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出土文献所见汉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及影响

封面

作者:樊丽沙著

页数:239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676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章, 主要内容包括: 汉传佛教与西夏佛教之初兴、汉语佛典在西夏的传译、中土佛教宗派在西夏的传播与影响、中土民间信仰与西夏佛教、西夏佛教中的汉文化因素。

作者简介

  樊丽沙,女,1982年4月生,河南省沁阳市人,兰州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特聘研究员、河南省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专职教师、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敦煌民族文化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厅局级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版编著1部,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汉传佛教与西夏佛教之初兴
第一节 西夏佛教发展概述
第二节 西夏接受汉传佛教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汉语佛典在西夏的传译
第一节 西夏之中原求经
第二节 夏译汉文大藏经问题
第三节 西夏汉译佛教典籍及相关问题
第四节 汉僧与西夏社会

第三章 中土佛教宗派在西夏的传播与影响
第一节 禅宗在西夏的繁盛与影响
第二节 净土宗在西夏的流播
第三节 华严宗在西夏的流布
第四节 其他宗派在西夏的流播

第四章 中土民间信仰与西夏佛教
第一节 观音信仰
第二节 弥勒信仰
第三节 西夏其他民间信仰

第五章 西夏佛教中的汉文化因素
第一节 汉语文在西夏佛教徒中的行用
第二节 汉语佛教术语对西夏的影响
第三节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汉文化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出土文献所见汉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及影响》:  3.其他禅宗文献俄藏品中有汉文《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残页,《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简称《碧岩录》,又名《碧岩集》,是一部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影响巨大的著作,被后人誉为“宗门第一书”,系杨岐宗系传人圆悟克勤(1063-1135年)所著。后人按照禅宗教法的不同将之分为五家七派,由五祖弘忍的同门分出“牛头”一系,弘忍弟子又分出“南顿”“北渐”两宗。南宗因为传承独盛的缘故,又分流为五,即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等。临济之下,后又分裂成两派,一为黄龙派,一为杨岐派。杨岐派五祖法演之时,杨岐派在长江西岸日渐兴盛,法演门下有三大弟子,佛果克勤即是其一。《碧岩录》以雪窦禅师所著《百则颂古》为底本,《百则颂古》乃雪窦从古圣先贤机缘语录中选出一百则公案,分别附加颂古,以阐扬其意旨。由于雪窦禅宗见地纯正,境界高邈,且其偈颂文字雅正,寓意深刻,故自问世以来,禅林中竞相传颂。圆悟克勤在开堂说法时,为了方便后学者,使学人更易理解《百则颂古》的妙旨,又作《碧岩录》。  《碧岩录》对宋代禅风影响深远,有唐一代,禅师接人度众,皆直指心性,语句都很质朴平实,《碧岩录》即出,禅风为之一变,由质朴转而讲求藻饰,于遣词造句上费尽心机,至于真实参悟,则无从谈起。从成书时间上推算,《碧岩录》传人西夏境内当在西夏社会稳定之中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休憩发展,西夏文化有了比较繁荣的局面,尤其是统治者提倡中原儒释之学,汉文化在西夏民众心中有着不小影响。《碧岩录》汉文本在西夏的发现,说明西夏人不仅注重辛劳禅修,而且已经开始关注追求佛经演绎的华美辞藻,各大法会上西夏散施的佛经大都有篇幅不小的发愿文,用词讲究,语句优美,当是受宋代中原地区禅宗之影响。  俄藏汉文写本残页《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也是中原地区流布到西夏的禅宗文献。《景德传灯录》系由宋景德年间道原所编著,原名《佛祖同参集》,是流传于世最早的一部禅灯史,只收编禅宗僧人传记和语录,乃严格按照禅法世系编录,可以称之为以记言为主的谱录体禅宗史书。道原为五家七派之法眼宗传人,是法眼文益的天台德韶弟子之一,其编著的这部禅灯史主要内容包括中土禅宗所尊奉的佛祖传承世系,祖师传说与事迹;唐代禅宗南宗的形成并发展为主流;唐五代禅师简历与传法语录;五宗形成与禅法等。①《景德传灯录》是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第一部经皇帝钦定由国家颁布流行的禅宗灯史,并由身居高位的著名儒臣杨亿、李维、王曙详加刊定,大概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编入《大藏经》。《景德传灯录》可能即是西夏向宋六次请赐佛经时被赐给西夏,其后流传开来的。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出土文献所见汉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及影响》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