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实施管理研究

封面

作者:李明著

页数:198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96560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九章, 内容包括: 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现状与趋势 ;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基本内容 ; 水库移民政策分析 ; 开发性移民与经济发展 ; 移民安置规划与设计研究 ;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管理等。

作者简介

  李明,男,1977年3月出生,现就职于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高级工程师,熟悉水利水电移民专业政策规范,具有丰富水利水电移民规划设计、实施工作实践经验。曾从事南水北调山东段建设征地、大型水库移民前期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省级水利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监督评估工作多年,承担水利水电移民规划实施项目10余项。工作中一直探索、总结和创新,发表论文3篇,项目获奖10余次。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移民迁徙是世界文明史上□为普遍的一种人类活动。经考古学家研究表明,早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本能地自发寻找可以提供生存和居住的场所,开始了□初的移民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移民活动也越发频繁,规模也逐步扩大,迁徙的距离和范围逐渐变远变大,人类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迁移中创造和传播了人类历史的文明的。
水库移民工作属于世界性的难题,主要是因为修建水库或者修建水电站工程而需要搬迁群众,是工程性移民。一旦水库发生淹没现象,就会集中连片地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迁徙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水库移民安置的问题,不仅包括移民生产生活恢复,而且还包括移民的社会关系重建。同样,水库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泛,政策性极强,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水库的兴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第二节 水库建设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水库移民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 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 水利水电资源与分布特点
第二节 水利资源开发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水电资源开发现状与趋势
第四节 水利水电开发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阶段
第二节 水库移民的概念、性质及特点
第三节 水库移民现状、问题及成因
第四节 水库移民安置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水库移民政策分析
第一节 水库移民政策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第二节 水库移民政策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新时期水库移民政策分析
第四节 中外水库移民政策比较分析

第五章 开发性移民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由来及意义
第二节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内涵及特点
第三节 开发性移民的目标及结构体系
第四节 开发性移民方针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

第六章 移民安置规划与设计研究
第一节 移民前期工作任务及作用
第二节 移民安置规划概述
第三节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第四节 城(集)镇迁建规划

第七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管理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程序
第二节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管理体制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补偿实施管理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生活安置实施管理
第五节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生产安置实施管理
第六节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实施管理
……

第八章 移民监督评估过程及效果分析
第九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中创新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实施管理研究》:  水库移民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难点问题,其涉及范围广,牵扯利益多。为解决其问题,政府推行了许多关于移民的政策。政策的制定事实上极为困难,它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且涉及相应的国情和政治。由于每一个时期的政治路线、目标、经济体制和国力不同,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带有突出的时代特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土地制度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我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重大突破,这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是灿烂的,也是辉煌的。从宏观角度讲,可以将历史进程划分为四大阶段时期:探索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完善时期。  一、水库移民政策的探索时期(1953-1982年)  这一时期,移民安置工作体系并不健全,依照的基本是移民工作执行通用法规中的征地补偿有关规定。具体的实施也没有确切的组织计划和规范标准,基本以党和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除此之外,移民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行政手段的特征也被凸显出来,表现为多样化的特点,致使这一时期的移民安置出现诸多问题,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历史的遗留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水库移民安置实践的需要,国家将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工作第一次提到了需要制定专门法规的议事日程,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个时期水库移民安置适用的通用法规主要是《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以及由此修订形成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其一,政务院于1953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有关征地内容的法律《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法律文献中针对移民安置工作中的补偿原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下为法律文献中的相关内容介绍。首先,国家建设对土地的需要是必须满足的,若在其中涉及当地人的个人利益,征用土地后应对被涉及的移民给予合理的安置和补偿,以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其中还明确标注了安置的标准:“尽一切努力保证不降低原有生活水平,依据淹没损失计算补偿投资。”其次,补偿标准的具体内容也在文献中有所体现,其规定:土地的补偿标准是近三年或五年的年产总值。因当时我国的土地制度并不完善,土地的所有权除国家拥有外还有个人私有,所以,针对当时这一现状,相关的补偿规定大多针对房屋和土地。  其二,国家于1958年重新修订和颁布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对相关的移民安置工作补偿内容进行了新的规定。更改的补偿标准内容如下:原文献中,补偿标准为等同3-5年的土地总产量,现更改为2-4年的土地总产量。除此之外,文献中依旧强调“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必须妥善安置被征用土地者的生产生活”这一重点,尽最大全力维护移民的权益。当时我国正在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的土地从公有变为私有,土地的权力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移民的补偿随之也发生变化,土地的使用不会直接涉及移民本身的利益,征地后的劳动力会由政府和合作社共同安置。这样一来,国家就不必对移民发放土地的补偿费,为移民提供的资金也比较少,反映到实际金额上,每人得到的补偿费是人民币100-300元。因当时的国情,国家拥有了许多公有的耕地、荒山等,所以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发展速度较快,在白沙等地修建了20余座大中型水库,移民人数高达30多万。  其三,这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最具爆发性的时期,许多大江大河在这一时期开展了治理和水电开发等相关工程,全国上下相继建成了许多大中型水库,其中包括云峰、新丰江、三门峡等280余座,涉及的移民数量高达250多万,其数量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总人口,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水利水电工程修建最多的时期,也是移民数量最多的时期。但是,当时我国刚刚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改造,开始进入“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阶段,长达三年的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发展使我国当时的移民重置工作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轻视,移民后的民众只能依靠政府的安置生活。关于资金补偿方面,在20世纪60年代,个人财产补偿金额可达到300~500元;20世纪70年代个人财产补偿金额可达到600一1200元,所有的土地使用由当时的人民公社就地调剂。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实施管理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