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容闳
页数:17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3001348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容闳晚年用英文撰写的一部自传体性质的回忆录,书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并总结其经验教训,饱含着他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忧心瞩望。基于作者的丰富阅历及其在西学东渐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此书堪称中国近代目前的名著。
作者简介
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字达萌,号纯甫。1841年入澳门马礼逊学堂,1847年赴美,后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为中国非常早的留美毕业生。次年归国,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上海海关等处任职,曾访问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新政建议,未被采纳。1863年入曾国藩幕府,为筹建江南制造局,曾被委派赴美采购机器。1872-1875年受命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任留美学生监督,旋又任清驻美副公使。1898年曾参加戊戌变法,事败,逃离北京。1900年在上海参加维新人士倡导的“中国国会”,被推为会长,因清廷通缉,出逃香港,后赴美。晚年支持革命,弥留之际,命两个儿子归国贡献学识,容氏兄弟谨遵父命,为祖国工作了一生。死后葬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
本书特色
★一直由西方文明作为例证的西方教育,如果不能在一个东方人内心产生作用,使他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感到自己倒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话,岂不是怪事吗?这正是我个人的情形,然而我的爱国心和对同胞的热忱却并未因此衰减,反而更加强烈了……我完全谈的是怎样推行我的教育计划,这是我对中国的不可磨灭的热爱的表现,同时也是我认为的使中国走向改革和复兴的适宜的办法。
——容闳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学生时代
第三章 前往美国以及最初的体验
第四章 蒙森学校
第五章 大学时期
第六章 回国
第七章 为职业奔走
第八章 经商经验
第九章 第一次到产茶区域
第十章 访问太平军
第十一章 对太平叛军的感想
第十二章 前往太平县产茶区
第十三章 会见曾国藩
第十四章 去美国购买机器
第十五章 第二次回国
第十六章 提出我的教育计划
第十七章 中国派遣留学生
第十八章 对秘鲁招募华工的调查
第十九章 停止派遣留学生
第二十章 北京之行和妻子的逝世
第二十一章 被召回国
第二十二章 戊戌政变
附录
节选
《西学东渐记/历史回眸》: 进耶鲁大学以前,没有固定的十分可靠的经济资助支持我完成大学课程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所谓半工半读,只是说来容易,并且富有引入人胜的浪漫色彩,然而一旦成为事实,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迨我身临其境之后,即证实了这一点。除了勃朗和罕蒙二人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以给我帮助;勃朗为把我带到美国尽力不少,罕蒙则帮助我作进大学的准备。我只有向他们去征求意见。他们都劝我申请资助贫苦学生的临时助学金。这项基金由蒙森学校董事会掌管,而且规定很严,除非领受者签订誓约,保证愿为布道而学习,日后当一名教士,否则不能享受这项助学金。既然如此,肯定对我是完全无用的。然而,校董们还是约定了一个日期,让我到牧师公馆去面谈。他们表示,如果我愿意签字立据,保证毕业后回中国做传教士的话,他们将十分高兴授予我这份奖学金。但我当时对他们说明,根据以下几个原因,我决不能签字。首先,这样做会妨碍和限制我发挥自己的作用。我需要行动上的完全自由,以便利用一切机会为中国谋福利。在必要情况下,假如旧的条件不利于促进实施我造福中国的计划,我就必须去创造新的条件。 其次,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布道并不是唯一造福国家的职业。在幅员如此辽阔的中国,一个人若是具有基督精神的话,他为国效劳的抱负,是不会有什么束缚的。反之,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任何誓约也不能感化他冷酷的灵魂。 第三,这种性质的誓约,会妨碍我利用中国这样的国家所提供的条件去为之效力。 “为了以上这些原因,”我说,“我必须谢绝签订这项誓约,同时我也谢绝接受你们对我的帮助。对于诸位的好意,我表示十分感谢。” 事后勃朗和罕蒙都认为我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很正确,并表示支持我的立场。我固然贫困,但是决不能受贫困驱使,以我内心坚定的责任感做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 一八五〇年夏季,勃朗到南部去看望他的姐姐,顺便在那里拜访了几位乔治亚州(Georgia)萨瓦那(Savannah)“妇女协会”的会员,对她们谈了我的情况。他回来的时候,我刚好同校董们面谈过,便即将谈话结果告诉了他。如前面所说,他完全赞同我的做法,并且告诉我他在萨瓦那为我做了些什么。他说,协会的会员同意帮助我进大学求学。这使我重新鼓起了勇气,既而到纽黑文去参加入学考试。我只读过十五个月拉丁文、十二个月希腊文和十个月的数学,所以当时究竟是怎么被录取的,我真说不清楚。我的预习曾经中断一个时期,因为学校附近正在修筑帕梅尔到新伦敦的铁路(Palmer & New London R.R.),暂时停课。考试前的准备,我和十分之九的同班同学比较起来,相差太远了。但不管怎么说,我是被录取了。不过我预习得确实很不够,这一点从课堂练习中清楚地表现出来。在经济方面我要考虑量人为出,学习方面我要急起直追,跟上大家,所以在这段时期,日子真不好过。一年级的时候,整个学年我都是每夜苦读到深夜十二点。我很少,或者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运动,健康情况和体力开始衰退,因之不得不请假一周,到东温莎休息了一段时间。回来后精神焕然一新。 我最不喜欢数学,尤其讨厌微积分,我认为它对心灵陶冶为益甚少,也可以说丝毫无益,因此在二年级时,这门课我时常不及格。当时我确实觉得自己可能要留级或是被学校开除。但也说不出什么原因,却终于逃过了这一关,以极低的分数勉强读完二年级。对此,我从不敢去问我们的班主任兼希腊文教师勃劳盖(Blodget)先生。我所以能成为一八五四班的毕业生,只是由于尚有可取之处。我曾在两次英语作文比赛中获胜,并在这个学年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中均得了一等奖,于是扬名校内外。但我丝毫未因此而自满,因为我自知学习成绩不佳,并在整个大学阶段都深有此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