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匡调元
页数:12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32556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自春秋时《易经》问世以來,中国即以乾坤二仪辨天下。戦国时,《系辞》又称:"乾坤为易之门耶"。其后,虽有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都曾提到过"无极"一词,但无專以"无极"论天下的。唐,佛学东渐,入中华后,亦无人以无极论佛理。魏晋玄学虽有有无之争,惜与无极擦肩而过。宋明理学,陳摶,周敦颐提及了"无极而太极",却心有他骛,一带而过,專论太极而未论无极。明清时期,王夫之見到了"乾 坤共建"和"道在器中",亦未能悟到"无极"的"实相与虚相"共存,互化。直到2009年,作者从评说周敦颐"太极图说"而悟到了"无极态",然后,创立了"无极哲学"。
作者简介
出生日期:1931年7月29日。汉 江苏无锡市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业:人体体质学。 太易心神学 无极哲学 联系地址: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專家委员会 邮编201203
本书特色
“无极哲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意义:
1. 从“一画画分两仪”回到“不画画归无极”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从“无极哲学”廿字赞“有无共存,正反离合,隐显有序,两极相望,一念往返”看,“无极哲学”首先突破了《周易》的“太极分两仪”。《周易》主要将无极的阴阳不分状态,一画而成“两仪”,于是,宇宙人生从不分的无极而入两分的太极。现在,”无极哲学”又強调将阴阳两仪合而为一,使太极“逆反”无极。从 历史來看,这一返至少经过了3000 年左右,这是魏晋玄学没有提及的。但是“无极哲学”并不全部否定“太极哲学”。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二者还是相望两籍一念可以往返的。其一,更立下列四说。
2. 太极与无极的时空区别是魏晋玄学没有提及的。
目录
情绪及其调控
无极哲学
中华崇悟文化赞
附:医海冲浪探究生命
节选
“无极哲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意义: 1. 从“一画画分两仪”回到“不画画归无极”是一个历史性突破!从“无极哲学”廿字赞“有无共存,正反离合,隐显有序,两极相望,一念往返”看,“无极哲学”首先突破了《周易》的“太极分两仪”。《周易》主要将无极的阴阳不分状态,一画而成“两仪”,于是,宇宙人生从不分的无极而入两分的太极。现在,”无极哲学”又強调将阴阳两仪合而为一,使太极“逆反”无极。从 历史來看,这一返至少经过了3000 年左右,这是魏晋玄学没有提及的。但是“无极哲学”并不全部否定“太极哲学”。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二者还是相望两籍一念可以往返的。其一,更立下列四说。 2. 太极与无极的时空区别是魏晋玄学没有提及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