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王敏勇

封面

作者:王敏勇,陈建章

页数:24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32479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中医哲学思想、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和养生、防治、康复原则等。它适用于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等专业。
教材编写特点:1.转变观念,适度调整:教材编写充分体现出中医基础理论的认知特色,借鉴近时期来国家教学改革的相关成果,符合中医药高职高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对部分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内容编写体现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2.准确定位,能力至上: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岗位需要为前提,能力培养为重点”原则,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理论阐述做到必需、够用;同时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从业和发展,其内容应注意与国家助理执业中医师考试大纲相衔接,保证毕业生与临床工作“零”距离。3.突出特点,做成精品:教材编写体现继承性、科学性、性、创新性、简明性、实用性,突出中医药特点,从整体上提高教材质量,编写出“精品教材”。

作者简介

王敏勇,男,教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中基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25年。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多次担任《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主编,有丰富的编写经验。陈建章,男,教授,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十余年。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带头人。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五脏
-、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贮藏与施泄
四、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二、精与血的关系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四、气与血的关系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六、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命名
二、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分布规律
四、表里关系
五、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功能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
二、运行气血
三、感应传导
四、调节 平衡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疾病的诊治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
三、体质的特点
四、体质的标志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附:九种常见体质的判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病因的易感性
二、阐释发病原理
三、解释病理变化
四、指导辨证
五、指导治疗
六、指导养生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虫兽伤
三、寄生虫
四、药邪
五、医过
六、先天因素

第七章 病机
第一节 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三、发病类型
第二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精气血失常
四、津液失常
五、内生“五邪”
第三节 疾病的传变
一、病位传变
二、病性转化

第八章 养生、防治、康复原则
第一节 养生
一、养生的意义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三、养生的方法
第二节 预防
一、预防的意义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治则
一、扶正祛邪
二、治标治本
三、正治反治
四、调整阴阳
五、调理脏腑
六、调理精气血津液
七、三因制宜
第四节 康复
一、康复的意义
二、康复的基本原则
主要参考书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王敏勇》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