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克正主编
页数:49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32105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针灸学术,源远流长,历代针灸治验,散见于浩瀚的医学典籍中。本书作者以时代为序,上自秦汉,下抵当今,即历代针灸学术之精华,容古今针灸治验于一炉。
目录
导论 针灸流派概述
一、考订经脉派
二、考订腧穴派
三、发挥穴法派
四、子午流注派
五、注重灸法派
六、刺络放血派
七、针刺手法派
八、综合治疗派
九、临床各科派
十、汇编整理派
十一、现代新兴流派
第一章 先秦两汉时期
马王堆汉墓医帛
一、十一脉灸经
二、《五十二病方》的外治法
《黄帝内经》
一、经络学说
二、腧穴理论
三、刺灸法
四、治病方法
五、原著选录:十二经脉循行和病候
《难经》
一、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二、对腧穴学的贡献
三、对针刺法的贡献
《黄帝虾蟆经》
一、刺灸避忌时日
二、诸木之火的灸法比较
《伤寒杂病论》
一、六经针灸原则
二、针灸的标本缓急
三、针灸取穴法
四、温灸的禁忌
五、针灸与中药的关系
第二章 晋隋唐时期
王叔和
一、三部脉所主脏腑虚实针刺法
二、三部脉各种脉象针灸法
三、五脏病证的四时针灸法
四、对奇经病候的补充
五、对相表里经脉汇合部位的补充
六、原著选录:杂言三部二十四种脉I
皇甫谧
一、对腧穴学的贡献
二、对针灸治疗学的贡献
三、原著选录:溏泄下利、妇人杂病
葛洪
一、几种急症的针灸法
二、取穴法
三、灸法
四、针法
五、原著选录:腰痛、灸肿令消法
陈延之
一、灸治法则
二、几种疾病的灸治法
三、原著选录:灸治法则
刘涓子
一、痈疽灸法
二、痈疽脓破法
三、痈疽针烙法
巢元方
一、中风灸法
二、防治小儿外感的灸法
三、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灸法
四、妊娠十月诊脉法
五、原著选录:针疮、灸疮
杨上善
一、撰注腧穴
二、原著选录:肺脏和肺经
孙思邈
一、对腧穴学的贡献
二、对刺灸法的贡献
三、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四、临床经验
五、医案选按
王焘
一、对腧穴学的贡献
二、只用灸法治疗
三、原著选录:灸骨蒸法、灸痔法
《黄帝明堂灸经》
一、灸法基本知识
二、灸穴介绍
三、小儿病证灸治法
四、原著选录
……
第三章 宋金元时期
第四章 明清时期
第五章 近现代
一、考订经脉派
二、考订腧穴派
三、发挥穴法派
四、子午流注派
五、注重灸法派
六、刺络放血派
七、针刺手法派
八、综合治疗派
九、临床各科派
十、汇编整理派
十一、现代新兴流派
第一章 先秦两汉时期
马王堆汉墓医帛
一、十一脉灸经
二、《五十二病方》的外治法
《黄帝内经》
一、经络学说
二、腧穴理论
三、刺灸法
四、治病方法
五、原著选录:十二经脉循行和病候
《难经》
一、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二、对腧穴学的贡献
三、对针刺法的贡献
《黄帝虾蟆经》
一、刺灸避忌时日
二、诸木之火的灸法比较
《伤寒杂病论》
一、六经针灸原则
二、针灸的标本缓急
三、针灸取穴法
四、温灸的禁忌
五、针灸与中药的关系
第二章 晋隋唐时期
王叔和
一、三部脉所主脏腑虚实针刺法
二、三部脉各种脉象针灸法
三、五脏病证的四时针灸法
四、对奇经病候的补充
五、对相表里经脉汇合部位的补充
六、原著选录:杂言三部二十四种脉I
皇甫谧
一、对腧穴学的贡献
二、对针灸治疗学的贡献
三、原著选录:溏泄下利、妇人杂病
葛洪
一、几种急症的针灸法
二、取穴法
三、灸法
四、针法
五、原著选录:腰痛、灸肿令消法
陈延之
一、灸治法则
二、几种疾病的灸治法
三、原著选录:灸治法则
刘涓子
一、痈疽灸法
二、痈疽脓破法
三、痈疽针烙法
巢元方
一、中风灸法
二、防治小儿外感的灸法
三、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灸法
四、妊娠十月诊脉法
五、原著选录:针疮、灸疮
杨上善
一、撰注腧穴
二、原著选录:肺脏和肺经
孙思邈
一、对腧穴学的贡献
二、对刺灸法的贡献
三、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四、临床经验
五、医案选按
王焘
一、对腧穴学的贡献
二、只用灸法治疗
三、原著选录:灸骨蒸法、灸痔法
《黄帝明堂灸经》
一、灸法基本知识
二、灸穴介绍
三、小儿病证灸治法
四、原著选录
……
第三章 宋金元时期
第四章 明清时期
第五章 近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