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顾立刚/创新教材

封面

作者:顾立刚

页数:346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8015654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包含两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内容,即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原是医学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但发展至今,其研究范围已超出了抗感染免疫的范畴,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它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相互渗透、互相推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不仅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也是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在1986年第1版供中药专业使用的《微生物学>教材基础上进行编写,其目的是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发展需要的卫生技术人才。根据教材的主要使用对象是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学生,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应性),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内容,同时在中药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中草药制剂与微生物学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教材不仅突出了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新理论、新进展,而且在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进行了完善,并能从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出发,在内容上深入浅出,尽量让学生理解,尤其是复杂的免疫系统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中草药制剂与微生物学检查等。这种要求构成了编写《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的基础。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共分三篇,24章。第一篇为医学免疫学,13章;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学,9章;第三篇为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2章。具体体现如下:  1.医学免疫学篇在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文字简练,依照由浅入深、前后贯通的原则,首先介绍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等基本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免疫学全貌,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抗原和抗原提呈、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免疫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由易至难。每章一个重点,从免疫生理、病理和应用等角度全面介绍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医学微生物学篇在原《微生物学》教材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增添了大量新的内容,并分别介绍细菌、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真菌,以及中草药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等。同时,我们将2002年底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SARS-CoV)编写在呼吸道病毒章节中,由于SARS-CoV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不同,在编写上根据SARS-CoV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以及SRAS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整理,增加了一节内容供学生学习。  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与医学专业使用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微生物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和中药制剂的第一、抗病毒实验方法章节。教材内容不仅在知识更新方面,而且在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方面也作了较大幅度的扩展,学生通过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不仅可以验证实验内容,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思路及创新精神。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不仅适用于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中药专业七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医学管理等专业学生使用。

目录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简介和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免疫学发展简介
第二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作用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第四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及其调节
第六节 单克隆抗体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 黏附分子
第三节 CD分子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与组织分布
第二节 HLA抗原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节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第四节 HLA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 免疫细胞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第二节 淋巴细胞
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
第九章 抗原和抗原提呈
第一节 抗原
第二节 抗原提呈
第十章 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第四节 免疫耐受
第五节 免疫调节
第十一章 免疫病理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
第十二章 免疫诊断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检测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检测
第十三章 免疫预防与治疗
第一节 免疫防治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人工主动免疫
第三节 人工被动免疫
第四节 免疫细胞治疗
第五节 免疫干预制剂
第六节 中草药与免疫
……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篇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附录
常用名词英汉对照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顾立刚/创新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