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钮雪松主编
页数:53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32119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北京针灸名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北京针灸名家丛书》之一。对广大读者来说是走进针灸名家,向他们学习的有利工具。通过它,可以了解这些针灸名家的追求与情怀,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分享他们的临床所得,使自己得到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这是编写本丛书的目的。
本书对金针大师王乐亭从医经历、学术思想、针灸技法及临床经验做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了解王乐亭教授的坎坷人生和针灸理论、针灸技法的形成有很大帮助。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王乐亭弟子的从师体会和临床经验,是王乐亭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艺的延续。本书含医家小传、配方撷要、临证医案、诊余小课、医论研究、薪火传承等六个部分,由王乐亭的亲传和再传弟子共同完成,不仅是一部资料完整、内容翔实、可读性强的人物传记,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作者简介
钮雪松,1974年2月生于北京,五代中医世家,毫发金针胡荫培之外孙。主治医师,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海运仓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北京朝阳国医之家中医医院副院长。自幼受家学熏陶,苦学岐黄之术,199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并先后师从北京名医周志成、周德安、高益民教授。善于运用金针治疗多种疑难病症。
本书特色
《金针大师王乐亭》一书,是由我国著名针灸学家王乐亭教授再传弟子钮雪松医师主编。全书包括:医家小传、配方撷要、临证医案、诊余小课、医论研究、薪火传承等六个部分。全面重点介绍了王氏金针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及王派弟子从师的学习体会、临床应用和个人的丰富经验相结合之心得论述。
目录
一、读私塾,拜名师,踏上成才路
二、办诊所,路坎坷,不舍岐黄术
三、再学习,虎添翼,金针誉京城
四、结益友,共进步,南北两金针
五、弃私利,任公职,老骥再奋蹄
六、遭磨难,无怨言,续写新篇章
七、收徒弟,传薪火,授业解惑忙
八、勤思考,善总结,制定经验方
九、业未竟,人已逝,金针有传人
……
第二章 配方撷要
第三章 医案精选
第四章 诊余小课100讲
第五章 医论研究
第六章 薪火传承
附录
节选
《金针大师:王乐亭/北京针灸各家丛书》:王乐亭的针灸诊所开业后,慕名前来的求医者越来越多,门诊量日增。但好景不长,诊所开业不足10个月就自动停业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在我国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事件。1929年2月,身居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要职的余云岫,在“南京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提出了“废止国医案”,引发全国中医界的强烈抗争。北平中医界人士在这次抗议活动中,组建了自己的中医团体——北平中医公会。同年,经北平中医公会商定,组织“华北请愿团”,由施今墨、孔伯华、左季云、赵树屏、张菊人等为主要代表,他们带着北平中医界人士的殷切希望,怀着“荆卿出易水”般的心情和壮志,踏上了南下请愿的征程。北京代表如期到达上海,与全国各地的中医代表会集,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共同前往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在全国中医药界人士的请愿抗议和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南京政府”不得不让步,将“废止国医案”搁置起来。虽然余云岫们的阴谋没有得逞,但这一事件已给中医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在中医将被消灭的阴影和巨大压力下,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都面临着抉择。王乐亭先生的诊所恰在这个敏感时期开业.社会上“废止国医”的舆论和对中医的诽谤攻击,深深地刺伤了他的心,他对“国民政府”的做法感到失望,也对自己从事的针灸事业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悲观心态的驱使下,1930年6月,35岁的王乐亭关闭了自己心爱的诊所,投到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麾下参加“讨蒋司令部”工作,由于他有过法律学习的经历,所以被任命为军法处主任。但任职4个月后,他又产生了苦恼,作为一个文化人,他实际上对军队事情完全没有兴趣,内心纠结,令他时时想起自己刻苦钻研了20年的针灸专业,终究还是难舍难弃,百般考虑后,他横下决心递交了辞职信,回到家中,继续经营自己的诊所,重操旧业。经过这次波折,王乐亭先生更加成熟了,他给自己定了宗旨:“规规矩矩治病,安分守己做人。”因此,不论社会多么复杂,怎样变换,他都与广大群众在一起,专心致志地治病救人,很少与官府接触。他的诊所在宣武区,宣武区的特点是商人多、艺人多、劳苦大众多,求医者以社会的中下阶层为主,因此他的诊所收费低廉,“有钱的挂号,没钱的减免”,这是他多年来一直恪守的诺言。前来求诊者,除瘰疬病、虚劳病、中风偏瘫、腰腿痛外,也不乏各种疑难杂症及慢性疾病。通过几年的努力,王乐亭先生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他的诊所在南城颇有名气,并在京城中医界站住了脚。1934年,39岁的王乐亭先生在北平中医界已经有相当的声誉。他精湛的医术引起了著名老中医杨浩如(1881-1940)的注意。杨浩如先生曾创立北京第一家私立中医院——养浩庐中医院。为了办好这家中医院,弘扬国术,杨浩如老先生不惜“三顾茅庐”地聘请王乐亭先生参加医院针灸科工作。当时的“养浩庐中医院”已经开办经营了15年之久,院址在西四北石老娘胡同路北。杨浩如任院长,张菊人任副院长,李云亭任外科主任。有住院病床40余张,工作人员30余人,是民国时期北平城最具规模的中医医院。医院主要为贫民服务,以治疗癫狂病为特色。医院还设有专门的煎药室,供患者煎药使用。王乐亭被聘为针灸科主任,上任后,他每天都辛勤劳动,全力投入医院的诊治工作。除正常门诊外,下班回到自己的诊所,还有不少的病人在等待他的诊治,耐心而认真的王乐亭先生对求医者总是热情相待,精心诊治,他的医德、医风和医术在社会上得到一致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