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文婷
页数:190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12686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6章,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与传播学、体育传播与平面媒体、体育传播与数字媒体、体育传播与网络媒体、体育传播的效果与测量以及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策划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体育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一节 传播与传播要素
第二节 体育与传播
第二章 体育传播与平面媒体
第一节 体育传播中的平面媒体
第二节 中外平面体育媒体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平面媒体在体育传播中的变化与趋势
第三章 体育传播与数字媒体
第一节 数字媒体及其传播特点
第二节 数字体育传播及其传播效用分析
第三节 体育传播中数字媒体的应用
第四章 体育传播与网络媒体
第一节 网络媒体及其传播特点
第二节 从大型体育活动和赛事看体育信息的网络传播
第三节 体育网络传播的发展前景
第五章 体育传播的效果及其测量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与理论审视
第二节 从传播效果理论看体育传播
第三节 体育传播效果的评估与测量
第六章 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策划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简介
第二节 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策划
第三节 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节选
《体育传播媒体及传播实践研究》: (1)内容娱乐化。 现代学校体育在国际体育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不断吸收大量新兴体育元素,将世界流行的体育内容补充到传统的学校体育中来。过去的学校体育教给学生的一般都是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内容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这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运动热情。近年来,许多学校进行了体育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根据体育潮流的发展,增添了不少适合学生开展并且有较强娱乐性的运动项目,如网球、轮滑、体育舞蹈等课程,都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一些学校进一步扩展了学校体育的教学范围,开设了体育理论知识课,如奥林匹克运动、运动损伤防治、运动营养等课程,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代学校体育的教学手段也将更加科学化、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中,感知、思维和实践3个重要环节会更加有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体现在合理有效的教学时间安排和科学适当的教学内容上。 (2)管理制度化。 管理方法科学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体效益。近年来,各国为提高学校体育的科学化管理水平,纷纷加强有关学校体育的立法工作,如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日本的《学校保健法》等。我国在试行了8年的《中小学学校体育暂行规定》后,继续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分大、中、小学三类)。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使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而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进一步完善了有关体育法制建设的章程。未来的学校体育管理将向着更加有序、高效的方向继续发展。 (3)结构整体化。 学校体育一般由体育课、早操、课间锻炼(操)、业余锻炼、运动训练等几个部分组成。以前人们大多根据体育锻炼形式的不同而对其进行孤立的研究和改革,获得的仅是个体或部分的效益最优化,很难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学校体育的整体设计,强调各部分协调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取得学校体育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使学校体育教育不但注重阶段效益(近期效益),而且更加注重远期效益。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指学生在校期间经过全面科学的体育锻炼,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远期效益是指学生离开学校后,通过掌握的体育锻炼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能够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以获得终身的体育效益。学校体育在不断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远期效益,要将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和远期效益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目标多元化。 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开发,学校体育的目标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1)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和能力的目标。未来学校体育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和提高学生的个人运动素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外,还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文化知识、运动医学常识等,并且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欣赏水平,激发他们的体育参与热情。 2)学校体育的德育和个体社会化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指出:体育运动作为教育和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必须培养个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学校体育不但要增强体质,而且要培养心理品质。 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并且积极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