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进展

封面

作者:邢玉瑞,王小平,鲁明源编著

页数:344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32407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入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作者简介

  邢玉瑞,1959年生。陕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陕西省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思维方法、中西医学比较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及教材34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主持“973”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与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5项、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教材奖等。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杂志社社长。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委、医史文献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常务理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医气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气理论研究资料概况
一、气理论研究的专著
二、气理论研究的论文
第二节 中医气理论研究概况分析
一、气理论的本体性研究
二、哲学之气与医学之气的关系研究
三、气的现代科学诠释研究
四、气的方法论意义研究
五、气理论研究评述

第二章 中医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阴阳学说研究资料概况
一、阴阳学说研究的专著与奖励
二、阴阳学说研究的论文
第二节 阴阳学说研究概况分析
一、阴阳概念的研究
二、阴阳学说的哲学方法论研究
三、三阴三阳理论及其拓展研究
四、阴阳的数学特性与量度研究
五、从物理等学科角度对阴阳的研究
六、阴阳理论在人体微观领域的拓展应用
七、阴阳理论在传统中医领域的应用分析
八、评述与展望

第三章 中医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五行学说研究资料概况
一、五行学说研究的专著
二、五行学说研究的论文
第二节 五行学说研究概况分析
一、五行学说的发生学研究
二、人体脏腑组织的五行配属研究
三、两种五行结构模式的诠释
四、五行结构的层次性解析
五、五行关系的拓展研究
……

第四章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分析总结

节选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进展》:  3.阴阳与矛盾的属性规定不同  阴阳论讲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对立统一论则没有。魏稼…比较早的研究指出:阴阳学说与矛盾法则的不同,关键在属性问题上,矛盾两方面的事物属性一般不固定,而阴阳两方面一般则有着固定的属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矛盾现象,但矛盾的对立统一非阴阳都能概括,故阴阳不能等于矛盾。在古代,当人们发现宇宙间许多事物都能用阴阳法则分析时,出现这种提法无可非议,而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曲解经文,认为“阴阳能普及一切…阴阳即等于矛盾”等,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夸张提法。阴阳学说与矛盾法则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前者主要应用于自然科学之中医理论,而后者则普遍应用于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整个科学领域。刘长林认为,阴阳的对象是自然的整体,自然的整体表现为现象,阴阳作为意象形式的概括,是为各种起决定作用的自然动态之象划定了范围,揭示了它们的关系,确定了它们的性质。阳概念包括阳一类的那些功能性态,阴概念包括阴一类的那些功能性态,它们具有某种特定的规定性。对立统一规律则不然,其对立面或矛盾双方,除了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之外,不做任何其他的特殊规定,更谈不到属阴和属阳。它们是对所有发生对立统一关系的双方的纯粹抽象。这样,对立面或矛盾概念,由于内涵仅限于“对立统一”,因而外延具有无比的包容性。这也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具有最大普遍性的原因。  关于阴阳的规定性,邢玉瑞认为:从阴阳属性的角度言,阴阳理论对阴阳双方各自的属性有着特殊的质的规定,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即水和火的特性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阴阳的属性,则水为阴,火为阳,绝对不能反称。从哲学阴阳实体的角度言,“阴阳者,天之气也”(《张子语录》),即专指阴气和阳气;在中医学中,则将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称为阳,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称为阴,具体到脏腑,又有心阴、心阳、肾阴、肾阳、胃阴、胃阳等,均有其特定的内涵。另外,洪梦浒等则从阴阳与矛盾所及的事物关系考虑,认为阴阳是对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中“对立”关系的概括,其意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的“对立”有着广狭之别。矛盾的“对立”包涵着一切形式的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其中“差别”也是对立。阴阳的对立关系只能在事物与现象既具有同质性,又两相互反的条件下才能确立,因而只适用于同一范畴的事物与现象。  正由于阴阳对对立双方属性的特殊规定,故在无限的宇宙中,阴阳范畴仍只是一种有限的具体的矛盾形式,一般在自然界中,若研究的事物超出了直观所能达到的界限,阴阳范畴就可能会失去效力;至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复杂矛盾,就更难以阴阳来概括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进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