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主编
页数:324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023190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皮肤性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皮肤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作为教材,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梳理了中医皮肤性病的基本里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便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时能了解、熟悉、掌握中医皮肤性病学的内容,同时为中医皮肤性病学成为二级学科打下基础。
目录
第一章 中医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皮肤的生理
第三章 皮肤性病的命名及其内涵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病因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病机
第五章 皮肤性病的辨证
第六章 皮肤性病的防治
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中医论治方法
各论
第七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热疮
第二节 蛇串疮
第三节 疣目
第四节 扁瘊
第五节 水痘
第六节 风痧
第八章 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黄水疮
第二节 脓窝疮
第三节 疖
【附1】坐板疮
【附2】发际疮
第四节 痈
第五节 丹毒
第六节 麻风
第七节 鸭啗疮
第九章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白秃疮
第二节 肥疮
第三节 鹅掌风
第四节 脚湿气
第五节 灰指(趾)甲
第六节 圆癣
第七节 阴癣
第八节 紫白癜风
第十章 动物性皮肤病
第一节 疥疮
第二节 阴虱
第三节 虫咬伤
第四节 射工伤
第五节 蠼螋伤
第六节 粪毒块
第七节 鸭屎疯
第十一章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第一节 漆疮
第二节 湿疮
【附】胎疮
第三节 四弯风
第十二章 药毒
第十三章 瘙痒性皮肤病
第一节 痒风
第二节 瘾疹
第三节 粟疮
第四节 土风疮
第五节 顽湿聚结
第六节 摄领疮
第七节 紫癜风
第十四章 职业性皮肤病
第一节 沥青毒
第二节 水渍疮
第三节 粉花疮
第十五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节选
《中医皮肤性病学(供中医类专业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病因 中医对皮肤性病病因的认识,是从整体观点出发的,不仅注意到外感六淫、虫毒、疫疠侵袭等,而且重视内因七情以及饮食、劳倦等致病因素,并注意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影响。 一、六淫致病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正常的六气一般不易使人生病,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以致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即使气候基本正常,也会有人因适应能力低下而得病,此时,对患病机体来说正常的六气也称为六淫。 六淫为害,既可单独作用于机体而致病,亦可两种或三种邪气合并侵犯机体而发病。在发病过程中,六淫不仅可互相影响,并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造成疾病表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由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其临床表现与外感六淫有相似之处,故一并加以介绍。 (一)风 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很多皮肤性病的发病与风邪有关。凡因人体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入人体,郁于皮肤之间,内不得疏通,外不得表解,使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于濡养而致病。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风性趋上,其性开泄风为春之主气,具有开发、向上、向外的特点,因此,风邪引起的皮肤性病常侵犯人体的头面及肢体上部。 2.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其常发无定处,骤起骤消,游走不定,如瘾疹、唇风等即有此类特点。 3.风为阳邪,其性燥烈阳邪易于化火化热,热盛则致血燥,肌肤失养,发生皮肤性病可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干燥、脱屑及瘙痒不止。此外,风常无形,与风有关的皮肤性病有皮肤瘙痒症,初起皮肤表面往往没有皮疹,仅觉瘙痒而已。 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合并其他邪气侵袭人体,如风寒所致的瘾疹,风热引起的风热疮以及风湿热三邪相搏所引起的湿疮等。 5.内风与外风外风引起的皮肤性病可伴有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表证;由内风所致者可有头晕目眩、皮肤麻木、肢体抖动等兼症。 (二)寒邪 寒为阴邪,有内、外之分。外寒可伤害人体阳气并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生皮肤病;内寒则是人体功能衰退、阳气不足的反映。外寒与内寒虽有不同,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的。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外束,卫阳受损,可出现恶寒、无汗、头痛、四肢发凉;寒邪人里,伤及脾胃可致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伤及肾可见手足厥冷、恶寒、精神萎靡、下利清谷、脉微细;伤及肺可见鼻塞、咳嗽、咯痰清稀。 2.寒性收引寒邪入于腠理皮毛,毛窍收缩,卫阳闭束,皮损颜色呈现苍白、青黯或紫绀,局部温度偏低,如冻疮。 3.寒性凝滞主痛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寒邪致病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局部出现麻木或疼痛,一般受冷则剧,得热则缓,如皮痹。 (三)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暑邪有明显的季节性。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感受暑邪后常有发热、面赤、心烦、脉洪大等。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感受暑邪后常见口渴思饮、尿赤短少、气短乏力等。 3.暑多夹湿感受长夏之暑邪,往往伴有胸闷、恶心、食欲不振,四肢困倦等。 4.暑邪易致疾病常致疮疖、黄水疮、痱子、暑热疮、日晒疮等皮肤病;且易使阴癣、鹅掌风、脚湿气、汗斑加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