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泓
页数:23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32564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向学生讲授中医饮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供中医养生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使用。中医饮食养生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饮食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未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养生保健、预防医学等领域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确使用中医饮食养生能改善人体的体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
本教材的编写遵循突出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药食同源及重视临床实践的原则,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充分体现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主要内容为按中医治未病的未病、欲病来介绍饮食养生应用。
本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主要阐述中医饮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中篇介绍常用的食养食物;下篇介绍饮食养生应用
作者简介
方泓,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联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主编、主审、参编规划教材等十余部。自2011年起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的教学工作。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医饮食养生学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 中医饮食养生学发展简史
一、夏、商、周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代
三、秦汉时代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
五、唐代
六、宋代
七、金元时代
八、明代
九、清代与民国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
第三节 中医饮食养生与中医治未病
一、中医饮食养生与治未病的发展
二、中医饮食养生的作用
三、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
四、中医饮食养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第四节 中医饮食养生学与现代营养学
一、中医饮食养生学包含现代营养学的观点
二、中医饮食养生学和现代营养学各有特点
第二章 中医饮食养生基础理论
第一节 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二、审因施养三因制宜
三、协调脏腑首重脾肾
第二节 食物的性味归经
一、食物的四气五味
二、食物的归经
第三节 食物的配伍和饮食禁忌
一、食物的配伍
二、饮食禁忌
第四节 饮食养生方的设计原则
一、确定食养功效
二、组方配伍应遵循“君、臣、佐、使”的法则
三、组方讲究理、法、方、食
四、组方还要结合现代营养学的基本原则
中篇 常用的饮食养生食物
第三章 常用食物
第一节 五谷类
粳米
糯米
小米
小麦
玉米
高粱
薏苡仁
黄豆
绿豆
黑豆
豆腐
第二节 五畜类
……
下篇 饮食养生应用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医饮食养生学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 中医饮食养生学发展简史
一、夏、商、周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代
三、秦汉时代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
五、唐代
六、宋代
七、金元时代
八、明代
九、清代与民国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
第三节 中医饮食养生与中医治未病
一、中医饮食养生与治未病的发展
二、中医饮食养生的作用
三、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
四、中医饮食养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第四节 中医饮食养生学与现代营养学
一、中医饮食养生学包含现代营养学的观点
二、中医饮食养生学和现代营养学各有特点
第二章 中医饮食养生基础理论
第一节 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二、审因施养三因制宜
三、协调脏腑首重脾肾
第二节 食物的性味归经
一、食物的四气五味
二、食物的归经
第三节 食物的配伍和饮食禁忌
一、食物的配伍
二、饮食禁忌
第四节 饮食养生方的设计原则
一、确定食养功效
二、组方配伍应遵循“君、臣、佐、使”的法则
三、组方讲究理、法、方、食
四、组方还要结合现代营养学的基本原则
中篇 常用的饮食养生食物
第三章 常用食物
第一节 五谷类
粳米
糯米
小米
小麦
玉米
高粱
薏苡仁
黄豆
绿豆
黑豆
豆腐
第二节 五畜类
……
下篇 饮食养生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