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基础会计-(第三版)

封面

作者:陈学庸,张福康主编

页数:329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44606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系列教材面向21世纪,突出创新和发展,吸收各学科的最新成果,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就;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决策、经营与管理等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高起点的要求,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使新教材的质量全面提高。
本系列教材面向普通高等院校的会计、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等本、专科各专业,同时可作为同层次成人教育、函授、自考及在职人员培训和自学之用。
本教材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部门、院校、出版社及编审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目录

编审说明前言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第二章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 会计要素第二节 会计等式第三节 会计科目第四节 账户第三章 复式记账第一节 复式记账概述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第四章 企蛀要经营过程的核算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第二节 供应业务的核算第三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第四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第五节 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第五章 成本计算第一节 成本计算概述第二节 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计算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第一节 账户分类概述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第四节 账户的其他分类第七章 会计凭证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第八章 会计账簿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启甩、登记和更换、保管第四节 对账、错账更正和结账第九章 财产清查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第三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第四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十章 会计报表第一节 会计报表概述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第三节 利润表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第五节 会计报表的汇总、合并、披露与报送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形式第一节 会计核算形式概述第二节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第十二章 会计电算化第十三章 会计规范笛+四童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参考书目

节选

bsp;前言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更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我国的会计
工作就越需要改革和完善。为了更好地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
息质量,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39项会计准
则,‘这一方面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向上跃升了一个新台阶,另一方
面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的进程中迈出了新步伐。这种客观的
发展形势,既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
是对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教学树立了新目标。为此,我们在原教材《基
础会计》(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版)基础上决定再次进行重新编写。
    本书系原国内贸易部统编的“高等商科财会系列教材”之一,1997
年出版发行以来,深得使用学校和读者的高度认可,经三轮修订,几十次
印刷,常盛不衰,现仍属畅销之列。这次为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吸收最
新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反映最新法规制度内容,总结本教材长处与不足,
借鉴同类教材的优点与经验,更好地满足各校开设基础会计课的教学需
要,我们重编时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吸收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丰富了国际会计趋同方面
内容,深化一些会计理论知识,扩展了现代技术的电算化内容,增加了会
计管理系统知识。
    二、反映会计最新颁布的准则、制度、指导等内容。本书以新颁布的
39项会计准则以及应用指导为依据,同时反映各项新出台或修订的法
律规定涉及会计的内容如“公司法”税收方面的相关条款等。
    三、总结本教材的长处与不足。重编时较广泛地听取了使用教材第
一线教师和编写人的意见,保留原教材通俗易读,联系企业实际,简明扼
要的风格,发扬重视能力培养和实训操作的长处,充实了理论知识,改进
和完善了会计理论的体系,使教材更富于时代感和信息化。
    四、借鉴同类教材的先进经验与优点。本教材重编时,分析和对比
了一些同类教材,找出几年来的内容变化趋势,对基本知识点和新增的
理论内容结合本书特点加以吸收,在对比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充
实。
    此外,本书还继续保持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提高可操作性的特点,在
书中除对重点、难点业务进行举例说明外,还在各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
和习题,而且于此书出版的同时,还将配套编写、出版《基础会计习题
集》,便于学生系统复习和训练操作。
    本书是为高职高专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经济类专业编写的会计
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会计或财务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自学或专业培训
之用。
    本书由陈学庸、张福康教授任主编,负责此书的编写大纲拟定和总
纂定稿。编者除上版作者范家法、姚正林、黄爱玲、袁外,还有本次作
者杜月梅、袁小华、陈曦、魏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院校同行和企业实际工作者的大力
支持和帮助,他们有的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有的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
在编写中也吸收了一些教材或刊物中的观点、理论和素材,谨此一并致
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内容或文字上还会存在不少缺点乃至错
误,恳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10月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虽然种类不一,编制依据各异,但各种记账凭证的主要作用都在于对
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运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编制会计分录,为登记账簿提
供可靠依据。因此,所有记账凭证都应满足记账的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和凭证的编号;
    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4.记账符号、账户(包括一级、二级或明细账户)名称和金额;
    5.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6.填制单位的名称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一)单式记账凭证的填制
    由于每一张单式记账凭证上,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所以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
分录涉及到几个会计科目,就应填制几张记账凭证。为了说明几个会计科目之间
的对应关系,便于日后核对,对所填制的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一套记账凭证要编一
个总号,再按凭证的张数分别编排分号。如第8笔经济业务涉及到4个会计科目,
 
则应编制四张记账凭证,
    (二)复式记账凭证的填制   
    由于复式记账凭证是用来记载一笔完整的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
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所以不能将不同的经济业务合并编制记账凭
证。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是根据货币资金收付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的。
转账凭证是根据有关的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账簿记录填制的。根据账簿记
录填制的记账凭证通常没有原始凭证。
    (三)汇总凭证的填制
    汇总收款凭证是根据货币资金账户的借方设置,按对应的贷方账户汇总;汇总
付款凭证是根据货币资金账户的贷方设置,按对应的借方账户汇总;汇总转账凭证
是根据转账凭证按账户贷方设置,并按对应的借方账户汇总。这三种汇总记账凭
证都应定期(如每五天或十天)汇总一次。为了汇总的方便,同时也为了保持汇总
以后的账户对应关系清晰:在编制收款凭证时,最好编制“一借一贷”或“一借多贷”
的记账凭证;在编制付款凭证或转账凭证时,最好编制“一贷一借”或“一贷多借”的
记账凭证。
    (四)科目汇总表的填制
    科目汇总表是根据记账凭证,按照相同的会计科目归类,定期(每五天或十天)
汇总一次。为了便于编制科目汇总表,记账凭证最好采用单式记账凭证,这样既可
简化汇总的手续,又可减少差错。与汇总记账凭证相比,科目汇总表具有以下三方
面的优点:一是简化了总账登记的手续;二是在登账之前可对全部账户的发生额进
行试算平衡,避免差错;三是汇总工作比较简单。科目汇总表的缺点是无法反映账
户的对应关系。    、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填制时,除了做到“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填写及时、书写清楚”以外,
还应做到以下要求:
    1.摘要简明扼要。编写记账凭证的摘要时,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正确地概括
出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编写中既要防止简而不明,又要防止过于繁琐。
    2.正确编制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时,必须按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
目填写,不可任意简化或改动,不得只写会计科目的编号,不写科目名称;记账方
向、记账金额和账户的对应关系必须清楚。
    3.各种记账凭证的格式、编号方法应保持相对稳定,在同一会计年度内,不宜
更换,以免引起编号、装订、保管、查核时的不便与混乱。
    4.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必须齐全,并在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的张数。在
实际工作中除期末转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没有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
证都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如果有多张记账凭证依据同一原始凭证,则应在未附原
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原始凭证×张,附于第××号凭证之后,”以便日后查
验。
    5.记账凭证上必须有相关人员的签章;对收、付款凭证必须先审核,后办理收、
付款业务;对已办妥收、付款的记账凭证和所附原始凭证,应立即加盖“收讫”或“付
讫”戳记,以防重收、重付的现象发生。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账簿记录的正
确性,所以在记账之前必须由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对已编制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
其审核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两者的内容是否一致。对一些需要单
独保管的原始凭证和契约、文件,是否已在记账凭证上加注说明。
    2.记账凭证所填写的会计科目名称、方向、金额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会计制度
的规定。
    3.记账凭证的各项目是否填写齐全,有关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全。有关人员包
括凭证填制人员、稽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
还应有出纳人员。   
    对审核中发现记录有错或不全的记账凭证,应查明原因,予以重填或按规定加
以更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据以登记账簿。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开始,经过审核、记账、装订到归
档保管为止,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路线办理业
务手续、进行处理的过程。
    正确、合理地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一是有利于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及
时了解和掌握经济业务的情况,做到环环相扣,相互协调;二是有利于加速经济业
务处理,加强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三是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凭证的传递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传递路线、传递时间、传递手续。
    1.传递路线。各单位应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单位内部人
员的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上的需要,明确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
既要保证会计凭证经过必要的环节进行审核和处理,又要避免会计凭证在不必要
的环节停留,从而保证会计凭证沿着最简捷、最合理的路线传递。
    2.传递时间。会计凭证的传递时间,是指各种凭证在各经办环节所停留的最
长时间。它应根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正常状态下办理经济业务所需要的时间来
确定。明确会计凭证传递的时间,可以防止凭证的积压或拖延,保证会计工作有条
不紊地进行。此外还应注意,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一切会计凭证的传递和
处理,都必须在会计报告期内完成。
    3.传递手续。会计凭证的传递手续,是指在凭证传递过程中相互毗邻环节之
间的衔接手续。为了保证会计凭证的安全和完整,凭证的收发、交接都应按一定的
手续制度办理,该手续应该做到既完备严密,又简便易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基础会计-(第三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