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平军著
页数:195页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513162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辑。第一辑为“紫阳书”, 主要包含有描绘紫阳风物的散文, 有“车过紫阳隧道”“登文笔山”“瓦房店吊脚楼”“紫阳石板房”等 ; 第二辑为“二重唱”, 包含有歌颂当地山水和模范人物的散文, 如“神峰瑞色”“汉巴清翠”“张小红: 让爱绵延”“金汉萍: 一个师者的日常及其他”等 ; 第三辑为“望他乡”, 收录了作者感怀家乡的散文诗, 包含有“在梦中, 在月河, 和你相遇”“想起那一地的月光”等 ; 第四辑为“家谱笔记”, 主要收录了感怀当地传说、历史记忆的散文, 如“千年龟”“醉鸽和酒”“飞杖引泉”等。
作者简介
陈平军,男,1971年出生于茶乡陕西紫阳,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开始散文诗写作,在《诗刊》《星星o散文诗》《诗选刊》《散文选刊》《散文诗》等报刊发表散文诗近百万字。出版散文诗集《边走边唱》《好好爱我》《心语风影》,其中《心语风影》入选2016中国散文诗排行榜。其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库2008》《中国散文诗人》《中国散文诗》《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等50多个选本。获省级以上征文奖十余次,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散文诗笔会。
本书特色
★我以为,陈平军的《紫阳书》至少体现了这样一种写作理想,即在一种天然的状态中,体现闪光的神性,笔力向下掘进,植根于泥土,笔意却是向上的,灿若云霞,绵延开阔,揭示生活本身,而有着直抵生命现场的快意与光亮熄灭以后语言隐含的复杂和神秘。
——《散文诗》执行总编辑,卜寸丹
★陈平军的散文诗比较好地解决了叙述上如何平衡目标事物的细节和写作者对这些细节如何进行能动性的萃取的问题。他保留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没有任物象蔓延。诗的哲与理仿佛与事物平行,这样的主客双方的互动,对于增强散文诗文本的思想重量十分重要。他作品中的这种才能让我在阅读中感到欣慰。
——《星星·散文诗》名誉主编,周庆荣
★陈平军是散文诗创作的多面手,他善于从寻常的普通事物中发现被遮蔽的诗情,也能从山水、风物、故事、人物、历史传说等发掘出诗意,题材涉猎面广,且常有让人耳目一新的绝句、佳作。读他的散文诗,是一场奇妙的精神之旅。
——《散文诗世界》主编,宓月
目录
车过紫阳隧道
从泗王庙巷进出
大排档
登文笔山
丁酉早春:拜谒陈家院子
瓦房店吊脚楼
与春茶谈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
在白鹤村徐家老宅烤火
在北五省会馆看戏
在东城门驻足
在任河岸边读瓦房店会馆
在泰山庙寻找育婴堂
在悟真观读《悟真篇》
在鸳鸯水边看一只鸟飞过
在钟鼓湾吃三转弯
紫阳石板房
在焕古,探寻一个传说的转折
与贫困决战
下雨天,与贫困户谈心
与扶贫队员书
在三塘村开贫困户数据清洗会
寒月夜,想起一棵漆树一滴多年前的眼泪
街头即景
奶奶,让我们在清明的老家会合
今天,我不发朋友圈
送母亲看病
我的第一个电话号码
戊戌岁首,一场邂逅
纤夫号子
与爱人书
与子书
在停电的夜晚想起我的两个兄弟
……
二重唱
望他乡
家谱记
附录
节选
《紫阳书》: 街头即景 一个背背篓的老伯。 一辆缓缓驶过的公交车。 同时驶过县医院门口。 老伯不合时宜地喘着粗气,身上有些汗味,与相向而来傲慢的二路公交车对视了一下。 互相没有理睬,就毫无表情地各奔东西。 老伯用漫天搜索的余光有意无意地瞄了一眼快速穿过医院走廊的悠长的脚步声或者呻吟声,他心里微微颤动了一下,也许两下。 不知道是不是空气中的疼痛偷走了他汗水的成色,或者闪耀泪光的几张毛票的光泽。 也许,是慢慢悠悠,在街道上蠕动的公交车的喘息,把赶路的老牛那长长的一声叹息逐渐淹没。 这让老伯的脚步愈加沉重。 空荡荡的背篓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搂住在城市里四散逃窜的一声牛哞或者蛙鸣,就连篾条上残留的泥巴也沾上了一缕不可名状的香水味。 这让还想保留一丝乡村骨气的许多张大口白白地张了半天,始终无法出声。 奶奶,让我们在清明的老家会合 这个节气,适合怀念,适合想起你,这是你所不知道的有关清明的弦外之音。 我承认,这个不那么特别的日子很是平庸,不会专门为你在家炒几个菜,温一壶酒,敞开大门,喊你回家吃顿丰盛的晚餐;不会叫你和我们一起讨论今年的收成,也不会让你教我们如何处理有关迎来送往的一些细节;更不会向你请教有关日子如何温馨的秘诀。 四十年了,一切也许都已淡忘。惨淡的月光下,你中意的孙媳妇的不二人选,村口那家长得还比较标致的姑娘早已远嫁他乡,已为他人妇。她早已人老珠黄,逝去了青春的影子,已不再是你心中最初的小芳。 四十年了,在村口进进出出、歪歪斜斜的脚印,和你三寸金莲般的脚步,相互交错,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弹奏着乡村的交响曲。早已分不清谁是谁,谁是谁的谁。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步入中年,娶妻生子,过着庸常人的日子,没有多少财富,只有长短不一的诗句,丈量着无法释怀的光阴。 四十年了,甚至作为你最钟爱的大孙子,都没有抽时间好好在你日渐低矮的长满苦艾的小屋外,做一次短暂的停留,或者哪怕一分钟的徘徊,与你门前的石头做一次目光所及的交流。 太忙、迫于生计,都是苍白无力的借口,懒惰才是最真实的岁月独白,这与你的勤快形成多么大的反差。世间最残酷的是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虽然,我知道你不会在乎这些,这也就越发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就像四十年前风雨兼程的离别后的各奔前程,那些心酸而惭愧的过往。 所以,奶奶,模糊而又清晰的女神,你就安详地躺在老家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躺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等我归来。守着忽明忽暗的火塘,为我的归来再添把柴火,如果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烧一火炉的红苕、洋芋,喂饱我太久的思念。 奶奶,原谅我,我所能做的真不多。不能和你对我的付出相提并论,最多在你门口挂上我苍白的想念,淡淡的一束,不会飘摇太久,世事风雨就会把我的牵挂吹得七零八落。还有几沓纸钱,随着火光明灭,清风一吹,就消失在你门口。如果你在那边钱不够用,还要等到明年。如果遇上我手头宽裕一点,再买一挂鞭炮,引爆我阵痛的脆响,在你沉寂多年的生活里弄出一点动静,表示我已来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