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阶
页数:59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172827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牵头,召集靠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很好非常不错专家,根据靠前外近期新西医指南与临床一线医疗人员多年的临床经验及近期新科研进展,同时结合中医诊疗常规、中医名家学说。每一疾病的西医治疗增加近期新靠前外指南的比较,中医治疗增加单方验方、名家论坛、医案精选等。全书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体现中医与西医在心血管疾病中各自的优势,以实际诊疗为主线,实用性较强。
作者简介
王阶,男,汉族,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四、五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诊治心血管常见病及内科疑难杂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等课题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奖励9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63篇,其中SCI收录97篇,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及参编医学书籍10余部。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91名,博士后2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牵头,召集国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最权威专家,根据国内外最西医指南与临床一线医疗人员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最科研进展,同时结合中医诊疗常规、中医名家学说。每一疾病的西医治疗增加最国内外指南的比较,中医治疗增加单方验方、名家论坛、医案精选等。全书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体现中医与西医在心血管疾病中各自的优势,以实际诊疗为主线,实用性较强。
目录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心血管的结构
一、心脏结构
二、循环中各级血管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
二、心脏传导系统
三、心脏生物电活动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及内分泌功能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第二章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一、基因组学
二、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二节 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心脏生物标志物
二、心脏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一、心血管疾病血瘀证与血管凝血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二、心血管疾病证候的组学机制研究
第三章 心血管药理学
第一节 循证医学与心血管药物
一、循证医学与心血管药物评价
二、心血管药物临床评价方法
第二节 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常用药物
一、β受体阻滞剂(BAR)
二、钙通道阻滞剂(CCB)
三、利尿剂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六、其他抗高血压药
七、抗心力衰竭-正性肌力药
八、抗心力衰竭-血管扩张药和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
九、抗心肌缺血药
十、抗心律失常药物
十一、抗栓药物
十二、调脂类药物
第三节 心血管药理学研究进展
一、细胞凋亡的药理学研究
二、心血管药理基因组学
三、生物信息学、新兴生物技术与心血管药理基因组学
第四章 肠道微生态与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肠道微生态概述
一、肠道微生物分类
二、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关系
三、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四、影响因素
第二节 肠道微生态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一、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
二、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
第三节 调整肠道微生态的方法
一、粪便微生物移植术
二、微生态制剂
第四节 中药调整肠道微生态治疗心血管病进展
一、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
二、中药通过肠道菌群直接干预心血管疾病
三、中药通过肠道菌群干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展
四、展望
第五章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医对心脏功能的认识
一、心的概念
二、心的生理特性
三、心的联属功能
第二节 心与其他四脏的关系
一、心与肺
二、心与脾
三、心与肝
四、心与肾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方法
一、四诊合参
二、辨证方法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中医证候
一、心气亏虚证
二、心血亏虚证
三、心阴亏虚证
四、气阴两虚证
五、心阳亏虚证
六、阳虚水泛证
七、水气凌心证
八、心火炽盛证
九、痰火扰神证
十、心血瘀阻证
十一、痰瘀互结证
十二、寒凝心脉证
十三、心肺气虚证
十四、心脾两虚证
十五、心肾阳虚证
十六、心肾不交证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中医鉴别诊断
……
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