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地之子”李广田

封面

作者:张维著

页数:201页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031137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五章, “地之子”的求学路、文坛新秀、辗转的教学路、联大岁月、绛帐生涯。内容包括: 陶诗的影响 ; 济南求学 ; 刻苦求知 ; “山东精神”在北大 ; 诗从戴望舒 ; 汉园诗人等。

作者简介

  张维,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大学首届教授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首届教学名师、云南省作家协会首批签约作家,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来致力于名人传记创作与研究、云南历史文化研究,已出版《熊庆来传》《李广田传》《袁嘉谷传》等专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及纪实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另有参著作品十余部;其中有六部专著被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多家大学图书馆收藏。曾多次荣获全国及省、市、校级奖励,包括“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滇版优秀社科图书奖”“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昆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

本书特色

《教育薪火书系》所选教育家都是经过书系编委会认真研究、充分论证而定的,他们在教育第一有较大的影响,能够启迪或者感染教育工作者,推进教育和教学的发展。
本书为该书系的其中一册,是一部第一全面的讲述李广田生平及成就的好书。

目录

第一章 “地之子”的求学路
第一节 陶诗的影响
第二节 济南求学
第三节 刻苦求知
第四节 “山东精神”在北大

第二章 文坛新秀
第一节 诗从戴望舒
第二节 汉园诗人
第三节 文从周作人
第四节 画廊集
第五节 银狐集

第三章 辗转的教学路
第一节 山东从教
第二节 六千里流亡
第三节 时代“锻冶厂”

第四章 联大岁月
第一节 回声
第二节 “著作等身”
第三节 引力
第四节 “一二·一”的洗礼

第五章 绛帐生涯
第一节 南开-清华
第二节 教育诗

附录
一 李广田生平活动年表
二 李广田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节选

  《“地之子”李广田/教育薪火书系·第一辑》:  第一节 陶诗的影响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来,黄河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多少优秀的子孙!多少杰出的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出现在黄河流域的广袤土地上!  在要汇人大海之前,黄河最后流经的一个省份是山东。黄河从山东北部横贯而过,以她的伟力造成了一大片无垠的鲁西北冲积平原之后,才经过人海口,浩浩荡荡地注入渤海之中。  齐鲁之地,自古人才济济,名家辈出。仅就文学方面而言,继孔子、墨子、孟子之后,西汉辞赋家东方朔,建安七子中的孔融、王粲、刘桢、徐干,西晋的左思,刘宋的鲍照,齐梁的刘勰,唐代田园诗人储光羲,北宋诗人王禹傅、晁补之,词人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明代杂剧作家冯惟敏、诗人李攀龙,清朝作家蒲松龄、戏曲家孔尚任、诗人王士桢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怪乎杜工部有诗云:“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确,齐鲁之地的悠久文化传统正如黄河一样源远流长!  公元20世纪的初叶,黄河目睹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系列“新”与“旧”搏斗较量的重大事件——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兴起,失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继续……  山东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一页。各地的反封建斗争此伏彼起:曹、单地区人民的抗捐斗争;即墨人民的抗税斗争;义和团首领朱红灯领导的平原起义;义和团的运动从秘密到公开,继而又被反动势力残酷镇压…--·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山东的53名留日学生加入同盟会,尔后返回山东发展革命组织,创办公学,宣传革命思想,对各县独立起了很大作用。同盟会还在新军中发展革命组织。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官立学堂的学生也开始反对腐败的教育制度。  齐鲁大地上,一片山雨欲来之势……  就在这风雨飘零、新旧更替的岁月里,公元1906年的10月1日,当雄鸡引颈高啼、东方欲晓之际,在山东省黄河南面的济南府属齐东县码头乡小杨庄,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了。  这个小男孩降生在并不殷富却尚能自给自足的一个半耕半读的王姓农家里,上面三个哥哥:锡公、锡侯、锡伯,他是老四,取名锡爵。父亲王者经(字稚泉)是乡村中的文化人,还文绉绉地用宋人吴文英《风入松》词中“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的意思,给锡爵取了个小名“西园子”。  可是,西园子在快满周岁的时候,按照当地允许的风俗,过继给了他那中年无子的舅父。舅父叫李汉云,是一位勤苦朴厚的农民。于是,西园子改姓了李,并改名为广田,成了李家的儿子。  过继是过继了,然而,西园子与生父家并不见疏。在稍大一点的时候,西园子便常常往返于两家之间。舅父家所在的草庙头村与小杨庄仅隔四五里地,西园子在舅父家住一段时光,又到生父家住上一些天。他还调皮而亲热地说生父是他的“王爸爸”,舅父是他的“李爸爸”。  小杨庄和草庙头村离济南城约180里。济南城的北面,有一条小清河绕城缓缓流过,向东而去,注人渤海之中。黄河与小清河之间是一大片白沙壤的平原土地,为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一部。就是在这块“湿软软的”,长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的白沙壤地上,西园子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  李广田热爱大自然,其天性在生父“王爸爸”那里得到了激发与助长。并且,整个说来,王爸爸的气质、性格以及他各方面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的言传身教,都陶冶了李广田的气质和性格,给李广田的成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王爸爸是一个很和善的人。他爱诗,爱花,更爱酒。常常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念古诗,特别爱念的是陶渊明的诗。  王爸爸身材颀长,眉目清秀,性情温厚。早些年在科举上失败之后,时间不长,就赶上了废科举兴学堂。他曾经跑到关外取得了教学堂的资格,在那边做过教书一类的事情。后来,却又终因还乡心切,不久就回到老家来。这时各处正在试行地方自治,30来岁的王爸爸是被人们称为有学识、有德行的人,又经过了一番考试之后,被分派到地方警察长的这个职务上,担负督察管理地方治安的责任。但是,由于那个时候的朝令夕改,王爸爸在职的时间也不长。“解甲归田”之后,他住在自己那个“花园”里——一个长了不少青菜和野草的“花园”,在一种寂寞宁静的田园气氛中,也还自娱自乐,悠然自得。可是,过了一段平安的日子以后,王爸爸也永久处在颠簸的运途之中了。  王爸爸的家是乡村中那种所谓半耕半读人家,有着20几亩农田。可是,每年被春风吹成“沙漠”的已占去一小半,又因王爸爸喜欢园艺,种瓜果桑麻又用去几亩。这样一来,像那么一个十口之家,也仅仅足衣足食罢了。王爸爸自己,也是时常到田间干活。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地之子”李广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