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著,陈广兴/南治国 译
页数:32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327845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芸芸众生竞相追逐身份地位,古今亦然。然而孜孜以求的背后,总是隐藏着难言的“身份焦虑”。德波顿以其生花妙笔,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探索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等方面探究舒缓释放身份焦虑的途径。作者以其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视角,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蔽障,引导人生趋往适意与丰盈。
作者简介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全球畅销作家╳生活方式引领者╳演说家阿兰·德波顿作品,新增德波顿特别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序言
※明星王俊凯枕边书
※近百幅配图精美呈现
※同名电视节目风靡英伦
※撷取哲学、艺术、政治、文学精华,缓解人生、爱情、心理、工作困惑。
目录
序言[阿兰·德波顿]001
界定 005
第一部分 焦虑起因
第一章 爱的渴求 003
第二章
势利倾向 011
第三章
过度期望 023
第四章
精英崇拜 061
第五章
制约因素 091
第二部分
解决方法
第一章
哲学 109
第二章
艺术 125
第三章
政治 179
第四章
基督教 223
第五章
波希米亚 273
致谢 305
图片致谢 306
节选
人为什么要追求显耀的身份?对此问题的回答几成共识:要言之,无非是祈财、求名和扩大影响。然而,有一个显然不为权势规则所关注的字眼却能更准确地表述我们心中的渴慕,那就是“爱”。衣食一旦无忧,累积的财物、掌控的权力就不再是我们在社会等级中追求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开始在意的其实是显耀的身份为我们赢得的“爱”。金钱、名声和影响只能视为“爱”的表征—或者是获取爱的途径—而非终极目标。 “爱”这一字眼,一般用于表述我们想要从父母或爱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怎么可以用来描述一种我们求之于社会,并受之于社会的诉求呢?也许我们应该同时在家庭、两性和社会三种范畴中寻求爱的定义,把它视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以及对其存在的关注。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因为这一切,我们快乐地活着。你可以认为,与社会身份相关的“爱”有别于两性之间的爱,譬如它不具有“性”的成分,婚姻也不是其归宿,而且其施与者也通常有附带目的,然而,你并不能否认这种爱的接受者一样能沐浴在他者关怀的目光里,备感呵护,就像忘情于爱河中的情侣。我们惯常将社会中位尊权重的人称为“大人物”,而将其对应的另一极呼之为“小人物”。这两种“标签”其实都荒谬无稽,因为人既以个体存在,就必然具有相应的身份和相应的生存权利。但这样的标签所传达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处在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是区别对待的。那些身份低微的人是不被关注的—我们可以粗鲁地对待他们,无视他们的感受,甚至可以视之为“无物”。由身份卑微所带来的影响不应该仅在物质层面上进行思考。 只要能够维持生计,身份卑微的痛苦就远远不止物质上的局限,而主要在于他们意识到了自己身份的低下危及自尊感。只要不觉得羞辱,人完全可以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毫无怨言,如士兵和探险家们,他们愿意过着一种极其艰苦简陋的生活,其物质之匮乏远甚于现今社会上那些最窘困的群体,然而,他们能熬过一切的苦难。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