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针灸推拿学

封面

作者:梁繁荣

页数:484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8023168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和针灸、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本教材由全国31所高等医药院校34位具有丰富教学与临床经验的针灸和推拿专家教授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手法以及临床治疗等,旨在满足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需要,符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中医药行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的要求,并规范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体系和方法。 本教材的创新点在于:将针灸与推拿两种疗法有机融合,充分体现针灸推拿学理论与方法的完整性与互补性;腧穴以方便教、学为原则,将常用腧穴按照定位、主治、操作、解剖4个层次编写,并以腧穴表解形式概览每条经脉所有的腧穴,既体现实用性,又体现经络腧穴理论的系统性;针灸手法与推拿手法扼要介绍临床常用内容;治疗部分,在概述、辨证之后,分别介绍针灸和推拿两种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学生防治疾病的技能;附录部分主要辑录古代针灸歌赋、现代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实用的保健推拿等方法,尽量优化教材内容,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目录

绪论
上篇 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概述
 第二节 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理论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
 第三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第四节 特定穴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第二节 奇经八脉
 第三节 十五络脉
 第四节 常用经外奇穴
 第五节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中篇 操作方法
 第四章 刺灸方法
 第一节 毫针刺法
 第二节 灸法
 第三节 拔罐法
 第四节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电针法和穴位注射法
 第五节 头针法
 第六节 耳针法
 第五章 推拿手法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第七节 复合类手法
 第八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下篇 治疗
 第六章 治疗总论
 第一节 针灸推拿治疗作用与原则
 第二节 针灸推拿临床诊治特点
 第三节 针灸推拿处方
 第四节 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第五节 针灸推拿常用检查方法
 第七章 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疾病
 第二节 妇、男科疾病
 第三节 儿科疾病
 第四节 骨伤科疾病
 第五节 皮外科疾病
 第六节 五官科疾病
 第七节 急症
附录一 古代针灸歌赋辑要
附录二 针灸学现代研究进展
附录三 推拿学现代研究进展
附录四 保健推拿
附录五 推拿功法

节选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概述  一、经络和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载:“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经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与针灸推拿学科的关系尤为密切。在针灸推拿临床上,如经络辨证、选取穴位、针刺补泻等方面,无不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所以《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是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针灸推拿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