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页数:440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35684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习近平在福州》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的续篇,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采访实录的第五部。 本书同样以讲述者口述记录的形式,再现习近平同志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阶段,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从闽东的宁德地委书记调任省会城市福州的市委书记,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六年。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主持编制被称为“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并坚持不懈抓好实施。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坚持“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狠抓招商引资,着力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国际化大都市”,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保护城市文脉,推动旧城改造,抗击台风洪水,持续关注民生,创设“下基层接访”制度,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强化机关效能,使福州焕发蓬勃生机活力。 本书真实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着眼长远、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大刀阔斧、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历史记录着福州的沧桑巨变,也记录着习近平同志开拓担当、执政为民的领导风范。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坚持为民情怀的生动读本,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学习读物,是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的生动教材,更是广大读者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学习读物。
目录
洪永世 “习书记是胸怀大略大谋大志的领导”
翁福琳 “习近平同志是具有成熟战略远见的政治家”
赵守箴 “近平同志为福州百姓花了很多心血”
方庆云 “习书记为福州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王文贵 “近平同志提出要’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练知轩 “习书记思想很解放,很有担当”
林强 “习书记为保护林则徐遗迹作了很大贡献”
高翔 “在习书记支持下,福州的科技业起飞了”
林爱枝 “习书记教我敢担当善作为”
孙海山 “习书记对民主党派一直非常关注和关心”
陈承茂 “习书记要求身边工作人员要讲规矩、守纪律”
赵汝棋 “习书记那几年是福州发展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
林彬 “近平同志强调要敢做时代的弄潮人”
林文斌 “习书记要求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
陈伦 “习书记让办公厅充分发挥总枢纽的作用”
戚信总 “习书记注重工作的计划性和战略性”
黄维国 “’3820’工程就是习书记给我们提出的’福州梦’”
林壁符 “在习书记领导下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杨木泽 “习书记对棚户区改造倾注了很多心血”
胡冀闽 “一餐一饭系心间,一举一动为人民”
宣建生 “习书记为台资和外资企业落户福建创造条件”
陈向先 “习书记常说’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
节选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一直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疾苦。请您谈谈他关心群众的事例。
方庆云:习书记在福州任职期间,处处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是以关注民生为基础的。比如,抓扶贫工作;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深入基层接访群众、现场办公;提倡“ 马上就办”;提倡执政为民,多做好事、多办实事;每年元旦春节带领 五套班子看望慰问五保户、困难户 …… 这都是他关注民生、关心 群众的具体体现。
他亲自抓全市最贫困的永泰县,这个县也是全省 23 个重点贫 困县之一。他经常深入到永泰县的贫困乡村,具体指导开展扶贫 工作。根据永泰山区地大、林多、温泉丰富的特点,习书记提出 “ 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永泰县经过多年努 力开发,现在已经成为旅游重点县,被国家列为首批“ 中国天然 氧吧”。永泰县的 12 万亩林区作为全国首批林业特色小镇,通过 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建成了设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 能完善,以提供森林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为主要特 色,融合产业、文化、社区功能的创新发展平台。永泰县从习书 记制定的发展战略开始,根本改变了贫困县的面貌。
在习书记任上,大力推进了提升福州人民居住条件的棚户区 改造工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习书记到福州任职之初,就深 入街头巷尾、市民家中,了解群众住房情况。在调研中,习书记 了解到,福州这个地方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再加上防洪抗灾条件差,闽江几乎每年都会泛滥,洪水会涌进街巷。千百年来,群 众都在这种条件下生活,因此大部分房屋不能用遇水浸泡就膨胀 粉化的砖头建造,只能用木材搭建,而老百姓又没有条件购买好 的大块木料,都是用很薄的木板搭建,房子在这种条件下也不能 盖得很高,过去福州的房子基本就是一层半的结构。当闽江泛滥 的时候,水涌入街道,老百姓就会把门打开,把水放进屋里来, 否则薄木板墙承受不住压力会倾倒。等洪水退了,再清理一下地 面。福州的木板房每年都经历这样的浸泡,时间久了就东倒西歪,木板之间的缝隙到处都是,不仅漏风,蚊虫进入房间也会 畅通无阻。于是许多老百姓就用报纸把里面糊起来,经年累月, 一层一层,整个房子都成了纸糊的。所以福州过去也有个外号, 叫“ 纸褙福州城”。习书记到老百姓家中,看到很多家庭住在这 样东倒西歪的木板房里,几代人挤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既没有 卫生间,也没有自来水,群众居住的环境破烂不堪,卫生条件很 差,祖祖辈辈天天早上倒马桶,生活十分艰苦。习书记经过调查 后,认为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大事,一定要帮 助老百姓解决住的困难。他多次与城建部门一起开会探讨,提出 治理闽江泛滥和棚户区改造两个项目要同时上马。第一,不能让洪水再漫入市区,要解决防洪堤问题;第二,市民要住上像样的房子。
首先,习书记决定加高、加固防洪堤,使闽江福州段境内 153 公里从头到尾形成坚固的钢筋水泥的防洪堤,建成共投资了46 亿多元,一举解决了千百年来的洪水泛滥问题,加强了防汛安全,群众再也不怕“ 水漫金山”了。但涉及棚户区改造,就不是 短时间能做好的事了。习书记统筹各方资源,对棚户区分期分批 进行改造。当时福州的条件不行,除了不多的高楼、机关单位、 三坊七巷以及一些地势高的地方之外,几乎都是棚户区,要占到 整个福州城的百分之七八十。而当时市里又没有那么多钱一下 全都改过来,所以只能根据规划逐步推进。在习书记任上,有大 量的棚户区改造完成,政府帮助规划,群众重新建房,一批一批 这样改造下来,一座一座条件比较好的房屋建设起来,水、电、 下水道、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也具备了,居住条件得到巨大改善。 在习书记到省里工作以后,福州市还是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推进, 最终福州市的棚户区几乎消失了。这个规划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居 住问题,使绝大多数市民有了好的居住条件。历经了这些年的变 迁,福州市旧貌换新颜,群众对政府的工作评价很高,对居住条 件的改善非常满意。
习书记到福州任职不久,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群众疾 苦,提出“ 四个万家”: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 家事。他不仅提出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的工作方法,还身体力行去 做,组织干部去做,不断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习书记在调 研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群众口碑大大提高,干部们也由此体会到为民做事、为民造福的 成就感,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由此,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理念 也就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