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美容皮肤科学/田静/高职高专

封面

作者:田静主编

页数:244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23103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美容皮肤科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篇,共21章,总课时约50学时。上篇为总论,包括7章,分别是介绍了美容上肤科学的基本知识,如美容皮肤科学发展简史,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皮肤病的防治与护理,美容皮肤病的中医辨证,以及皮肤、毛发的美容保健。下篇为各论,包括14章,分别介绍了各类皮肤疾病。  《美容皮肤科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较好的将美容学、皮肤科学、中医学及护理学融为一体,不仅适用于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美容专业专科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及监床医师的参考用书。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容皮肤科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美容皮肤科学的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
第一节 皮肤的解剖
第二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皮肤附属器官
第四节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及神经
第三章 皮肤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 皮肤的防护作用
第二节 皮肤的吸收作用
第三节 皮肤的感觉作用
第四节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
第六节 皮肤的代谢作用
第七节 皮肤常驻微生物及微生态平衡
第四章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第一节 皮肤病的症状
第二节 皮肤病的诊断
第五章 皮肤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一节 皮肤病的预防
第二节 内用药物疗法
第三节 外用药物疗法
第四节 化学一物理美容疗法
第五节 皮肤病的护理
第六章 美容皮肤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第一节 辨常见症状
第二节 辨证论治
第七章 皮肤、毛发的美容保健
第一节 皮肤的健美与维护
第二节 毛发的健美与维护

下篇 各论
第八章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第一节 单纯疱疹
第二节 带状疱疹
第三节 疣
一、寻常疣
二、扁平疣
三、跖疣
第四节 传染性软疣
第九章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一节 皮肤真菌病
一、头癣
二、手、足癣
三、体、股癣
四、甲真菌病
第二节 表浅性真菌病
第十章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一节 脓疱疮
第二节 毛囊炎、须疮、疖及疖病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第二节 化妆品皮肤病
第三节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四节 湿疹
第五节 荨麻疹
第六节 药疹
第十二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第一节 黄褐斑
第二节 颞颧部点状色素斑
第三节 雀斑
第四节 瑞尔黑变病
第五节 眼眶周围色素沉着症
第六节 白癜风
第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第一节 皮脂腺疾病
一、痤疮
二、酒渣鼻
三、脂溢性皮炎
四、口周皮炎
第二节 汗腺疾病
一、汗疱疹
二、臭汗症
第三节 毛发疾病
一、斑秃
二、男性型秃发
三、女性弥漫性脱发
四、多毛症
第四节 甲病
一、甲肥厚
二、甲萎缩
三、甲变色
四、甲沟炎
第十四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银屑病
第二节 多形红斑
第三节 玫瑰糠疹
第四节 白色糠疹
第十五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一节 光线性皮肤病
一、日晒伤
二、多形性日光疹
三、慢性光化性皮炎
第二节 冻疮
第三节 手足皲裂
第十六章 大疱及疱疹性皮肤病
第一节 天疱疮
第二节 掌跖脓疱病
第十七章 角化性皮肤病
第一节 毛囊角化病
第二节 毛周角化病
第三节 汗孔角化病
第四节 掌跖角化病
第十八章 黏膜疾病
第一节 接触性唇炎
第二节 剥脱性唇炎
第十九章 遗传、营养与代谢性皮肤病
第一节 鱼鳞病
第二节 黄瘤病
第二十章 结缔组织病
第二十一章 皮肤良性肿瘤
第一节 黑素细胞痣
第二节 皮肤血管瘤
第三节 皮脂腺痣
第四节 汗管瘤
第五节 粟丘疹
第六节 脂溢性角化病
附:彩图

节选

  《美容皮肤科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一、皮肤病的他觉症状  他觉症状是指皮肤病能看到或摸到的皮肤或黏膜损害,通称为皮疹或皮损,这是学习美容皮肤科学的基础,也是诊断皮肤病的依据。  皮疹可分为原发疹(原发性损害)及继发疹(继发性损害)两种。原发疹即损害初发时的表现,凡在皮肤病变过程中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损害皆称为原发疹;凡在自然发展或消退中的变化,或因外伤、治疗或其他因素所形成的变化,皆称为继发疹。一般来说,继发疹是由原发疹演变而来。  1.原发疹  (1)斑疹:即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既不凸起,亦不凹陷于皮面,直径超过2cm者称为斑片。视诊可见,但不能触及,大小、形态、边缘不定,按其色调性质可分为:①红斑:为局部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该斑常为炎性的,呈现红色,压之褪色,去除压力后恢复红色。红斑位于皮疹之周围者称为红晕。红斑有炎性和非炎性之分。前者如丹毒,后者如鲜红斑痣。②出血斑:即淤斑,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或红细胞外渗至真皮组织间形成,压之不褪色,大小不一,直径小于2mm者称淤点,大于2mm者称淤斑。③白斑:由于色素全部脱失所致,如白化病、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斑是由于色素减少所致,如单纯糠疹、汗斑、麻风性色素减退斑等。④色素斑:是由于色素增多所致,如雀斑、黄褐斑等。  (2)丘疹:为高出皮面可以触及的局限性实质性隆起,一般为针头至lcm直径大小。发生于表皮或真皮上部。形态、颜色各异,有表面平滑的,如扁平疣;表面粗糙不平,有角质突起的,如寻常疣;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窝的,如传染性软疣;针头大小、淡红、柔软、表面有散在的刺状突起者,如早期尖锐湿疣;圆形排列呈念珠状的,如皮肤淀粉样变;呈黄色的为黄疣;黑色的如黑素痣;红色的如血管痣;紫色的如扁平苔藓;可单独存在,如痣;可少数散发,如寻常疣;或密集成群,如扁平疣或皮肤淀粉样变;或播散全身,如丘疹性梅毒疹或药疹等。丘疹可从斑疹转变而来,如转变不完全可称为斑丘疹。直径大于lcm的隆起性扁平的表浅损害称为斑块。丘疹可分为炎性丘疹(如梅毒疹)及非炎性丘疹(如扁平疣为细胞增生所致)。丘疹可转为水疱、脓疱,也可完全吸收而消失,不留痕迹。根据其形态、大小、颜色、分布,大多数可作出临床诊断。  (3)水疱:为高出皮面的含有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可位于表皮下或真皮上部,小如针头,大的直径不超过lcm,可因水肿发生或由丘疹转变而成。如转变尚未完全,则称为丘疱疹。如直径大于lcm,则称为大疱;其内容可清澈、混浊或呈出血性。疱的位置可见于角质层下,疱壁很薄者如白痱,发亮呈白色,无炎性反应;或位于颗粒层,如落叶性和红斑性天疱疮;水疱位于表皮内时易破溃,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水痘;位于表皮下的水疱疱壁厚,较少破溃,如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形红斑和疱疹样皮炎。若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疱可自行吸收,干涸后形成鳞屑,愈后不留瘢痕。  (4)脓疱:为高出皮面的含有脓液的疱,可由丘疹或水疱转变而成,发即为脓疱,其内容浑浊或呈黄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为针头至黄豆大小。脓疱可位于角层下,如脓疱疮和角层下脓疱疮;有时位于表皮内,如天花和脓疱型银屑病;位于毛囊则呈尖形,中央有毛穿过,如毛囊炎。在发展过程中可干燥成痂,可破裂呈糜烂面。位于表皮的脓疱愈后不留瘢痕,如累及真皮可形成溃疡,则愈后有瘢痕形成。  (5)结节:为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实质性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损害。初起时可仅能触摸到而不能看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高出皮面。大小不一,小如粟米,大如胡桃,其颜色、硬度、形态各异。结节可由炎性浸润(如结节性红斑)、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瘤)、肿瘤组织(如皮肤转移癌)等引起。  (6)囊肿:系含有液体或黏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状损害,多发生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感。最常见的为表皮囊肿、皮脂腺囊肿;并可由寄生虫所致,如皮肤猪囊尾蚴病。  (7)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隆起性损害,大小、形态不一,发生急骤,消退迅速,一般数小时可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常有剧痒。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或伪足状,见于荨麻疹和虫咬症等。  (8)肿瘤: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新生物。小如绿豆,大如鸡蛋或更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或软或硬,或高出皮面或仅可触摸到。一般呈皮肤色,如有炎症则呈红色,有色素细胞增生则为黑色。常持久存在或逐渐增大,可破溃形成溃疡,少有自行消失的。  2.继发疹  (1)鳞屑:主要是角层大量脱落的上皮碎屑。表皮角层在不断地脱落,因其细小而薄,一般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皮肤病理过程中,如银屑病其角质形成细胞可大量增殖,在细胞核尚未消失时即开始脱落,故形成大量鳞屑;许多皮肤病如花斑癣、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均可产生鳞屑,小的如糠秕状,大的如片状或叶状。  (2)痂:是由皮肤损害的浆液、血液或脓液和破坏了的上皮细胞组成。它们干涸后形成浆痂、血痂或脓痂。多见于发生糜烂、溃疡、表皮剥离的创面,其形态、大小、厚薄、颜色、排列各有不同。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美容皮肤科学/田静/高职高专》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