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情志学/乔明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

封面

作者:乔明琦

页数:156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32598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系统完整论述情志概念、情志表达、情志性质与功能、情志生理与病理、情志病证防治,以及全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展示中医情志学学科理论全貌以及构成该学科知识的各个层面和侧面。
概念清晰,理论严谨;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相通,本书凸显特色。

作者简介

写作水平出众: 1. 主著国内首部学术专著《中医情志学》,人卫2009年出版。书评如潮,一致称赞。2011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2. 参编《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所写“七情内伤”,张登本教授评价为“情志概念定义准确而深刻”。 3. 发表“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论著9篇,编者按评为“突破性创新”。再者,学术专著《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获科技部“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立项资助,2019年将有人卫出版集团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什么是中医情志学
一、中医情志学的概念与定义
二、中医情志学的学术源流
三、中医情志学建立的意义
第二节 如何学习与研究中医
情志学
一、明确研究对象
二、知晓研究方法
三、把握知识结构
四、洞察发展趋向
第三节 中医情志学与相关学科
有何异同
一、与中医基础理论
二、与中医心理学
三、与医学心理学
四、与情绪心理学
第二章 情志概念
第一节 情志词义源流
一、情、志各用
二、情、志合用
第二节 情志概念的认识和定义
一、情志概念的当前认识及分析
二、情志概念的定义
三、情志概念定义的说明及
意义
第三节 情志相关概念辨析
一、情志与七情
二、情志与情绪、情感、感情、
心情、心境
第三章 情志理论基础
第一节 情志分类
一、先天性情志与继发性情志
二、与自我评价和与他人评价
有关的情志
三、正性情志和负性情志
四、与感官有关的情志
五、明确情志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 情志维度
一、快感度
二、强度
三、紧张度
四、复杂度
五、提出情志维度的意义
第三节 情志状态
一、情志的一般状态
二、情志的特定状态
三、情志的低落状态
四、提出情志状态的意义
第四节 情志的性质和功能
一、情志的性质和意义
二、情志的功能和意义
第四章 情志理论与假说
第一节 理论与假说
一、理论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二、假说的概念、建立和发展
三、理论与假说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 情志理论新假说
一、肝主调控情志论假说
二、“脑调控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科学假说
三、“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
伤肝”假说
第三节 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
一、中医情志理论框架的内容
二、构建中医情志理论框架的
论证
三、构建中医情志理论新框架的
意义和必要性
第五章 情志体验、表情与行为
第一节 情志体验
一、情志体验的概念
二、情志体验的性质
三、情志体验的功能
四、情志体验的代表性研究
五、中医情志学对情志体验的
研究、问题及设想
第二节 情志表情
一、表情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二、表情的分类
三、表情的意义与研究中的问题
第三节 情志行为
一、情志行为的概念及其定义
二、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及相关
研究
三、与情志密切相关的不良行为
第六章 情志感知、表达和交流
第一节 情志感知
一、情志感知
二、感知自我情志的方法
第二节 情志表达
一、情志表达的概念
二、情志表达的方式
三、情志表达的作用
四、影响情志表达的因素
第三节 情志交流
一、情志交流的概念
二、情志交流的选择
三、情志交流的基本形式
四、情志交流障碍的基本形式
五、影响情志交流的常见因素
第七章 情志心理
第一节 情志与欲、愿
一、欲
二、愿
三、欲、愿和情志的互动影响
第二节 情志与意、志
一、意、志的含义
二、情志与意志
三、情志与意识
第三节 情志与知、思
一、知、思的含义
二、情志与认知
第四节 情绪调节
一、情绪调节 的概念
二、情绪调节 的过程
三、情绪调节 的策略
四、中医学对情绪调节 的认识
五、情绪调节 的意义
第八章 情志生理
第一节 情志与脏腑
一、五脏五志观
二、心主五志观
三、肝主多种情志观
第二节 肝主调畅情志
一、肝主调畅情志的内涵
二、肝生理功能与情志
三、肝生理特性与情志
四、肝调畅情志的中枢神经
生物学机制
第三节 情志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一、中医学对情志与脑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情绪中枢生物学
的认识
第四节 情志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一、情志协调心神“任物”
二、表情协助人们适应环境
三、情志正常活动有益于五脏和
气血通畅
四、情志正常活动有助于性功能
的正常发挥
第九章 情志病理
第一节 情志刺激致病病因
一、病因与情志致病病因概念及
定义
二、情志刺激与其条件因素
第二节 情志刺激发病原理
一、致病条件
二、致病途径
三、致病发病机制
四、致病方式与伤脏规律
五、发病表现方式
第三节 情志刺激致病病机
一、情志刺激致病病机变化
二、病情演变与转归
第四节 情志刺激致病病理变化
一、情志病机与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变化
二、情志病机与自主神经系统
病理变化
三、情志病机与内分泌系统病理
变化
第十章 情志病证及其防治
第一节 何谓情志病证
一、情志病证的界定
二、情志病证与心身疾病、
精神疾病的联系和区别
三、情志病证临床特点
四、情志病证的诊断与辨证
要点
第二节 典型情志病证
一、经前期综合征(PMS)与经前
烦躁障碍症(PMDD)
二、PMS/PMDD疾病诊断
三、PMS/PMDD病证辨证
四、PMS/PMDD病证发病
机理
五、PMS/PMDD病证治疗
朝向
第三节 情志病证的预防
一、预防原则
二、预防措施
第四节 情志病证的治疗与管理
一、治疗原则
二、药物治疗
三、非药物治疗
四、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情志学/乔明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