的证据。人们普遍认同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改变科研造假的现状,捍卫丹麦的科研诚信。但是,具体该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 过去,涉及这些问题的时候,人们通常关注为什么他人必须遵循科研诚信,而不考虑自身的职责。 如今,改变人们的想法并不难,只要参照《科研诚信新加坡声明》(已有英文、丹麦文译本)进行讨论,再加上由欧洲科学基金会和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联合会共同制定的《欧洲科研诚信行为准则》即可。 自2011年以来,受《科研诚信新加坡声明》的启发,敦促人们尽快行动并有效捍卫科研诚信的国际性文件陆续出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