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新发展经济学(第3版)/周天勇/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封面

作者:周天勇

页数:29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02842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渊源和理论演变。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劳动力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和增长、经济发展的资本动力、人口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农业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制度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与市场等。

作者简介

周天勇,经济学博士,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研究所副所长。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过“高负债发展模式的金融风险”、“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和“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理论供给—企业体制成本论”、“再论生育管制对国民经济的因果影响关系”等学术论文。 主持一般和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推动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突破性改革研究》和《“一带一路”与促进多边合作》。主持研究的部委项目有:原国家经贸委委托《“九五”期间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债务重组方案设计》、国家发改委委托《财政体制十年改革框架性方案》、科技部委托《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原国土资源部委托《未利用土地改造》、水利部委托《水资源供给侧结构调整与经济中高速增长》。 在国内外出版有《劳动与经济增长》《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一带一路”:学理认识与科学行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三十年》《中国:增长放缓之谜》《中国:实现理想增长》等著作。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和分析方法 5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渊源和产生背景 8
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10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16
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16
第二节 经济增长 20
第三节 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 26
第三章 劳动力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和增长 31
第一节 人口的地区分布和流动 31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失业 35
第三节 从城市化到反城市化,再到城市化 39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扩张就业的途径 42
第五节 人力资本与人才流动及政策 48
第四章 经济发展的资本动力 57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家对投资与发展的论述 57
第二节 资本及其作用 62
第三节 资本形成与储蓄 65
第四节 资本形成与投资 70
第五章 人口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76
第一节 人口增长转型与经济发展 76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概念和含义 81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 84
第四节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90
第五节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 94
第六节 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战略选择 98
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 103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03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108
第三节 技术进步的形态与技术结构的选择 113
第四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16
第五节 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协调与科技政策 120
第七章 农业与经济发展 125
第一节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5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特点和现代化 129
第三节 从小规模的农业向规模经营转变 135
第四节 农业土地制度的选择 137
第五节 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139
第六节 消除农村贫困 142
第七节 农业发展政策 145
第八章 工业化 152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52
第二节 二元结构转型:刘易斯模型 155
第三节 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 157
第四节 工业化发展战略 161
第九章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 169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169
第二节 向城市网络型结构转变 175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 180
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梯度 183
第五节 工业布局 190
第十章 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195
第一节 对外贸易理论 195
第二节 对外贸易和工业化战略 200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政策选择 204
第四节 外资的利用 209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213
第六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新秩序 219
第十一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231
第一节 发展的制度因素 231
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与内源发展 241
第三节 政治法律体制与经济发展 246
第四节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 250
第十二章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与市场 256
第一节 市场失效与政府职能 256
第二节 政府缺陷与职能转变 261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与非政府组织 265
第四节 产业政策 268
第五节 财政和货币政策 272
参考文献 279

节选

  《新发展经济学(第三版)/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一)人口增长的高位静止阶段  这发生在近代社会以前。其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出生率与死亡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基本平衡,人口总量缓慢增加,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基本上处于零增长的发展态势。从某一较长时期看,由于存在因天灾、人祸所造成的突发性的高死亡率,因此,人口总量增加不多,或没有增加。  (二)人口增长的初期发展阶段  这发生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其特点为继续保持很高的出生率,后期出生率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极微弱的下降,但死亡率急剧降低,因而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态势,人口总量迅速增加,这一阶段死亡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增加、生活条件开始得到有效改善;医疗保健技术迅速进步,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大大加强,因常见病、多发病和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的人数大大减少。继续维持高出生率的原因是:因为工业化初期人们的生育观念并没有随生活和劳动方式的改变而立即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生育的价值观转变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此外,在广大乡村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仍占统治地位,避孕技术依然落后并难以推行。  (三)人口增长的中期过渡阶段  这发生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繁荣兴旺时期。其特点是:出生率由高向低转化,并呈下降态势;死亡率继续下降,并快于出生率的下降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开始时的上升态势到中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转向相对缓慢的继续上升,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的转变是由于人们的生育观念受到生活和劳作方式的影响以及子女抚育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上升的制约而发生转变;避孕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紧张的工业社会生活和妇女参加劳动使妇女的受孕率下降,而死亡率的继续下降则是因为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医疗保健技术及营养状况进一步发展和根本改观等。  (四)人口增长的后期下降阶段  这发生于工业化的中期之后、后期之前,人口增长的第二次转型接近完成。其特点是: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并快于死亡率的下降速度;死亡率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但开始变得相对缓慢;人口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在这一期间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口由于转入城市生活而使生育观念发生急剧变化;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追加需求开始由数量转向质量;避孕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普及和全面推广。死亡率继续下降但相对缓慢的原因是: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医疗保健技术进一步提高;但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及其进步速度之下,生命的持续极限难以有新的突破,常见病、多发病的威胁已受到控制,而一些疑难病症则仍难以治愈,并且由工业化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及生态失衡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损害,而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五)人口增长的低位静止阶段  这出现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后期,人口增长的第二次转型已经完成。其特点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均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并大致平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人口的零增长。此时,有计划地生育已成为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避孕技术多样化、普遍化、高效化;人们的生活条件、营养状况、医疗保健条件及技术达到空前的水平;对一些疑难病症开始找到治愈的办法;环境污染及生态失衡得到有效治理,但生命的持续时间仍然受到非自然生理因素的制约,疾病依然是生命极限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从20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则完全进入了这一阶段。  (六)可能发生的人口负增长阶段  除了上述原因外,一些国家由于低生育文化、容忍孕育中止、本代享受生活方式、政府曾过度干预生育等,很可能使人口变动,进入低生育率、略高死亡率和负增长率的进程,即出现第六个阶段——人口数量负增长阶段。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已经显示出人口持续减少的态势。许多国家可能进入人口结构老化和人口数量零增长的阶段。  其特点是:人口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特别是在1.5以下的低总和生育率长期徘徊;由于人口结构老化、新生育人口收缩、老年部分人口死亡率高于婴儿人口出生率,人口规模转变为负增长。  2018年韩国总和生育率只有0.9。早在2006年,牛津大学人口学教授戴维·科尔曼就曾撰文,将韩国列为头一个因人口减少而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国家。2014年韩国国家立法机关研究显示:在朝鲜不与韩国统一以及没有大量移民涌人韩国的前提下,如果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每个妇女生育1.19个孩子的水平,韩国人很有可能将在2750年自然灭绝。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称),预计21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出现倒“V”形反转,在很低的生育率状态下加速跌破至6.13亿;在生育率适当改善的情况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2100年中国人口规模可能下滑到10亿左右。现在中国已经开始讨论鼓励生育、增加新生人口的政策,争取使中华民族的人口规模在21世纪末保持在10亿的规模。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新发展经济学(第3版)/周天勇/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