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鸿业
页数:34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02487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作者简介
高鸿业,著名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学科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文忻,北京大学教授。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尹伯成,复旦大学教授。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目录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363
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363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367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372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374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376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377
第七节 结束语 381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385
最节 均衡产出 385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87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394
第四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398
第五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403
第六节 结束语 405
附录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407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409
最节 投资的决定 409
第二节 IS曲线 415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421
第四节 LM曲线 426
第五节 IS—LM分析 431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435
第七节 结束语 436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440
最节 AD曲线 440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444
第三节 AS曲线 448
第四节 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454
第五节 考虑时间因素的AD—AS模型 459
第六节 结束语 462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465
最节 失业的描述 465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468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469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471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473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成本 480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483
第八节 结束语 491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495
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495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497
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506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516
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518
第六节 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520
第七节 供给管理政策 523
第八节 结束语 525
第十八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528
最节 预备知识:汇率、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 528
第二节 模型的结构 533
第三节 模型的应用 536
第四节 模型的扩展 540
第五节 结束语 544
附录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545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548
最节 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 548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550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554
第四节 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557
第五节 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563
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 568
第七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570
第八节 结束语 572
附录 增长核算 575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579
最节 消 费 579
第二节 投 资 588
第三节 货币需求 595
第四节 结束语 599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601
最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601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606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607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609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613
第六节 名义黏性 615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617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621
第九节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622
第二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628
最节 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628
第二节 西方微观经济学与经济改革 630
第三节 西方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发展 634
第四节 国际经济学与经济全球化 638
第五节 结束语 641
附录一 参考文献 642
附录二 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649
附录三 重要术语汉英对照表 652
节选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赠送练习册)(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具体说来,宏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会发生时而高涨、时而萧条的周期性波动,并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失业;为什么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导致名义利率和汇率大幅度波动;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会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很缓慢甚至停滞和倒退。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国民收入变动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对策,就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内容。 任何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都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加以测度,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体温、血压等指标加以测度一样。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国民收入在经济学中乃是衡量社会经济活动成就的一个广泛概念。它实际上包括以下几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的)、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本章下面几节就要专门对此进行讨论。任何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就是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失业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因为就业状况和居民福利、社会稳定甚至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物价水平指物价总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指数又有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算或平减指数三种。物价水平的变动用通货膨胀率表示。通货膨胀率不仅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产生影响,还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有影响。通货膨胀率过高,也表明宏观经济运行出了问题。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外,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的变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等。这些变量间有没有内在联系,一个变量的变动是否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关联,这些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总的说来,如果微观经济学由于以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则由于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