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协和专家健康坐月子大全::

封面

作者:马良坤编著

页数:160页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84298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坐月子时间确定为6周, 根据新妈妈的身体变化, 贴心而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每周的调理方案, 第一周甚至细化到天, 并把顺产和剖宫产妈妈的调理分开来讲, 针对性更强, 让新妈妈坐月子更明白、更安心。为了帮助新妈妈减轻月子期的种种不适症状, 还给出了超有效的调养方案。该书还告诉产后新妈妈如何呵护乳房、如何运动、如何养颜润肤, 让新妈妈产后更健康、更美丽。同时提供了特殊妈妈 (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 的护理经, 让这些新妈妈安心度过产褥期。

作者简介

马良坤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2015~2016 年度中国十大妇产医生
七田真孕期教育科学家 1996 年至今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期间赴美国担任访问学者。对围产期营养健康教育、产前筛查诊断、遗传咨询以及妇科内分泌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参与编写、翻译专业书籍十余部,主编多部科普书籍。

目录

P a r t 1 坐月子, 改善体质的最好时机

产后第 1 天

顺产和剖宫产妈妈都要注意的事情

专家精粹解读

没下奶之前,千万不要喝下奶汤

怎样判断自己的乳腺管是否通畅

剖宫产后 6 小时内应去枕平躺

帮助剖宫产妈妈捏捏全身肌肉,避免肌肉僵硬

自然分娩后宜采取半坐卧姿势

密切关注 24 小时内的出血量

产后体温超过 38℃要当心

要准备保暖、防滑、舒适的月子鞋

产妇多汗应进行温水擦浴

产后 30 分钟要让宝宝吃第一口奶

第一次怎样喂奶

宝宝是最好的吸奶器

两侧轮换着喂奶,可避免大小乳

乳房小就奶水少吗

什么情况下需要挤奶

如何挤奶最科学

如何储存奶水

吸奶器吸出的奶质量好吗

高龄妈妈的奶量够宝宝吃吗

顺产妈妈:好好休息,促进体力恢复

侧切妈妈要每天用温水冲洗外阴 2 次   

侧切妈妈产后 1 ~ 2 小时出现严重疼痛,应及时通知医生

产后 6 ~ 8 小时督促新妈妈坐一坐

及时补水,产后 6 ~ 8 小时一定要解小便 

按摩关元穴、气海穴,促进排尿

一天吃 5 ~ 6 餐,可减轻胃肠道负担   

分娩后喝一碗暖暖的红糖小米粥

怎样判断产后贫血

产后贫血如何补

顺产妈妈一日食谱推荐

剖宫产妈妈:排气后再进食

6 小时后最好枕枕头侧卧位休息

伤口可放置沙袋,减少渗血

谨防缝线断裂

剖宫产妈妈要早用止痛药

剖宫产妈妈生完宝宝就能喂奶吗

伤口愈合前不宜多吃深海鱼

剖宫产后不宜吃得太饱

剖宫产妈妈排气后一日食谱推荐

宝宝:除了睡就是吃

金水水,银水水,不如妈妈的奶水水   

珍贵的初乳,不能浪费

怎样判断宝宝的有效吸吮和无效吸吮   

怎样准确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了

宝宝没有吃奶时,不用喂糖水、奶粉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喂水吗

宝宝睡觉时,要不要叫起来吃奶呢

新生儿睡觉真的不需要枕头吗

宝宝一竖抱就不哭,可以竖着抱吗

囟门的护理

第一次排出深绿色胎便

产后第 2 天

顺产和剖宫产妈妈都要注意的事情

专家精粹解读

新妈妈服药后 4 小时才能喂奶

宝宝胃容量的变化

产后 2 ~ 3 天没有奶水也属正常

产后第 1 ~ 3 天排红色恶露,量多

下床活动要防止眩晕

凹陷乳头和扁平乳头的新妈妈怎样喂奶

哺乳妈妈不宜吃的药

新妈妈要坚持少食多餐,饿了就吃

正确喝生化汤,调理、排恶露两不误 

顺产妈妈:会阴伤口护理

保持会阴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注意会阴卫生,可用孕妇专用卫生巾 

可以吃些软烂的面条和蛋汤

顺产妈妈一日食谱推荐

剖宫产妈妈:产后伤口痛有妙招

帮助新妈妈坐起来,有助于排气

拔掉导尿管后要及时排尿

要穿大号内裤,避免摩擦伤口

产后伤口疼痛难忍,家人来帮忙

继续以粥、蒸蛋等为主,不要大补

可以吃动物血来补铁

剖宫产妈妈一日食谱推荐

宝宝:科学护理,分清正常与异常

出生后 3 天内“掉水膘”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脱皮”,不用过于担心

怎样给宝宝打襁褓

怎样准确判断宝宝是冷还是热

怎样给宝宝拍嗝

产后第 3 天

顺产和剖宫产妈妈都要注意的事情

专家精粹解读

睡觉时不要挤压乳房,否则易得乳腺炎

月子看电视不是坏事,适可而止就好   

奶水不是攒出来的而是吸出来的

宝宝睡你就睡

乳房变大,应做好乳房护理

每天授乳 8 次以上,利于下奶

多吃些“开心”的食物,缓解产后抑郁

顺产妈妈:可以出院了

正常情况下,妈妈可以出院了

空调房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待的

非哺乳妈妈宜边回乳边进补

顺产妈妈一日食谱推荐

剖宫产妈妈:基本适应了宫缩痛

基本适应了宫缩痛

哺乳的正确姿势

进餐有顺序,减轻胃部负担

剖宫产妈妈一日食谱推荐

宝宝:关注生理性黄疸

脐带的日常护理要怎么做

宝宝出现生理性黄疸

若出现病理性黄疸要及时治疗

育婴课堂 正确给宝宝洗澡,健康又安全

产后第 4 天

顺产和剖宫产妈妈都要注意的事情

专家精粹解读

哪种睡姿有利于产后恢复

月子里不要吃过硬的食物

哺乳妈妈一定要远离回奶食物

近视的新妈妈,产后暂时告别隐形眼镜

宝宝吃不完的奶一定要吸出来

饮食仍要以清淡为主

不要急于喝老母鸡汤

加强 B 族维生素的摄取

顺产妈妈:吃些通乳的食物

……

节选

产后第 2 天
顺产和剖宫产妈妈都要注意的事情
产后 2 ~ 3 天没有奶水也属正常
有些新妈妈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出现在产后 2 ~ 3 天都没有初乳分泌的情况,这会让新妈妈焦急万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新生儿头三天是不需要什么食物的,他们从母体中已经带够了维持 3 天的营养物质,这也是新妈妈初乳量分泌很少的原因。这时新妈妈可以通过热敷乳房来促进泌乳反射,增加乳汁分泌量 。 产后第 1 ~ 3 天排红色恶露,量多
产后 1 ~ 3 天,护士和家人要密切关注新妈妈的恶露情况,正常的恶露应该呈鲜红色,量较多,有血腥味。如果发现恶露颜色灰暗且不新鲜,有异味,并伴有子宫压痛,则说明子宫有感染,应该及时请医生检查,尽快控制感染。
下床活动要防止眩晕
新妈妈分娩时可能会因失血过多和太过用力而伤元气,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的情况。经过 1 天的恢复,这种情况已经有所缓解,但下床时仍要有家人陪同,避免眩晕摔倒的发生。
恶露的排出有一个过程
产后1~3?天:红恶露,恶露呈鲜红色、量较多,有血腥味;
产后4~10?天:浆液性恶露,为淡红色血液、黏液和较多的阴道分泌物;
产后2?周后:白恶露,恶露中含有白细胞、胎膜细胞、表皮细胞等。 专家分享
一旦出现头晕现象,要立刻坐下来,在原地休息,可以喝点热水,等不适感觉消失后再回到床上。新妈妈下床前应先在床边坐5分钟,确定没有不舒服再起身。下床方便前要先吃点东西恢复体力,避免晕倒在厕所内。上厕所的时间不要太久,蹲下、站起动作要慢。
1 2 3
凹陷乳头和扁平乳头的新妈妈怎样喂奶
新妈妈可以戴一种像塑料贝壳一样的特殊胸罩,里面一层多是塑料或橡胶材质,可以让乳头突出来,戴几小时,脱下来就可以直接喂奶了。也可以拿一个大一点的针管,把针尖去掉后,用针管来吸乳汁,然后喂给宝宝吃。
如果乳头凹陷,怎么也弄不出来,但还想母乳喂养,可以买一个双头电动吸奶器,每天将奶吸出来后用奶瓶喂宝宝。 顺产妈妈:会阴伤口护理
保持会阴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每次大小便后要清洗外阴,清洁外阴时可用棉球蘸生理盐水或清水,按照从前向后、从内向外的顺序,即先擦阴阜及两侧阴唇,最后擦肛门,切忌由肛门开始向前擦。清洗时不要加入清洁液或洗护液,否则会使皮肤干燥,加重伤口疼痛。侧切妈妈一旦有了尿意就要立刻排尿,千万不能憋尿,否则不利于身体恢复,还易发生感染。
注意会阴卫生,可用孕妇专用卫生巾
产后 1 ~ 3 天是新妈妈恶露量最多的时期,这时要注意及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会阴部感染。通常我们选用产妇专用卫生巾,分为 XL、L、M 三个型号,产后第 2天适合用 L 型号的卫生巾。产妇专用卫生巾型号和产妇体形无关,只是分别对应恶露的不同时期 剖宫产妈妈:产后伤口痛有妙招
帮助新妈妈坐起来,有助于排气
剖宫产后的第 2 天,家人,尤其是孩子爸爸,要帮助新妈妈坐起来,这样有利于新妈妈排气。具体做法是:
爸爸坐在床头,与新妈妈背靠背,支撑着她的重量。新妈妈也可以把身体侧过来,由爸爸扶持着
坐起来。可以直接把床头摇起来,让新妈妈呈半坐卧位。
拔掉导尿管后要及时排尿
剖宫产妈妈在手术前会被放置导尿管,一般在术后 24 ~ 48 小时,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将其拔出。导尿管拔出后,新妈妈应尽快排尿,以降低排尿困难的可能性,以及因长时间使用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要穿大号内裤,避免摩擦伤口
剖宫产后,新妈妈可以选择大一号的三角或平脚内裤,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伤口,让伤口感觉更舒服。因为术后新妈妈的抵抗力比较弱,所以内裤要每天更换,洗后要放在太阳下曝晒,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伤口感染 。 宝宝:科学护理,分清正常与异常
出生后 3 天内“掉水膘”是正常现象
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的 1 周内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下降范围约原有体重的 7% 是正
常的。一般出生后的第 3~4 天,体重会掉至最低点,这被称为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也被称为“掉水膘”。大约在 7~10 天就会恢复至刚出生时的体重,甚至是超过刚出生时的体重。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母乳喂养指南相关数据显示,若婴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 7%,就会出现脱水和急性营养不良,会损伤婴儿健康,此时应立即添加配方奶。体重下降没有超过出生时体重的 7%,即可坚持纯母乳喂养。过早食用配方奶,今后发生过敏的概率会明显增高。若新
妈妈分娩后未能马上分泌乳汁,可让婴儿不断吸吮,以刺激乳房尽快产生乳汁。
新生儿“脱皮”,不用过于担心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有脱皮的现象,可能是轻微的皮屑,也可能是像蛇一样蜕皮,父母不必过于担心。脱皮主要有 2 个原因:
1.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导致的脱皮。
2.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导致表皮和真皮连接不紧密,造成表皮脱落。
新生儿脱皮现象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当然,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此时无须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但如果脱皮伴随红肿或水疱等,则需要及时就医。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协和专家健康坐月子大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