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影视文学教程

封面

作者:陈阳著

页数:219页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01521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分为“影视与文学”“影视文学剧本两部分”。  《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首部分从历史和学理的层面对影视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认真梳理,并依此导引学生回到重要时期的原初事件和原典性文章,了解学术史上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其延续脉络。  在第二部分,《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重点介绍影视文学剧作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旨在培养学生影视剧本写作能力,提高电影剧作分析能力和水平。  《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尽量避免内容空泛的高谈阔论,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某一概念或思想从萌生到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案例亦能充分显示出前辈大师、学人对重大艺术问题所做的缜密思考,诸如爱森斯坦对格里菲斯将狄更斯的小说方法运用于电影叙事的研究,以及安德烈·巴赞从艺术史的高度对改编的论述等。本次修订新增了大量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中外电影案例,如《战狼2》《集结号》《功夫熊猫》《水形物语》等影片,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观影实际,对这些影片的分析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  《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为高等院校文学院系的学生编写,同时也适合对影视文学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学生阅读学习。

作者简介

陈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生人,原籍重庆市合川。 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90年和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影视文学、影视文化研究、电影美学等课程。曾发表《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诗意和禅意:兼论塔可夫斯基与爱森斯坦诗电影观念的差异问题》《自由流动的生命影像——塔可夫斯基电影与道家思想研究》《退隐叙事:中国文化和美学观念影响下的华语电影叙事问题》等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部分影视与文学

第一章影视与文学的渊源

第一节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第二节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格里菲斯与狄更斯

第三节从文学分类到影视类型

第二章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

第一节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

第二节俄国形式主义和蒙太奇学派

第三节安德烈·巴赞

第三章文学与电影:有关两者艺术表现潜能的论争

第一节布鲁斯东对电影艺术潜能的质疑

第二节克拉考尔的观点

第三节关于意识流和叙事问题

第四章影视改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关于改编的基本理论观点

第二节对“忠实于原著”观点的回应与延伸

第三节好莱坞式的改编

第五章电影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

第二节“海派小说”与好莱坞电影

第三节语言和影像思维的交汇

第二部分影视文学剧本

第六章影视文学视听基础

第一节影视文学剧本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影视文学剧本的基本构成单位

第三节影视文学剧本的美学特性

第七章影视剧时空与蒙太奇

第一节影视剧的空间与时间

第二节电影蒙太奇

第八章影视剧的主题和情节

第一节主题的形成与表达

第二节影视剧的情节

第九章影视剧的结构

第一节结构的内涵意义

第二节戏剧式结构电影

第三节电影剧作结构的发展及丰富

第十章人物和语言

第一节影视剧中的人物

第二节影视文学剧本的语言

阅读参考书目

后记

节选

第一章影视与文学的渊源
【学习导读】
电影以及在其之后出现的电视剧与文学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生成的文化现象。它涉及文化产业经济、艺术观念、意识形态、受众习惯等诸多问题,同时也隐含着文化史上精英和大众的长期矛盾以及文化观念变革的命题。了解电影以及电视剧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是我们对文学与影视关系研究的起点。电影史提供了大量丰富翔尽的资料,这使我们能够较清晰地把握电影与文学在何种情形下联姻,以及早期电影如何借助于文学叙事的方式使自身成熟起来等问题。而由于电视机普及于普通百姓家,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日常休闲阅读的替代品,因此延续了纸媒介时代通俗文学的诸多特点。
【本章要点】
了解早期电影与文学联姻的基本情况,理解早期电影借鉴和吸收文学、戏剧创作的主要途径、目的和方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探究格里菲斯所言“狄更斯的写作方法就是我现在所用的手法”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由此可知,狄更斯小说的受众基础、影像化特征、平行叙事结构等特点,奠定了格里菲斯电影的历史地位,并使其成为世界电影叙事成熟的标志。文学分类的传统也影响到影视剧的类型化创作与生产,需要理解类型及其对于影视剧繁荣发展的意义。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嘉布遣路的“大咖啡馆”里,放映了路易?卢米埃尔的12部短片,这一天被公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电影诞生初期,所谓电影只是几分钟的短片,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记录,如《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为了吸引观众,在电影之前流行的娱乐节目,如魔术、打闹或追逐喜剧、儿童幻想剧甚至强盗故事等,很快被直接从舞台搬到银幕上。观众是电影产业链条的终端,也是维系电影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初期电影的形式与内容简单,观众群主要是集市上的普通民众甚至是文盲。为了吸引受过教育且收入颇丰的中产阶级观众,电影公司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改编文学作品,即拍摄所谓的“艺术电影”。这时电影的艺术性体现在对文学故事、情节、人物以及表现手法的照搬和借用上。当时的电影技巧远未成熟,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电影内容匮乏的困境。梅里爱的电影短片,百代时期的影片,以及欧美出现的喜剧、强盗与警察的故事,中欧的色情片等早期电影历史现象,均反映出当时的电影业为争取观众所做的探索和努力。
随着改编电影的大量涌现,作家也被电影企业邀请去做编剧工作。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方式、感动观众的情节设置、人物关系处理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环境描写对情绪的影响等手段,都被引入电影的剧情表现中来。1915年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向来被认为是电影叙事成熟的标志性作品。这既是一部改编之作,同时也和对文学手法的借鉴有直接关系。狄更斯小说的表现手法对格里菲斯电影有着巨大的启示,至此,电影有了自己成熟的蒙太奇剪辑和叙事的艺术方法。
文学对电影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深远。通俗小说在社会具有广泛影响力,各种类型小说相当丰富且发达。早在18世纪西方小说形成时期,“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不仅写过《鲁滨孙漂流记》这样著名的冒险小说,还写过《海盗王》《杰克上校》《街头六大盗》等犯罪小说。总体说来,欧美的言情小说、哥特小说、侦探小说、西部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等作品,都曾被大量改编成电影,好莱坞的电影类型也由此衍生出来并走向成熟、发达。
本章从历史的角度,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使学习者对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把握。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一、基本情况概述
电影诞生初期,电影的发明者卢米埃尔所拍摄的短片大多属于日常生活实录。而另一位早期电影的重要人物梅里爱却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一些简单实用的电影技巧,并将戏剧和一些文学故事搬到了银幕上。大量文学和戏剧的题材、故事丰富了电影银幕,吸引了来自不同阶层的观众,也使欧美的电影产业在电影诞生不久便兴盛起来。
(一)路易?卢米埃尔和乔治?梅里爱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嘉布遣路的“大咖啡馆”里,路易?卢米埃尔用活动放映机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电影短片,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此,这一天被全世界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此后,卢米埃尔雇用了许多摄影师,并由他本人亲自培养,由此确立了电影的一些基本样式。根据法国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的考察:“户外场面、室内场面、新闻片、报道片、旅行片等,是卢米埃尔和他的门徒创造的主要影片样式。”
在1896年10月,世界电影史上另一位奠基人物――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拍成了《贵妇失踪》一片,在该片中出现了一些由他发明的电影技巧,比如使用了“停拍一分钟”的手法,把电影拍摄得如同神奇的魔术一般。“停拍一分钟”手法的出现,改变了此前一卷胶片拍摄到底的电影摄制方法,这即后来普遍采用的电影剪辑技巧。梅里爱原本经营罗培?乌坦剧院,有着丰富的戏剧舞台演出经验,因此,他借用以往的经验将许多戏剧演出的方式方法,诸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设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应用到电影上来。这种从戏剧舞台上移植到电影中的系统分工,一直延续至今。
概言之:
◎ 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他所拍摄的电影呈现出记录现实的功能。
◎ 乔治?梅里爱发明了电影剪辑技巧,同时也开启了电影艺术表现之路。
梅里爱还是最早将戏剧和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导演。1899年,他根据自己剧院里上演的神话剧《灰姑娘》拍摄了同名电影,而且是将原来戏剧中的演员、服装和布景原封不动地搬上了银幕。此后,他使用同样的方法又拍摄了《圣女贞德》《小红帽》《蓝胡子》《鲁滨逊漂流记》《格里佛游记》等影片。梅里爱拍摄的最为著名的一部影片是《月球旅行记》,该片根据儒勒?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两部小说改编而成。在这部充满幻想的影片里,梅里爱用石膏制作了巨大的月亮、星座,探险家们被一尊巨炮发射的炮弹送到了月球上,在月球上他们看见了巨大的蘑菇、月亮神和像贝壳一样的动物,随后探险家们又乘炮弹飞离了月球,依靠降落伞重新回到地球上。经过一段海底旅行之后,在一个奇特塑像的揭幕典礼中宣告影片结束。萨杜尔认为,这部影片的某些镜头充分表现出凡尔纳小说里天真美丽的幻想,同样,曾写过《星球大战》《时间机器》《月球历险记》等著名科幻小说的作家威尔斯也为梅里爱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影片中的大蘑菇、像贝壳一样的动物和月亮神等,都是梅里爱根据威尔斯小说所描写的样子制作出来的。
这部高额成本的科幻影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按照乔治?萨杜尔的说法:“《月球旅行记》取得的成功,标志着舞台导演对卢米埃尔式的‘户外摄影’的胜利。”《月球旅行记》一片在欧洲和美国销售了几百部拷贝,还使全球第一个经常性的影院在美国的洛杉矶建立起来。
(二)百代时期的“艺术电影”
在世界电影史上,真正大规模的改编出现在1906年之后。当时法国查尔?百代(简称“百代”)公司已经采取工业化方式生产电影,并占据着全世界电影市场的主要份额。该公司经营的业务不仅涵盖电影制作和发行放映领域,而且还包括电影摄像机、胶片等原材料的生产。萨杜尔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查尔?百代在实现了电影物质上的独占以后,还进一步想要实现电影思想上的独占。1906年以后,影片一般都在300米以上,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剧本比以前更为重要。百代认为如果将古典戏剧和古典文学作品拍成电影,一定能够牟利。在百代之前,代表一个不从属于樊尚的独立制片团体的伯诺瓦?莱维已经有这种想法。百代设法使莱维和文学家协会的谈判归于失败,一年以后,使文学家协会来和他谈判,并获得成功。皮埃尔?德库塞勒所领导的‘作家及文学家电影协会’的成立,使百代公司获得了将大部分法国戏剧拍成电影的独占权利。”从这里可以看出,随着电影拍摄内容时间的加长,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复杂要求也随之提高,剧本的重要作用在此受到电影制作公司的充分关注。因此,向文学、戏剧作品取材的做法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电影工业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百代公司专门成立了与文学家协会联合的一个机构,负责协调与作家以及剧本写作的关系。
另一方面,萨杜尔也注意到了电影发展史上这样的一个事实,即1907年到1908年期间,电影业发生过一次巨大危机,许多电影院顾客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恰恰是“题材危机”所导致的结果。这一时期上映的影片除了纪录片、风光片之外,追逐片和打闹喜剧占据电影的主体,情节简单且相互模仿,比如奶妈、跛子和宪兵混杂在一起的追逐片,伯爵夫人结婚以后丢失孩子,母亲悲痛地投河自尽,被满脸胡子的萨瓦人救起,18年之后又从衣服上的标记认出自己的女儿之类,观众对此类缺乏想象力的影片已经深感厌烦。这一现实很自然地迫使当时的电影人纷纷把目光转向历史悠久、题材广阔的文学和戏剧,以期寻找帮助。这不仅表现在对文学、戏剧作品的改编上,还表现为一些电影制作公司邀请当时最著名的作家直接参与到剧本的写作中来。“为了从不景气的情况中摆脱出来,为了把那些比光顾市集木棚的观众更有钱的人吸引到电影院里来,电影就必须在戏剧和文学方面去寻找高尚的题材。”?
法国的拉菲特兄弟成立了一家名为“艺术影片公司”的小制片公司。他们直接邀请当时法国最有名的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朱尔?勒梅特尔、拉夫当、里什潘、萨尔杜、罗斯当等创作新的剧本,还聘请了法兰西喜剧院的著名演员以及优秀的布景师和音乐家,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其所拍摄的影片的艺术水准。1908年12月,“艺术影片公司”的第一部影片《吉斯公爵的被刺》放映,该片受到整个巴黎文艺界的关注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著名作家拉夫当担任编剧,是该片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萨杜尔评价道:“拉夫当编写的剧本非常巧妙,整个剧情是一个新的《犯罪的故事》。血腥的暴行通过人们熟悉的故事来激动观众,即使不用语言,观众也能够完全了解。”
这部影片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使得当时法国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都开始拍摄自己的艺术影片。百代公司旗下的“作家及文学家电影协会”采用文学家的作品,每星期拍摄一部影片。“朱尔?桑陀、维克多?雨果、让?拉辛、左拉、欧仁?苏、皮埃尔?德库塞勒、乔治?克雷孟梭、巴尔扎克等的著作,都被杂乱无章地摄成电影。人们也许会嘲笑这种做法,但不要忘记,直到今天,好莱坞和巴黎还一直沿用着这种做法。”?
对文学名著的改编使得一部影片的放映时间得以延长,并且发行和放映方可以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1908年之前,一部影片的放映时间一般只有15~20分钟,随着电影技术的改进和影片出租制度的实施,百代公司开始发行1 000~2 000米的影片,放映时间可以达到1~2小时。为了向世界各地大量供应此类影片,从文学作品取材成为解决影片时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家及文学家电影协会”的导演阿尔倍?卡普拉尼在1909年改编了左拉的小说《小酒店》,影片长度达到800米,成为当时一部影片的长度之最。不久之后,该协会根据欧仁?苏小说《巴黎的秘密》改编的同名影片长度达到1 500米,1912年6月,根据维克多?雨果小说《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影片,长度达到5 000米,足足可以放映5个小时。从电影产业市场的角度说,当时一部影片的价格往往也根据长度来计算,百代公司收购其他制片商的影片时,一般按照每1米底片5法郎到10法郎的价格计算。由此可见,影片的长度直接关系到电影制片公司的利益,改编文学作品也是电影制片公司获取利益的一条重要渠道。综上所述:
◎ 百代时期的“艺术电影”是指:(1)有文学家参与编剧的电影;(2)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
◎ 这一时期的“艺术电影”满足了电影向长故事片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缓解了电影题材危机的矛盾。
◎ 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为制作、发行和放映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改编报刊连载小说
与改编经典名著相比,根据报刊连载通俗小说改编的电影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当时一部改编自连载小说的影片《蒙面大侠》,在关心艺术电影的导演眼中并不被看好,高蒙公司的著名导演费雅德曾经这样宣称:“我们要把法国电影从《蒙面大侠》的影响下拯救出来,让它们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但是,在《蒙面大侠》获得巨额利润之后,高蒙公司和费雅德马上开始着手拍摄一部名叫《芳托马斯》的分集影片。之所以选择改编《芳托马斯》这部小说,主要是因为它有着广阔的读者群,该小说发行了60万册,被译成20种文字,流传极广。费雅德根据小说的最初几集,拍摄了5部影片,结果为高蒙公司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以至于不久之后,美国也开始仿效这种连载小说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报刊纸媒体和电影在受众群和获取利润方面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这早在1913年就已经表现出来。在当时的美国,连载小说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一条重要渠道,为了争夺报章连载小说的生意,《芝加哥论坛报》和《芝加哥美洲报》曾经大打出手,它们各自的打手时常在芝加哥市内互相开枪射击。《芝加哥论坛报》联合山立格公司,将发表在自己报章上的连载小说拍成电影《卡斯林奇遇记》,于1913年12月29日在芝加哥100家电影院同时上映,该报纸的销路一星期内就增加了15%。因为是系列电影,观众为了知道下一集影片的内容,纷纷买来报纸看上面刊登的连载小说,以求先睹为快。《芝加哥美洲报》的老板赫斯特(影片《公民凯恩》的原型人物)随即联合爱迪生公司,拍摄了《洋娃娃的故事》来与之抗衡。此后,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竞相仿效这种做法,把连载小说摄制成系列电影。
这些美国系列片常以蒙面大侠、亿万大富翁、西部牛仔为故事题材,也有来自北欧的色情、淫荡表演,如蒂达?巴拉出演的丹麦“妖妇”形象。但是,按照电影史家萨杜尔的观点,这种改编自报章连载小说的影片也有一些杰出作品。例如,《芝加哥美洲报》的赫斯特联合百代公司拍摄的《宝莲历险记》,不仅能够在普通民众中获得巨大反响,同时,因其异国情调的魔力和强烈的诗意,甚至也能改变法国知识界对电影的印象。“法国先锋派的文学家,除了阿波利内尔及麦克斯?雅各布以外,过去对电影都抱着一种鄙视的态度。但在1916年,年轻的诗人,如雅克?瓦歇、安德烈?布勒东和路易?阿拉贡等,却对系列影片感到极大兴趣。”路易?阿拉贡在《鸟瞰》一文中写道:“在这部影片里,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些动作。这些动作以它们敏捷有力的姿势,使我们看了非常激动。对于这一点谁也不会加以否认。这确是一部适合本世纪口味的戏剧。”
◎ 毫无疑问,改编为电影带来了空前的声誉。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往往也给电影导演带来历史性的巨大影响力。
1915年,美国人格里菲斯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上映,该片根据托马斯?狄克逊牧师的小说《同族人》改编而成。由于原小说具有强烈的赞扬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的倾向,改编之后的影片又把其中的主要情节保留了下来,比如,白人少女被黑人软禁、逼婚,无辜的卡梅隆一家遭到黑人士兵的围攻。在万分危急关头,三K党火速赶来,相继营救出白人少女和卡梅隆一家。由于该片的种族主义问题,影片上映时便引发了激烈的论战,甚至在一些美国城市引起激烈的武斗。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该片在美国的发行放映,其上映时间竟持续15年之久,观众达一亿人次,格里菲斯本人也因此获得一百万美元的收入。在世界电影史上,《一个国家的诞生》被视为电影叙事艺术成熟的标志。该片所采取的平行蒙太奇叙事结构和“最后一分钟营救”等技巧,成为电影叙事的典范。各种景别镜头的娴熟运用,也使得影片在表情达意方面获得巨大成功。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部电影的叙事主题表现的是南、北白人的和解以及在道义层面上对黑人的否定。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影视文学教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