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桂娟主编;李海玉编著
页数:275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32368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约生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卒于金承安五年(1200);金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并勤于实践,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等,提出火热论、运气学说、阳气怫郁论、玄府气液通畅论、燥气论等学术创见;进而开创了金元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河间学派,其学术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海玉小雅夫人《刘完素/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内容包括刘完素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作者简介
李海玉,女,1975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中医基础理论专业。从事病因理论、“火”的理论、痰病理论等中医基础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作为国医大师陆广莘学术思想传承博士后,主编《国医大师陆广莘学术经验集:创生性实践的“健康医学”论》。《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编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5”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5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目录
一、时代背景
(一)朝廷重视医学发展
(二)战乱频繁,疫病盛行
(三)文化进步,高度繁荣
(四)北方之人,多火热证
(五)局方盛行,喜温好补
二、生平纪略
(一)生卒年考证
(二)从医经历
(三)民间传说
著作简介
一、《素问要旨论》
二、《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三、《伤寒直格》
四、《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五、《三消论》
六、《素问玄机原病式》
七、《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八、《保童秘要》
学术思想
学术渊源
(一)以《内经》为本,阐发玄机
(二)论伤寒本于《素问·热论》
(三)三因制宜,理论联系实际
(四)善用取象比类
(五)熔儒道之学于一炉
二、学术特点
(一)以火热论为主线
(二)发挥《内经》运气学说
(三)阐发伤寒学说
(四)补充病机理论
(五)以升降理论阐发脏腑功能
(六)发展治则理论
(七)创辛凉苦寒治法
(八)药性方剂理论
临证经验
一、内科病诊疗经验
(一)中风
(二)消渴
(三)呕吐
(四)痢疾
(五)水肿
(六)咳嗽
(七)霍乱
(八)血证
(九)疮疡
二、妇科病诊疗经验
(一)倡火热,反温补
(二)三期分治,重肾肝脾
(三)活用四物,养血清热
(四)汗下利法,胎产三禁
三、儿科病诊疗经验
(一)小儿纯阳,热多冷少
(二)清热降火,通便益阴
(三)分病论治,侧重标本
(四)乳下婴儿,调和脏腑
四、五官科疾病诊疗经验
(一)眼病
(二)耳病
(三)咽喉病
(四)鼻病
五、针灸学术特点
(一)刺分经络,辨证选穴
(二)清热泻火,大刺泻血
(三)善用五输,灵用原穴
(四)热证用灸,灸引其热
(五)通经接气,畅通气血
六、方药应用特点
(一)药善寒凉,不废温补
(二)运用成方,加减活用
(三)运用药引,协同成方
(四)剂型多样,药尽其用
(五)一方效多,统治多病
七、养生特点
(一)顺应自然,运气流精
(二)顺神养精,神气结合
(三)少年即养,贯穿一生
(四)自我调摄,药物辅助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一)各学派的发挥
(二)临床各科发挥
四、国外流传
参考文献
节选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刘完素》: 一、学术渊源 (一)以《内经》为本,阐发玄机 金元以前,已有各家对《内经》加以注释和阐发。如隋代全元起训解,唐代王冰次注,宋代孙奇、高保衡、林亿等校正,孙兆改误,至金元已有《内经》范本而更具普及性。正如刘完素所云:“虽今之经与注皆有舛讹,比之旧者,则亦易为学矣。”(《素问玄机原病式·序》)由于《内经》理论的阐发、《内经》读本的普及,使《内经》更易于被广大医家所接受,并奉之为经典。 刘完素十分强调医之“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自序》),认为《内经》“奥藏金丹宝典,深隐生化玄文,为修行之径路,作达道之天梯。得其理者,用如神圣;失其理者,似隔水山。其法玄妙,其功深远,非小智所能窥测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自序》)。刘完素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研究《内经》35年,精通其中之玄机,自谓“目至心灵,大有开悟,衍其功疗,左右逢源,百发百中”(《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自序》)。此或是刘完素自号“通玄处士”之缘由。从刘完素所著《素问要旨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书的命名来看,其研究《内经》,主要是以《素问》为主。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的发挥,成为他学术思想的主导。其中,对火热病诸证的论述,明显地比其余四气详尽和深刻得多。火热病诸证,起病急骤、症情凶险、传变迅速、预后不良。所以,在“病机十九条”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述火热病机的。刘完素对《内经》中火热病机深有感悟,因而“撮其枢要,自成一家”(《素问玄机原病式·自序》),撰《素问玄机原病式》阐发火热论。故张景岳云:“刘河间《原病式》所列病机,原出自《内经》至真要大论。”(《景岳全书·卷三·传忠录下》)后人由是推测,这就是刘完素所以名“刘完素”,字“守真”的缘故。守真,乃守“至真要大论”之旨。对于《内经》运气学说,刘完素十分推崇。以六十甲子周期为特色,以大运、小运、客气、主气纵横胜复为主要内容的“运气学说”,至北宋时已很盛行。如刘温舒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凡三卷,三十一论,二十九图,十干起运、十二支司天、五行生死顺逆等,主要论述五运六气枢要、六十年纪运。寇宗奭《本草衍义》,则以运气学说研究本草。但当时主要的运气书籍,却多为“钤图”一类初浅内容,而且还有墨守成规、按图索骥的倾向,致使患者深受其害。所以刘完素说:“夫别医之得失者,但以类推运气造化之理,而明可知矣。观夫世传运气之书多矣。盖举大纲,乃学之门户,皆歌颂钤图而已,终未备其体用,及互有得失,而惑人志者也。况非其人,百未得于经之一二,而妄撰运气之书,传于世者,是以矜己惑人,而莫能彰验,致使学人不知其美,俾圣经妙典,日远日疏,而习之者鲜矣。”(《素问玄机原病式·自序》)他认为,“医教要乎五运六气”(《素问玄机原病式·自序》),吸收了以五运六气为基础的古今不同的观念。其云:“余自制双解、通圣辛凉之剂,不遵仲景,法桂枝、麻黄发表之药,非余自炫,理在其中矣;故此一时彼一时,奈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伤寒论》)他对运气学说,从大运、小运都做了详尽的考证与阐发。《素问要旨论》,主要体现其对大运的认识。但其主要学术贡献,还是以五运六气来概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倡导“六气皆能化火”之说。刘完素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天以常火,人以常动,动则属阳,静则属阴,内外皆扰”(《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伤寒论》),人常处于一种阳热火旺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