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虚实之间

封面

作者:胡宝国

页数:16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97196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虚实之间》收录的基本是作者这些年在网上写的一些闲散文字。它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史学有关,一类则与史学无关。如何给这小书起个名字呢?真的有些犯愁了。还是老朋友罗志田兄有办法。他建议书名就叫“虚实之间”。看到他的建议,眼前一亮,感觉这的确是个合适的名字。史学是作者的专业,与此相关的部分自然是属于“实”,而那些与此无关的呢?自然就是属于“虚”。

作者简介

  胡宝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主要著作有《汉唐间史学的发展》、《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等。

目录

自序
读《东晋门阀政治》
在题无剩义处追索
读唐长孺先生论著的点滴体会
周一良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研究
通者的气象
读《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
村民的历史
关于“汉唐间的史学”
《史记》的命运与史学的变化
六朝地志
关于南朝化问题
读《方言》,说历史
读三种《观世音应验记》
怀念周一良师
父亲的书
话说长江学者
鉴定文章
在地铁里看杂志
一个无味的P
关于A君,随便说说
清明时节忆双亲
火锅
喝酒
老王的一天
去大同开会
战争与肺炎
日本印象
马经理

节选

  《虚实之间》:  关于宗族问题,本书也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很不相同的新见解。一般认为东汉以来宗族、宗族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作者依据大量具体事例,提出:“同姓聚居村是安土重迁的背景下随着人口的繁殖自然产生的,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出现‘宗族’组织。形成‘宗族’首先要有父系世系意识,同姓村民能够通过‘姓氏’建立相互的认同,确认相互的血缘与世代关系,这种意识在北朝时期的村落中刚出现不久,远未成熟。这是与汉代以来实际生活中父方母方亲属兼重传统的影响分不开的。人们生活中反倒是‘邑义’、‘社’之类的组织更为活跃。”这也是一个与传统认识相当不同的意见。  与此相关,作者在本书“造像记所见民众的国家观念与国家认同”一篇中,还进一步讨论了豪族问题。众所周知,日本学者谷川道雄先生曾提出了著名的“豪族共同体”理论。该理论十分强调六朝时期豪族在地方社会中所发挥的支配性作用。对此,本书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作者在详尽研究造像记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如果豪族在当时确有那么大的作用,“民众造像、祈愿时不会,也不应该忘记他们。不过,笔者所见的造像记只有为皇帝、国家、三宝、本人、祖先、家眷以及邑义知识、朋友与众生祈福的,没有哪种算得上豪族。当然,以1700多种造像记否认北朝地方上豪族共同体的存在与豪族的作用是危险的,但至少可以断定,并非时时、处处都存在豪族共同体,豪族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注意。如果此说能够成立,则我们对魏晋南朝史的很多与豪族有关问题的认识就要重新考虑了。尽管很多学者并不同意豪族共同体理论,但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还是相当重视豪族问题。根据作者的提示,这些传统认识或许有夸大豪族作用的嫌疑。  相当可贵的是,作者在探讨基层社会时,并没有片面夸大基层社会的“自治性”,而是充分注意到在“村”之上还有国家、政府。这从本书的副标题“朝廷、州县与村里”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准确地说,作者就是试图从三者互动的关系中来把握基层社会的面貌。基于这种周全的认识,作者在本书结尾处还提炼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村里”。作者解释说:“‘村’是自然形成的聚落名称,代表了村民生活自在自为的一面;‘里’是朝廷的基层行政编制,代表了朝廷的统治与村外的世界——兼顾了两方面,可能较好地体现了村民生活基本空间的两重性。”这样有重点,但又不偏激的分析立场反映出了一个成熟研究者进退得当的分寸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作者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丰硕的成果,是与其深厚的理论修养以及对史料、特别是对新史料的运用分不开的。在理论方面,作者对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以及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有着相当深入的理解;在史料方面,作者在传统史料之外,大量使用了如造像记、墓志、碑铭等出土资料。本书很多重要结论的得出都与此有关。可以说,在开掘史料来源方面,作者为北朝史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书在理论与史料两个方面呈现出的特征彼此是有关联的。我想,如果不是出于理论上的某种考虑,作者不会有意识地关注北朝地方基层社会,而一旦把目光对准了地方基层社会,就自然会发现传统的,以记载朝廷政治制度、政治活动为主的官方史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迫使作者不得不在开拓史料来源上下工夫。  作者出身中国古代史专业,在史料的处理上训练有素。书中各篇虽然有着明显的理论关怀倾向,但读过之后,并不给人以牵强附会的感觉,究其原因,就在于作者的理论思考都是以细密的资料考订、分析为基础的,如“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村的个案研究”一篇就是显例。作者在文中非常详细地比较了“王法现造像”、“陈神忻造像”两个造像记的内容异同,发现“一、二两记内容相近,但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变化,王法现造像时仍是元魏的天下,到了陈神忻造像时,早已鼎移高氏,成为大齐的臣民了。可是两记的内容区别不大”。作者据此分析说:“王朝的禅代在普通百姓那里没有什么波澜,这里似乎暗含着民众对王朝统治体制的认可与忠于具体王朝间并无直接的联系。”这个分析就很细腻、很值得玩味。  作者在书中还涉及了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即村落名称。他说:“目前仍然可以找到不少自北朝以来一千多年沿用不变的村落名称,北京附近也有一些自唐代以来位置与村名固定未变的村落,如今天和平门外琉璃厂所在的海王村也是自唐代就已存在,且名称一直未变。”作者在另一场合还概括地说:“通观中国历史的全过程,秦统一后,行政制度上变化最频繁的就是朝廷以下和县以上的设置。”对这些现象,作者虽然没有展开讨论,但我以为很值得读者思考。当整个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时,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基层社会却很可能是少有改变,相当稳定。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虚实之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