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医学伦理学(第3版/高专临床/配增值)/王柳行

封面

作者:王柳行、夏曼

页数:14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72774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轮规划教材从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20所院校医院的1000余位申请者中遴选出58位专家担任主编,经第六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3+2)教育教材建设评审委员会审定,较好地代表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3+2)教育水平。

作者简介

  王柳行,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长期从事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负责人、医学伦理学学术带头人,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专家,吉林省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基地负责人,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9项,主编国家教材11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优秀教材奖3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教育管理先进工作者”“吉林市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委员、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卫生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    夏曼,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副主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主要从事医学伦理学、人际沟通、大学生礼仪等课程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近年来,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国家和省部级规划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
第二节 伦理学、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四节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与规范体系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第四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第四章 医疗人际关系伦理
第一节 医患关系伦理
第二节 医际关系伦理
第三节 临床实习伦理
第四节 医患沟通伦理

第五章 临床诊疗伦理
第一节 临床诊疗伦理概述
第二节 临床诊断伦理
第三节 临床治疗伦理
第四节 特殊科室诊疗伦理

第六章 护理伦理
第一节 护理伦理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基础护理、整体护理与心理护理道德
第三节 门诊、急诊护理与特殊病人护理道德

第七章 公共卫生伦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态环境伦理
第三节 疾病防控伦理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伦理
第五节 社区卫生服务伦理

第八章 卫生管理伦理
第一节 卫生管理伦理概述
第二节 卫生资源配置和医院管理中的伦理

第九章 医学科研伦理
第一节 医学科研伦理概述
第二节 人体实验伦理
第三节 动物实验和尸体解剖伦理

第十章 生命控制与死亡伦理
第一节 生命与死亡伦理概述
第二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
第三节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伦理

第十一章 现代生命医学科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基因工程中的伦理道德
第二节 器官移植的伦理道德
第三节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伦理道德
第四节 人体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道德

第十二章 医学伦理的教育、修养、评价与监督
第一节 医学伦理的教育与修养
第二节 医学伦理的评价与监督

附录——医学伦理学相关文献
附录一——希波克拉底誓言
附录二——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
附录三——纽伦堡法典
附录四——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
附录五——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节选)
附录六——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
附录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节选)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节选

  《医学伦理学(第3版 高专临床 配增值)》:  (二)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  1.实践“人是目的”的伦理价值医患沟通倡导对人的关怀,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病人在就医的过程中享受着知情权、隐私权等众多权利,在医疗的境遇下,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应有权利,会在某一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  2.发挥道德情感的传递作用随着医学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学在人们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影响将空前提升。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交往频率越来越多,交流程度日益加深,其道德感情的感染力也将越来越大。每一位医护人员的道德状况,以相互间的联系和往来为媒介进行传递,传达出或善或恶的信息。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中所呈现出来的道德状况,可能会在一系列职业人员的感情上产生共鸣。因此医生即使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也应该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希望能以一种人文、平和的态度来面对医患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有时也许医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句推己及人的关怀就可以拉近医生与病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医生的这种职业活动也可以感染身边其他的社会成员。  3.推动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 医务人员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沟通对于个人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健全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播与发展。病人与医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因而可能导致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给医生与病人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是只要医生能够尽量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主动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使紧张的医患关系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病人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与现代医学技术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需要医患之间有效地沟通进行缓解。  4.促进医患双方道德境界的提升道德境界的升华需要道德实践提供的不竭动力。寄望于整个社会条件的改善,寄望于他人的帮助,没有主动、自强的精神,就永远也不会实现医德境界的升华。在新医改环境下,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虽有所缓解,但依然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制度改革尚需长期推进,在就医过程中,希望医生可以拿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精神,站在病人的立场上为病人考虑,这个过程不仅是医德的提升,更是自我精神境界的一种提高。而病人在这个过程中也必定能够感受到这种道德的召唤力,使得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改善。  总之,和谐医患关系的维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信任,提高医学服务质量,维护病人的健康利益,改善社会风气,传播与发展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三)伦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1.奠定医患沟通的思想基础在医患接触的过程中,当矛盾出现的时候,医生首先应该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站在病人的角度全面思考。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医生可以选择逃避责任或是帮助病人尽力解决问题,当然前者肯定是违背了道德伦理的。作为医生,在医患问题发生的时候,应该从全心全意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思考,通过有效而恰当的沟通,相信可以使问题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病人也不应该趁机向院方进行勒索敲诈,使问题进一步恶化。有些医患纠纷最后诉诸法律,与先前的沟通缺乏伦理基础不无关系。  2.营造医患沟通的良好氛围 医学伦理是调整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相互关系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涉及医务人员的心理、情感、态度、意志、信念等一系列问题。医患沟通包含了医患之间的认知沟通、情感沟通、行为沟通以及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医生在病人就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在沟通的过程中尽量了解病人的详细病情和就医要求,同时在就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病人的家庭状况和文化程度进行不尽相同的医疗服务。医生良好的谈吐举止和行医态度在一定程度可以推动医疗工作的有效良好开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医患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病人在与医生接触的过程中也会在医生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下有更积极的态度,这也有利于病人与医生的沟通与交流更加详细与透彻,使得医患关系可以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能够增进医患之间的感情交流,减少双方的矛盾产生,使就医的过程能有一种积极良好的人文氛围。  3.提供医患沟通的行为准则伦理是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医患沟通是特殊的人际互动行为,两者之间具有共通性。伦理在一般人际交往层面提倡真心诚意、与人为善、文明礼貌、推己及人、豁达谦让、宽容大度、平等尊重、言而有信等道德要求,在医学职业领域则要求仁慈博爱、一视同仁、知情同意、保守医密、医言温文、医行端庄、医风廉洁等。这些对指导医患双方的思想行为、保证医患沟通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四)医患沟通问题的伦理考量  1.沟通缺失,医患之间失去彼此信任的沟通纽带医生如果能在行医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这样的沟通一定会使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卓有成效。在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话对病人是有权威性的。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医生坚持科学和审慎的原则,病人对他的信任度将会提高,他的诊断将会对病人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如果医方通过沟通体现出尊重与关心,就能极大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那么病人对医生的感情就不仅仅是敬畏,而更多的是感激。如果医生不能耐心地对待病人,忽视病人对自身病情了解的需求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导致冷漠的医患沟通,使得病人在就医的过程中出现不满甚至是愤怒的情绪,这样冷漠的医患关系很可能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  2.沟通简单,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得不到实现知情权是病人一项很重要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的实现往往需要医患之间的配合。如果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是十分完全,病人在就医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病情以及自己所要接受的治疗不是十分了解,就会导致病人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只能对医生的指示唯命是从。再由于病人的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医生在制订治疗方案的时候没能恰当地与病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病人对自己所要承担的医药费不完全了解,容易发生医患冲突。同时,病人也有可能怀疑因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了一些不必要的医药费,因而对医生的治疗决定产生一定的怀疑,甚至是要收集所有的病历报告等,这样的怀疑更使医患关系进入恶性循环,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3.沟通不畅,导致病人对健康期望值过高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还存在着许多没有解决的疾病,但是病人的知识程度使得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对自己的疾病存在着过高甚至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病人在付出了高昂的医药费后却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治疗效果就会将原因归咎到医生的身上,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其背后的重要原因仍然是医患的沟通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指出:“病人的绝望是因为医患沟通不良,病人和医生的信息不对称。”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点就在于良好的沟通,这也是医患关系改善的一种重要途径。病人在就医时,医生应该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和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使病人的知情权得到体现。病人得到了尊重和理解,也会尽量配合医生的治疗,增加对治疗的信心,从而避免医生为自我保护、减少纠纷而采用“防御性”医疗,这不仅可以使病人避免接受没有必要的各种化验、检查,减轻经济负担,而且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治疗机会。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医学伦理学(第3版/高专临床/配增值)/王柳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