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龚启勇
页数:32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72747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及时的总结了几十年来精神疾病影像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学术水平达靠前优选水平,具有极高应用价值。本书的出版无疑有助于填补靠前精神疾病影像学研究相关领域的空白,并为靠前精神影像学研究的同行们提供良好的参考和指导。 本版内容根据近两年的学科发展及靠前外的很新进展,补充和更新了1/3的内容,反映了精神影像学科的前沿知识。
作者简介
龚启勇,男,1963年10月生,华西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影像”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任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精神磁共振分会主席、国际华人磁共振学会主席、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专委会副主委、Frontiers in Psychiatry(2017年影响因子=3.532)分册主编(Specialty Chief Editor)等职务。
从事教学工作至今33年,主编国家统编教材《神经放射诊断学》,并受邀担任北美放射医师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经典CME系列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分册Psychoradiology主编。曾入选华西临床医学院“学生最喜爱的十位教师”。近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863”等项目课题资助下,就神经与精神放射影像的临床难点做了系统而深入的工作并取得系列成果,并因此受邀在放射学排名第一的Radiology以及神经精神疾病领域权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try和Biological Psychiatry等发表特约综述;作为通讯作者在PNAS、JAMA Psychiatry等SCI杂志发表相关论文>100篇(含“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论文”,其中Radiology论文>11篇),并受邀在放射影像磁共振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学术组织ISMRM作大会New Horizorls Lecture荣誉冠名主题演讲。相关成果写入国际放射学百科全书、国际专家共识和临床诊疗手册、入选ISMRM和北美放射学会(RSNA)CME课程。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含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是首届中华放射学会“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唯一获得者。先后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及ISMRM Senior Fellow奖。
目录
第一章 精神影像检查技术
第一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
第三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第四节 脑磁图成像
第五节 光学成像
第二章 精神影像数据分析方法
第一节 结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弥散张量成像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功能分析方法
第四节 多模数据的融合
第三章 精神影像技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注意
第二节 记忆
第三节 语言
第四节 情绪
第五节 社会认知
第二篇 各论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五章 重型抑郁症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六章 双相障碍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七章 强迫障碍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八章 焦虑障碍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九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十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的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十一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的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十二章 神经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影像学研究意义
第五节 影像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MRI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十三章 精神分子影像学
第一节 磁共振造影剂
第二节 光遗传学
第三节 精神疾病影像标志物的探索
中英文名词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