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娟,李莹莹
页数:188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16480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原产我国北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自然牡丹花期短,单株花期一般为7d左右,群体花期也只有15d左右,且过于集中,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的说法,这大大了靠前牡丹花会召开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赏花的愿望。因此,针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延长花期、提高牡丹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对温度、光照、水分、CO2、
作者简介
王娟,女,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菏泽市优秀教师,菏泽学院学科带头人,5136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山东省牡丹遗传育种及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分方向负责人,菏泽学院牡丹标准化生产集成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主要从事园林园艺植物栽培及应用开发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和多项省级、校级教研课题,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菏泽市软科学优秀奖一等奖,获菏泽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oxic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
目录
第一章 牡丹概述
第一节 牡丹种质资源及品种分类研究
第二节 牡丹资源和引种研究
第三节 生命周期与年周期
第四节 繁殖
第五节 生长发育特性
一、生长特性
二、开花特性
第六节 牡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牡丹的花期调控研究
二、牡丹的开花生理研究
第七节 牡丹育种研究现状
一、国外牡丹育种现状
二、国内牡丹育种现状
第八节 牡丹的园林应用
一、专类园
二、孤植
三、花台
第二章 温度对牡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膜系统损伤
二、代谢失调
三、对光合系统的影响
四、活性氧自由基
五、提高植物耐温度胁迫的途径
第二节 不同温度对牡丹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不同温度对牡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 不同温度对牡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光照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二、高温胁迫对光系统PsII的影响
三、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光抑制研究中的应用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不同光强和温度下牡丹叶片光抑制及其防御机理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强光和高温胁迫对牡丹叶片PsI和PSII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 不同光质对牡丹生根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五节 遮阴对油用牡丹叶片衰老生理指标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水分胁迫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植物的抗旱性
二、涝渍胁迫对植物形态与生长的影响
三、涝渍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第二节 干旱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节 淹水胁迫对牡丹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 淹水胁迫对牡丹幼苗根系生长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五节 淹水胁迫对牡丹幼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下牡丹花瓣特性的影响
第一节 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处理牡丹花瓣生理特性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下牡丹花瓣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外源一氧化氮对温室牡丹花瓣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节 牡丹种质资源及品种分类研究
第二节 牡丹资源和引种研究
第三节 生命周期与年周期
第四节 繁殖
第五节 生长发育特性
一、生长特性
二、开花特性
第六节 牡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牡丹的花期调控研究
二、牡丹的开花生理研究
第七节 牡丹育种研究现状
一、国外牡丹育种现状
二、国内牡丹育种现状
第八节 牡丹的园林应用
一、专类园
二、孤植
三、花台
第二章 温度对牡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膜系统损伤
二、代谢失调
三、对光合系统的影响
四、活性氧自由基
五、提高植物耐温度胁迫的途径
第二节 不同温度对牡丹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不同温度对牡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 不同温度对牡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光照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二、高温胁迫对光系统PsII的影响
三、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光抑制研究中的应用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不同光强和温度下牡丹叶片光抑制及其防御机理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强光和高温胁迫对牡丹叶片PsI和PSII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 不同光质对牡丹生根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五节 遮阴对油用牡丹叶片衰老生理指标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水分胁迫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植物的抗旱性
二、涝渍胁迫对植物形态与生长的影响
三、涝渍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第二节 干旱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节 淹水胁迫对牡丹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 淹水胁迫对牡丹幼苗根系生长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五节 淹水胁迫对牡丹幼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下牡丹花瓣特性的影响
第一节 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处理牡丹花瓣生理特性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下牡丹花瓣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外源一氧化氮对温室牡丹花瓣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