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云开雾散解锁Linux云计算?Linux运维基础

封面

作者:中公教育

页数:12,328页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369733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Linux的日渐推广与普及, 学习使用Linux的人越来越多, 编者从事Linux运维、教学多年, 从初学者的视角撰写本书, 方便广大初学者快速入门掌握Linux基础技能。本书分为七章, 该书从Linux起源讲起, 从最基础的操作系统命令到常用的Linux中的典型服务, 再到操作系统日常综合运维等技术。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云开雾散解锁Linux云计算:Linux运维基础》体系科学,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讲解由浅入深,注重实操与实用性。本书融入了编者多年实际的系统运维工作经验,适合初学者从Linux基本的安装配置与常用命令开始学习,逐步理解和掌握Linux的系统管理所涉及的用户权限管理、应用管理、磁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存储管理、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等领域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实操训练,为今后成为系统运维领域的资深工程师做好坚实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积累。 此外,本书全册采用双色印刷形式,图文并茂。配套视频讲解等增值服务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本书的重要章节提供专业教师的讲解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学习,操作便捷高效。根据图书内容的难易程度,章节视频也有所侧重,有的课程是对图书内容的深层次延伸,有的课程是结合内容进行的案例操作。本书配套的增值视频使读者在掌握Linux基础之上,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录

1.1Linux系统简介1

1.1.1Linux系统的由来1

1.1.2Linux系统特性1

1.2Linux版本简介2

1.2.1Linux内核版本2

1.2.2Redhat版本介绍2

1.3Linux系统安装3

1.3.1Linux系统预备知识3

1.3.2系统安装4

2.1系统基本操作介绍19

2.1.1命令提示符19

2.1.2基本操作命令20

2.2Linux运行级别21

2.2.1级别介绍21

2.2.2级别切换22

2.2.3默认开机级别23

2.3系统基本命令23

2.3.1注销命令23

2.3.2关机命令23

2.3.3重启命令23

2.3.4shutdown命令24

2.4vi编辑器与vim编辑器24

3.1基本操作27

3.1.1命令帮助文档27

3.1.2cd命令简介27

3.1.3ls命令简介28

3.2文件操作29

3.2.1查看文档29

3.2.2管理30

3.2.3文件管理32

3.2.4路径的表示35

3.2.5历史命令查看36

3.3/下的二级36

3.4小结37

4.1shell简介38

4.1.1编译器38

4.1.2shell的作用39

4.2命令分类39

4.2.1命令执行原理39

4.2.2内建命令与外部命令40

4.3环境变量41

4.3.1环境变量的功能41

4.3.2更改环境变量的值42

4.4环境变量配置文件44

4.4.1重启失效44

4.4.2配置环境变量配置文件44

4.4.3命令别名44

5.1正则表达式46

5.1.1正则表达式的概念46

5.1.2保留字46

5.2字符处理51

6.1用户管理56

6.1.1用户创建56

6.1.2用户配置文件56

6.1.3用户加锁、解锁58

6.1.4用户切换58

6.1.5用户删除59

6.2组管理59

6.2.1组的分类59

6.2.2组管理命令59

6.3sudo授权61

6.3.1挂载光盘61

6.3.2使用sudo命令61

7.1用户使用资源限制文件65

7.2文件访问权限设置66

7.2.1文件详细信息介绍66

7.2.2权限配置66

7.2.3的rwx对应的意义67

7.2.4默认权限68

7.2.5安全位(set位)69

7.2.6粘贴位(sticky位)69

7.2.7权限配置进阶70

7.3所属信息配置71

7.4访问控制列表ACL72

7.4.1ACL的功能72

7.4.2ACL的命令72

7.5文件属性设置73

8.1rpm包安装75

8.2yum源安装76

8.3源码包安装79

9.1文件打包81

9.1.1打包命令81

9.1.2文件压缩及解压82

9.2数据备份83

9.2.1光盘镜像备份83

9.2.2数据导出备份83

9.2.3系统备份84

9.2.4数据备份的概念84

9.2.5数据备份实验案例86

10.1磁盘基本概念92

10.1.1磁盘结构92

10.1.2磁盘分区类型94

10.1.3磁盘接口类型95

10.1.4存储设备分类95

10.2fdisk磁盘管理95

10.2.1分区表查看95

10.2.2fdisk分区工具使用简介97

10.2.3磁盘分区98

10.3自动挂载102

10.4UUID的使用103

10.5分区卷标103

10.6USB存储设备的连接104

10.7block存储块104

10.8磁盘扫描105

10.9文件系统中block的使用106

10.9.1inode节点106

10.9.2分区空间存满的原因分析107

10.10find命令总结108

10.11GPT分区108

11.1LVM基本概念111

11.1.1LVM简介111

11.1.2LVM原理111

11.2LVM创建文件系统112

11.3LVM管理114

11.3.1LVM扩容114

11.3.2数据转移115

11.3.3LVM缩容115

11.3.4LVM删除116

11.3.5小结116

11.4swap交换分区116

12.1RAID技术简介118

12.2RAID技术118

12.2.1RAID0118

12.2.2RAID1119

12.2.3RAID5120

12.2.4RAID技术总结121

12.3RAID复用121

12.3.1RAID0+1122

12.3.2RAID1+0122

12.3.3RAID5+1123

12.3.4RAID复用技术总结124

12.4Linux中实现RAID技术125

12.4.1Linux中创建RAID1分区125

12.4.2制作配置文件126

12.4.3故障盘处理127

12.4.4设定RAID监控报警127

12.5给LV配置RAID128

12.5.1制作RAID0级别的LV128

12.5.2制作RAID1级别的LV129

12.5.3RAID1级LV故障修复130

13.1系统配置查看133

13.2系统时间管理134

13.3CPU性能分析135

13.3.1CPU使用率分析135

13.3.2CPU负载分析137

13.4内存性能分析138

13.5sar命令小结139

13.6进程初步管理140

13.6.1程序、进程、线程140

13.6.2进程管理(基础)140

13.7系统综合性能查看142

13.8僵尸进程查杀143

13.9查看系统资源的访问关系144

13.10系统日志管理145

14.1进程调度146

14.1.1进程状态146

14.1.2进程状态切换146

14.1.3进程终止147

14.1.4nohup处理148

14.1.5进程优先级148

14.2守护进程149

14.2.1进程分类149

14.2.2at定点运行进程149

14.2.3cron计划任务151

15.1RHEL7.X服务管理153

15.2系统启动级别管理155

15.2.1开机级别155

15.2.2设置服务开机自启156

15.3引导程序157

15.3.1引导程序介绍157

15.3.2Linux启动顺序158

15.3.3grub简介159

15.4TroubleShooting159

15.4.1grub.cfg文件丢失160

15.4.2默认启动级别修复160

15.4.3root密码丢失修复161

16.1shell脚本运行163

16.1.1脚本基本结构163

16.1.2脚本执行方式164

16.1.3脚本作为系统命令执行165

16.2shell编程166

16.2.1变量166

16.2.2单分支语句169

16.2.3多分支语句172

16.2.4循环语句173

16.2.5循环控制语句175

16.2.6选择语句177

16.3shell编程的特点179

16.4函数调用181

16.4.1函数的定义、调用181

16.4.2函数的参数传递182

16.4.3函数的返回值183

16.4.4小结184

17.1文件系统监控186

17.2CPU监控187

17.3内存监控188

17.4僵尸进程监控189

17.5小结190

18.1内存常见问题(故障)191

18.1.1内存溢出191

18.1.2内存泄漏191

18.1.3内存抖动192

18.1.4僵尸进程192

18.2CPU监控发现故障192

18.2.1业务上涨192

18.2.2读写故障193

18.3系统检测小结193

18.4IPC进程间通信193

19.1查看网络设备信息196

19.1.1网卡的命名196

19.1.2网络参数查看196

19.2网卡配置198

19.2.1网卡配置过程198

19.2.2网卡相关常用命令201

19.2.3RHEL7.0之前版本的网卡配置202

19.3网卡配置文件介绍203

19.4ip命令介绍204

19.5虚拟机网络连接介绍204

20.1SSH协议207

20.1.1SSH简介207

20.1.2SSH部署实验207

20.1.3SSH访问控制209

20.1.4基于SSH的常用命令210

20.2SSH验证方式210

20.2.1加密密钥、密钥对210

20.2.2基于口令的登录方式(即直登方式)211

20.2.3客户端密钥对验证212

21.1NFS服务简介215

21.2NFS服务实验216

22.1samba简介220

22.2用Windows访问Linux共享220

22.2.1Linux中通过samba服务设置共享220

22.2.2Windows客户端访问Linux共享224

22.2.3samba配置共享进阶225

22.3用Linux访问Windows共享227

22.3.1Windows中设置共享227

22.3.2Linux客户端访问Windows共享229

23.1DHCP工作原理231

23.1.1DHCP功能231

23.1.2DHCP服务工作机制232

23.2DHCP服务部署237

23.2.1DHCP服务基本配置237

23.2.2保留IP地址239

23.2.3DHCP服务相关文件240

23.3跨子网分配IP地址241

23.3.1配置独立的DHCP中继服务器241

23.3.2DHCP中继功能与路由功能合并246

24.1DNS简介248

24.1.1DNS的功能248

24.1.2DNS命名空间248

24.1.3命名相关概念249

24.2DNS解析原理250

24.2.1客户端解析顺序250

24.2.2DNS支持的解析模式250

24.2.3DNS解析过程251

24.3DNS服务器部署252

24.4区域文件记录类型总结258

24.5DNS轮询258

24.6DNS主配置文件简介259

24.7DNS转发配置260

24.7.1全局转发260

24.7.2区域转发262

24.8辅助DNS服务器263

24.9子域解析266

24.9.1子域的FQDN直接解析266

24.9.2委派解析267

25.1FTP简介270

25.2VSFTP基本配置271

25.3自定义配置276

25.3.1限制用户访问位置276

25.3.2匿名用户上传277

25.3.3其他辅助设置278

25.4虚拟用户278

25.4.1虚拟用户配置278

25.4.2虚拟用户上传279

26.1ApacheHTTP服务简介281

26.2Apache配置281

26.2.1Apache基本配置281

26.2.2访问控制管理283

26.2.3身份验证管理284

26.2.4其他参数解释286

26.3虚拟主机286

26.3.1功能简介286

26.3.2基于域名的案例演示287

26.3.3虚拟主机管理设置288

26.4SSL安全套接层协议288

26.4.1SSL简介288

26.4.2SSL部署289

26.5PHP安装293

26.6Apache的工作模式293

27.1tomcat简介295

27.2tomcat部署295

27.2.1jdk安装295

27.2.2安装部署tomcat297

27.2.3部署测试页面300

28.1MySQL数据库简介303

28.2CentOS7上MySQL5.7rpm包安装303

28.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306

28.3.1开启二进制日志308

28.3.2查看二进制日志内容309

28.3.3数据库备份311

28.3.4备份工具说明313

28.3.5使用mysqldump导出数据314

28.3.6mysqldump相关选项314

28.3.7数据备份还原316

28.3.8数据恢复317

28.4提高数据库可用性317

28.4.1数据库复制的主要用途318

28.4.2数据库复制的限制与网络故障319

28.4.3主库和从库的复制拓扑结构319

28.4.4数据库复制常用命令320

28.4.5一主二从配置实验322

28.5数据库性能优化326

28.5.1使用索引327

28.5.2使用慢查询日志327

28.5.3使用分区表327

28.5.4使用查询缓存328

28.5.5MySQL实例选项变量调整328

节选

  第一章 Linux系统简介与安装 1.1Linux系统简介 1.1.1Linux系统的由来 Linux系统是一款主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在服务器领域已处于主导地位。现今,在广泛应用云计算的互联网企业,很多应用、服务是基于Linux系统平台研发的,可以说Linux系统已成为当今服务器领域的首选操作系统。 那么Linux系统是从何而来的呢提到Linux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Unix系统。 Unix系统是由肯·汤普逊(Kenneth Lane 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于1969年研发推出的。Unix后来自贝尔实验室流传至全球,成为一款非常流行的操作系统。这二位的另一大贡献是设计了C语言编程体系,其中丹尼斯·里奇被称为“C语言之父”,Unix也正是他们使用C语言编写研发的。 因为Unix具有开源(即开放源代码)特性,所以基于Unix衍生出了众多子系统,如Minix、AIX、HP-Unix、Solaris等,而现今的Linux正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学生雷纳斯(Linux Torvalds)基于Minix发展而来。在1991年10月,雷纳斯发布了Linux的第一个公开版0.02版,进而于1994年3月发布Linux 1.0内核版本,时至今日,Linux内核已经发布到5.X版本。 1.1.2Linux系统特性 与Windows相比,Linux具有如下优势。 ①开放性:Linux遵循世界标准规范,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国际标准,延续了Unix的开源特性,被视为开源软件的典范。 ②多用户:允许多个用户从相同或不同终端上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③多任务:计算机可以同时执行多个运行相互独立的程序。 ④速度和性能出色:在同配置机器上,Linux的网络服务效率是NT的1.8倍,具有稳定性。 ⑤用户界面良好:Linux向用户提供用户命令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和系统调用界面。 ⑥提供的网络功能丰富:Linux具有完善的内置网络。 ⑦安全系统可靠:相对于Windows系统,Linux采用更高、更可靠的安全策略,对于内核的保护也更加完善。 ⑧可移植性良好:Linux支持在多种硬件平台上运行,具备良好的硬件兼容性,具有开源特性,能够在从微型计算机到小型计算机,再到大型计算机的任何环境上运行。 ⑨具有标准兼容性:符合POSIX标准。 ⑩设备独立性:统一把操作系统设备当成文件来看待,只要安装正确的驱动,系统中所有用户都可以以文件的形式操纵、使用这些设备。Linux是具有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它的内核具有高度适应能力。 1.2Linux版本简介 1.2.1Linux内核版本 Linux企业官方并不负责研发完整版的Linux系统,而只推出Linux的内核版本(即系统核心程序),允许其他公司基于内核完成外围程序的研发,并推出自己的Linux产品。因此Linux体系有很多的厂商版本,如Redhat、Mandirva、SUSE、红旗Linux等。 Linux内核的版本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主版本号、次版本号、末版本号。 主版本号:表示Linux内核为第几个主版本。 次版本号:若为奇数,表示Linux内核为开发版或测试版;若为偶数,表示Linux内核为稳定版。 末版本号:表示Linux内核的修改次数。 例如,CentOS 7.0的Linux内核版本是3.10.0。 当Linux发布一款内核版本后,因为Linux开源并使用C语言编写,全球所有系统爱好者都可以自己研究分析其内核,查找漏洞或bug,编写补丁程序,上报官方,经验证测试后,若补丁程序被纳入下一个内核版本中,则可获得一定的酬劳。所以可以说Linux是集结了全球所有人的智慧而研发出的一款系统。 1.2.2Redhat版本介绍 由于Linux官方只研发内核的特性,很多公司会基于内核发布自己的Linux产品,其中有影响力的当属Red Hat公司的Redhat系列发行版,而Redhat系列发行版又分为Redhat和CentOS两大分支。 Redhat是企业版,指的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以下简称RHEL),可以简单理解为收费版;CentOS是社区版,即免费版,它并不是全新的Linux发行版,而是RHEL的克隆版本。RHEL是很多企业采用的Linux发行版本,需要向Red Hat付费才可以使用,之后可得到付费服务、技术支持和版本升级服务。CentOS可以像RHEL一样构筑Linux系统环境,但不需要向Red Hat支付任何的产品和服务费用,同时也得不到任何有偿技术支持和升级服务。 其实Redhat也曾经有过个人版,只是早在2010年之前就被官方宣布停止更新了,现今主流的Redhat是面向企业应用的企业版,其个人版已交由Fedora社区维护。企业中常用的是5.X、6.X、7.X三个面向企业的主版本。CentOS跟随Redhat产品,也具备5.X、6.X、7.X等各版本。本书将以CentOS 7.4为例介绍各项操作。 1.3Linux系统安装 1.3.1Linux系统预备知识 要了解Linux系统的特性,必须先知道其分区的命名规则。一块磁盘加入系统后,会进行分区操作,在格式化后才可被使用,如Windows的C、D、E等分区。但是Linux与Windows的分区命令截然不同,其有特定的命名规则。 Linux中分区名一般由四位字符组成,如sda1、hdb2等,如图1-3-1所示。 图1-3-1Linux常见分区形式 说明如下。 前两位:sd、hd表示磁盘接口的类型。磁盘接口分为并行通信口和串行通信口(俗称并口和串口)。并口磁盘用hd表示,如IDE;串口磁盘用sd表示,如SATA、SA、SCSI、USB。 第三位:a、b表示该类型的接口接第几块磁盘。 第四位:1、2、3等表示本块磁盘内的第几个分区。 例如,sdb3的含义为本机第二块串口盘上的第三个分区。 另外,Linux对于分区的使用也与Windows有很大区别,如图1-3-2和图1-3-3所示。 图1-3-2Windows常见分区形式 图1-3-3Linux常见分区形式 Linux普遍被视为一款树形文件型系统。 树形:Linux中所有的文件、文件夹都存放在一个总的文件夹之下,称为根目录,即“/”。 文件型:Linux把所有硬件都当作一个文件,在系统中进行管理。 在Linux中,不允许在一个分区内直接读写数据,必须为一个分区和一个文件夹建立关联关系,向文件夹中存入数据的实质就是将数据存到分区中。该关联关系称为挂载,挂载时所使用的文件夹,称为挂载点。 注意,在Linux中,用目录来指代文件夹。 1.3.2系统安装 本文以CentOS 7.4为例,以VMware 12.0为安装工具,介绍Linux的安装过程。 打开VMware 12.0,选择“创建新的虚拟机”,如图1-3-4所示。 图1-3-4创建虚拟机 选择“典型(推荐)”,使用默认的虚拟机硬件组成(后期也可根据需要人为更改),如图1-3-5所示。 图1-3-5选择虚拟机配置 若选择“安装程序光盘映像文件(iso)”,则VMware会自动识别镜像版本,按照小化安装模式自动安装Linux系统,此时系统的很多程序包不会被安装,以致影响后续的很多操作,增加复杂度。因此选择“稍后安装操作系统”,如图1-3-6所示。 图1-3-6安装客户机操作系统 指定与事先准备好的镜像版本对应的操作系统版本(此处采用的是CentOS 7.4的系统安装镜像),如图1-3-7所示。 图1-3-7选择客户机操作系统 指定虚拟机名称及安装位置,虚拟机名称表示安装完毕后VMware界面内显示的该虚拟机标签,安装位置表示该虚拟机在物理主机的实际存放位置,建议手动指定到常用位置下,以便后期管理,如图1-3-8所示。 图1-3-8指定虚拟机名称及安装位置 指定虚拟机磁盘容量,即虚拟机在磁盘上能够使用的大空间量,如图1-3-9所示。 图1-3-9指定磁盘容量 配置完成后可以看到虚拟机的配置信息,如图1-3-10所示。 图1-3-10虚拟机配置信息 单击“网络适配器”,打开详细配置。设置网卡连接方式为“桥接”,虚拟机可以借助本地物理网卡搭桥连接到局域网路由器,即通过主机的物理网卡实现上网。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再增加一块网卡或其他硬件(单击下侧的添加按钮即可),如图1-3-11所示。 图1-3-11设置网卡连接方式 选择“CD/DVD(IDE)”,为虚拟机光驱放入系统安装光盘,选择事先准备好的CentOS-7-x86_64-Everything-1708.iso镜像文件,之后会在“使用ISO映像文件”文本框中显示文件名称,如图1-3-12、图1-3-13和图1-3-14所示。 图1-3-12选择“CD/DVD(IDE)” 图1-3-13选择ISO镜像文件 图1-3-14使用ISO镜像文件 单击“确定”按钮,回到主界面后选择“开启此虚拟机”,如图1-3-15所示。 图1-3-15选择“开启此虚拟机”启动虚拟机 注意,虚拟机启动后,存在两个计算机系统,一个是真实机,一个是虚拟机。真实机的界面是Windows界面,虚拟机的界面是字符界面。这两个计算机系统共用一套键盘和鼠标,通过切换键盘鼠标,可以对这两个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从真实机切换进入虚拟机操作界面时,将鼠标指针进入虚拟机的界面,点击鼠标左键即可进入虚拟机,对虚拟机进行操作。由于虚拟机是字符界面,鼠标指针不可见;从虚拟机切换进入真实机界面时,按Ctrl+Alt组合键,即可返回操作Windows界面,对Window界面进行操作。 进入虚拟机安装界面,通过上下按键选中“Install CentOS 7”,如图1-3-16所示。 注意,选中“Install CentOS 7”为直接安装;选中“Test this media & install CentOS 7”为检查光盘后安装,较费时;选中“Troubleshooting”为问题解决,一般在进行系统修复等操作时用到。 图1-3-16虚拟机安装界面 进入图形化安装界面,设置安装过程中的语言为中文,如图1-3-17所示。 图1-3-17选择安装语言 注意,安装过程中的语言并非是系统安装完毕后的运行语言。 进入安装总览界面,如图1-3-18所示。该界面中的“日期与时间”“键盘”“语言支持”三项按照实际配置时区、键盘类型、系统运行语言设置即可。“安装源”选项是指安装程序来源,系统安装光盘在光驱中,因此默认为光驱。 图1-3-18安装总览界面 在安装总览界面中选择“软件选择”后,进入软件选择界面。 ①选择基础设施服务器,运行界面为纯字符界面。 ②选择带GUI的服务器,运行界面为图形界面,此处以GUI界面为例,如图1-3-19所示。 可以在右侧选择一起安装的服务程序,也可以不选,后期需要时再手动安装。 图1-3-19软件选择界面 在安装总览界面中选择“安装位置”后,进入磁盘管理界面,如图1-3-20所示。 图1-3-20磁盘管理界面 选择下侧的“我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云开雾散解锁Linux云计算?Linux运维基础》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