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小文
页数:301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81649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弗洛伊德这一天才人物的生命历程,指出家庭、社会和历史对弗洛伊德的影响,并将弗洛伊德的思想分为导论和本论两个部分:导论包括过失、梦和神经症的研究,通过弗洛伊德对具体经验的分析,阐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本论包括无意识、本能和文化哲学的研究,通过抽象的论述,阐述了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很后,则从不同的角度评介弗洛伊德,阐释弗洛伊德思想之伟大及其影响之深远。
作者简介
陈小文,现任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编审。1982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入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跟随熊伟先生学习海德格尔哲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年入北京大学法学院,跟随罗豪才教授学习宪法与行政法,获法学博士学位。译著有《通向思的事情》《哲学——这是什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节选)》《收藏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
本书特色
跨越世纪的哲学家书系,知名专家学者经典力作站在巨人肩上,聆听生命的省思,仰望理性的光芒
★ 《世界哲学家书系》精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撰写,兼具学术性与现实性,囊括弗洛伊德、伏尔泰、斯宾诺莎、叔本华等多位世界著名哲学大师,构建起全面的哲学思想平台。
★ 本套书系其语言精练,内容丰厚,思想深邃,印刷精美,装帧雅致,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交口称誉。
★ 本套书系还在内容上统一规格,包括(1)原哲学思想家的生平;(2)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3)思想传承与改造;(4)思想特征及其独创性;(5)历史地位;(6)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历代对他的评价);以及(7)思想的现代意义。
★ 本套书系旨在能引起读者对有关时代课题的关注与反思,走进这些著名哲学家的思想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聆听生命的省思,仰望理性的光芒,全面地把握哲学发展的脉络,放眼天下,开拓人生。
★ 《世界哲学家书系》精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撰写,兼具学术性与现实性,囊括弗洛伊德、伏尔泰、斯宾诺莎、叔本华等多位世界著名哲学大师,构建起全面的哲学思想平台。
★ 本套书系其语言精练,内容丰厚,思想深邃,印刷精美,装帧雅致,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交口称誉。
★ 本套书系还在内容上统一规格,包括(1)原哲学思想家的生平;(2)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3)思想传承与改造;(4)思想特征及其独创性;(5)历史地位;(6)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历代对他的评价);以及(7)思想的现代意义。
★ 本套书系旨在能引起读者对有关时代课题的关注与反思,走进这些著名哲学家的思想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聆听生命的省思,仰望理性的光芒,全面地把握哲学发展的脉络,放眼天下,开拓人生。
目录
第一章 弗洛伊德的生平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理性主义传统
第二节 弗洛伊德与非理性主义传统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与他的时代
第四节 弗洛伊德与他的父母
第三章 过失心理学
第一节 过失是有意义的
第二节 过失的机制
第三节 对三种过失的分析
一、舌误,及笔误、读误
二、遗忘
三、误放、误取及失落物件
第四章 梦的解析
第一节 析梦的历
第二节 梦的解析的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第三节 从儿童的梦看梦的性质
第四节 梦的检查作用
第五节 梦的工作
第六节 梦形成的程序和机制
第五章 神经病通论
第一节 歇斯底里研究
第二节 神经病通论
一、自由联想法
二、症候的意义
三、症候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第六章 无意识论
第一节 无意识论的历史
第二节 无意识论的基本思想
一、无意识理论的雏形——类催眠状态
二、无意识理论的成熟——压抑说
三、描述性的和动力学的无意识
四、无意识系统的独到特点
第三节 无意识与心理人格
一、无意识与自我
二、自我与本我
三、白我与超我
四、自我、本我和超我
第四节 无意识与社会
第七章 本能论
第一节 本能论的形成
第二节 本能的基本特点
一、本能与刺激
二、本能的原动力、根源、目的及对象
三、本能的三大特点:保守性、倒退性和重复性
四、本能的划分
第三节 自我本能和性本能
一、自我本能与性本能
二、力比多学说
三、力比多的发展与性的组织
第四节 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文化哲学
第一节 论文明
第二节 论宗教
第三节 论艺术创作
第九章 弗洛伊德与现代西方心理学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学院派心理学
第二节 弗洛伊德与动力心理学
一、弗洛伊德与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
二、弗洛伊德与勒温的勒温心理学
三、弗洛伊德“性欲说”与阿德勒的“自卑感”
四、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五、弗洛伊德与霍妮的“基本焦虑论”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与发展心理学
一、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
二、弗洛伊德与沙利文的发展理论
第十章 弗洛伊德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存在主义
第二节 弗洛伊德与结构主义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赖希的“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
二、弗洛伊德与弗洛姆
三、弗洛伊德与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第四节 弗洛伊德与现代西方文艺思潮
一、弗洛伊德与现代西方文艺创作
二、弗洛伊德与现代西方文艺批评
弗洛伊德年表
《弗洛伊德全集》标准版目录
参考书目
节选
《弗洛伊德》:第一章 弗洛伊德的生平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Freiberg in Moravia)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摩拉维亚的弗莱堡今属捷克,当时归奥匈帝国统治。但弗洛伊德的祖籍并不属于奥地利,他的祖先像所有的犹太人一样居无定所,到处漂泊。他的家族曾住在莱茵河(Rhine)畔的科隆(Col09ne)附近。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之间的反犹运动,迫使他的祖先向东逃难。十九世纪期间,又从立陶宛(Lithuania)经加利西亚(Galicia)移居德属奥地利。弗洛伊德的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1815—1896)是个毛织品商人,生意做得不是太好。母亲阿玛莉·弗洛伊德(1835—1930)聪明善良,阅历甚丰,勤俭持家,是一位虔诚的犹太教徒。弗洛伊德还有两个异母哥哥、两个同胞弟弟、五个妹妹,加上他共十二口人。1860年,因经商失败,加上逃避兵役,弗洛伊德举家来到维也纳。当时弗洛伊德才4岁。在10岁以前,弗洛伊德的教育是在家中进行的。弗洛伊德的母亲对他关怀备至,宠爱有加。他从小智力超群,父母为了培养他,出尽其力。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家中照明用的是烛光,妹妹晚问的学习亦是如此,可是父母却为他的卧室配了一盏汽灯。他的母亲爱好音乐,他8岁的妹妹爱好钢琴。虽然钢琴离他的卧室较远,但他认为琴声打扰了他的学习,坚决要求把钢琴搬走了。因此,家里没有人受过任何音乐教育①。弗洛伊德的父亲是一位十分严厉的人,但为人诚实、单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并且乐观、自信、坚强。弗洛伊德讲到父亲的为人时说,父亲像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米考伯那样,是个乐天派。弗洛伊德遗传了父亲的这些优点。他的父亲没有受过什么高深的教育,但对犹太法典《塔尔穆特》用功较深。弗洛伊德幼年的教育主要来自他父亲关于犹太法典的知识和日常的生活经验。1891年,弗洛伊德35岁生目时,他的父亲找出送给儿时弗洛伊德的《圣经》,又将之送给他,并用希伯来文题赠道:亲爱的儿子:上帝的精神开始引导你从事学业的时候,是在你七岁那年。我曾经以上帝的精神对你说:“看我的书吧,这本书将为你打开知识和智能的源泉。”这是万书之本;这是有识之士掘出的“智慧之源”。正是从这里,立法者们引出了他们的知识之流。你已经在这本书中看出全能者的先见之明,你已甘心情愿地聆听了它,你已经照此去做,并已在圣灵的鼓舞下努力高飞。自那以后,我一直保留着这本《圣经》。如今,当你35岁寿辰的时候,我把它从储藏处中取出,并把它赠送给你,作为你的老父对你的爱的标志。让一个7岁的孩子诵读《圣经》,可见弗洛伊德的父亲对儿子教育之严格与宗教的虔诚;一个7岁的孩子就能诵读《圣经》,可见弗洛伊德从小智力之超群。1865年,弗洛伊德9岁时,因其超常智力和好学不怠所取得的成绩,比一般人早一年考入了文科中学(Gymnasium),中学里更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连续七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享受特别的待遇,从不用参加班里的考试。可能是父亲从小对他进行的犹太法典知识的教育,也可能是由于作为犹太人,一直处于被压迫的缘故,弗洛伊德在中学的志愿是学习法律,从事社会活动。除了正常的功课外,弗洛伊德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包括历史、文学、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尤其是对文学,弗洛伊德爱之有加。他最推崇希腊故事、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作品,弗洛伊德后来的文章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文学内容,与他中学时打下的牢固基础不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