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古代汉语句型新探——结构主义视域下的古汉语句法解析模型与转换机制

封面

作者:董治国

页数:558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100592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代汉语句型、句法的内部规律,它不仅是对古汉语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及句型与句型之间关系的探讨与揭示,还可以为古汉语-英语转换搭建出举一反三的句型和语篇转换操作公式,这一创造性的双语转换模型可以使众多的中国典籍外译项目找到跨语言、跨时代翻译的向导和指南。

作者简介

董治国,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专业教授。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师从当代知名语言学家马汉麟先生和邢公畹先生;原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天津市语言学会理事。对于古代汉语语法,尤其是句型与句型转换进行了数十年的潜心探索。著有《古代汉语句型分类详解》等3部古汉语句型专著,并在《中国语文》《南开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本书特色

探秘古汉语层次结构、揭示古汉语句型关系
用现代语法结构公式搭建双语转换模型
为中国典籍外译提供便捷翻译工具
让当代读者轻松叩开古代经典大门

目录

第—编 单句(上)
第一部分 判断句
第一类 S||N 主||名
[结构式]S(N)(+“者”)+NPr(N)(+“也”)
主语(名)(+“者”)+名谓(名)(+“也”)
[代表句]亚父者/,范增也/。
[结构式]S(+“者”)+NPr(N+N)(+“也”)
主语(+“者”)+名谓(名+名)(+“也”)
[代表句]陈胜者/,阳城人也/。
[结构式]S(+“者”)+NPr(N+“之”+N)(+“也”)
主语(+“者”)+名谓(名+“之’,+名)(+“也”)
[代表句](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结构式]S+NPr(A+N)(+“也”(“耳”))
主语+名谓(形+名)(+“也”(“耳”))
[代表句]滕/,小国也/。
[结构式]S+NPr(N(+“之”)+A+“者”)(+“也”)
主语+名谓(名(+“之”)+形+“者”)(+“也”)
[代表句]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结构式]S(+“者”)+NPr(N+“之”+A+N)(+“也”)
主语(+“者”)+名谓(名+“之”+形+名)(+“也”)
[代表句]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结构式](S)+NPr+“也”
(主语)+名谓+“也”
[代表句](子日)/隐者也/。
[结构式]S+NPr(Num+N)
主语+名谓(数+名)
[代表句]所击杀者/数十人/。
[结构式]S+NPr(VP/A+“者”)(+“也”)
主语+名谓(动词短语/形+“者”)(+“也”)
[代表句]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结构式]S(+“者”)+NPr+/Pron(+“之”)+“所”+v)(+“也”)
主语(+“者”)+名谓(名/代(+“之”)+“所”+动)(+“也”)
[代表句]粟者/,民之所种/。
[结构式]S(+“者”)+NPr(“所以”+v/VP)(+“也”)
主语(+“者”)+名谓(“所以”+动/动词短语)(+“也”)
[代表句]笾豆/,所以食也/。
[结构式]S(VP+“者”)+NPr(+“也”)
主语(动词短语+“者”)+名谓(+“也”)
[代表句]起予者/,商也/。
[结构式]S(VP+“者”)+NPr'(vP+“者”)(+“也”)
主语(动词短语+“者”)+名谓(动词短语+“者”)(+“也”)
[代表句]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结构式]S(Pron/N+Num+“者”)+NPr(+“也”)
主语(代/名+数+“者”)+名谓(+“也”)
[代表句]此五者/,邦之蠹也/。
[结构式]S(N/Pron(+“之”)+“所”+V+“者”)+NPr(+“也”)
主语(名/代(+“之”)+“所”+动+“者”)+名谓(+“也”)
[代表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结构式]S(N/Pron+“之”+“所”+V)+NPr(N/Pron+“之”+“所”
+V)(+“也”)
主语(名/代+“之”+“所”+动)+名谓(名/代+“之”+“所”+
动)(+“也”)
[代表句]子之所难/,人之所易/。
[结构式]S(N+“之”+“于”+PO)(+“也”)+NPr+“也”
主语(名+“之”+“于”+介词短语)(+“也”)+名谓+“也”
[代表句]口之于味也/,性也/。
[结构式]S(Pron)斗NPr(+“也”)
主语(代)+名谓(+“也”)
[代表句]此/壮士也/。
[结构式]“此”(“是”)斗NPr。(N/Pron(+“之”)+“所”+V)(+“也”)
“此”(“是”)+名谓(名/代(+“之”)+“所”+动)(+“也”)
[代表句]此/子之所闻/。
[结构式]“此”+NPI。(N/Pron(+“之”)+“所”+“谓”/“为”
+N/NP/VP/FCS)(+“也”)
“此”+名谓(名/代(+“之”)+“所”+“谓”/“为”
+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复句形式)(+“也”)
[代表句]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结构式]“此”(“是”)+NPr(N/NP/Pron(+“之”)+“所以”/“所为”
……
第二部分 叙述句
第三部分 描写句
第二编 单句(下)
第一部分 疑问句
第二部分 感叹句
第三编 复句
附录 缅怀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节选

第一编 单句(上)
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的。
主谓句是最常见的句型。在分析主谓句时,首先要分成主语和谓语。充当主语和谓语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如果主语和谓语是由短语充当,就要对不同类型的短语做进一步分析。名词短语是以名词为主体,可以分解成定语和中心语;动词短语是以动词为主体,可以分解成动词、宾语、状语和补语;形容词短语是以形容词为主体,可以分解成形容词、状语和补语。
下面举例说明:
1. 亚父者,‖范增也。(《史记·项羽本纪》)
主语是名词“亚父”,谓语是名词“范增”。
2. 其巫,‖老女子也。(《史记·滑稽列传附录》)
主语是名词短语“其巫”,其中名词“巫”是中心语,“其”是定语。谓语是名词短语“老女子”,其中名词“女子”是中心语,“老”是定语。
3. 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祖本纪》)
谓语是“乃吕后”,其中名词“吕后”作谓语中心,“乃”作状语。
4. 项王‖怒。(《史记·项羽本纪》)
谓语是不及物动词“怒”。
5.〔子〕‖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谓语是动词短语“以杖叩其胫”,其中及物动词“叩”作谓语中心,“其胫”作宾语,“以杖”作状语。
6. 晋‖强。(《韩非子·说林下》)
谓语是形容词“强”。
7. 君‖美甚。(《战国策·齐策》)
谓语是形容词短语“美甚”,其中形容词“美”作谓语中心,“甚”作补语。
在整理、归纳全部句型时,首先应该抓住基本句型。根据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以及宾语的通常运用情况所确立的句型,叫作基本句型。基本句型是全部句型中的核心部分。基本句型有以下七类:
1. S‖N 主‖名 (第一编、I、一)
2. S‖Vt + O 主‖动(及物)+宾 (第一编、II、一)
3. S‖Vi 主‖动(不及物) (第一编、II、三)
4. S‖Vt + IO + DO 主‖动(及物)+宾(间)+宾(直) (第一编、II、五)
5. S‖V + Piv + V〈+O〉主‖动+兼语+动〈+宾〉 (第一编、II、七)
6. S‖V〈+O〉+ V〈+O〉主‖动〈+宾〉+ 动〈+宾〉 (第一编、II、八)
7. S‖A 主‖形 (第一编、III、一)
基本句型以外的叫作一般句型。一般句型通常是与基本句型结构相比有所变化,或者是在基本句型结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例如有变式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扩展句(增加了定语、状语、补语)、省略句和被动句等。主谓谓语句根据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不同类型,也分别划归各部分中的一般句型。
第一部分 判断句
判断句是表示判断的,多用于解释或注释,有时也用于表示比喻,或说明原因。判断句主要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在上古汉语中,肯定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用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字。
判断句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是“者”字,表示提顿。例如: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是“也”字,帮助判断。例如:
墨子者,显学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判断句常使用“者”和“也”前后照应,有四种形式:
1. 句中有“者”,句尾有“也”。这是判断句的典型结构。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胜世家》)
2. 句中没有“者”,句尾有“也”。这种情况较常见。例如:
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3. 句中有“者”,句尾没有“也”。这种情况较少见。例如: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史记·项羽本纪》)
4. 句中的“者”和句尾的“也”都不用。这种情况也较少见。例如:
荀卿,赵人。(《史记·荀卿列传》)
此外,“也”还用来肯定事情的因果关系。例如:
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史记·张仪列传》)
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是“夫”字,表示要发议论。例如:
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孟子·梁惠王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古代汉语句型新探——结构主义视域下的古汉语句法解析模型与转换机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