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德旭,杨·卢什卡
页数:35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644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一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新变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书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和捷克两国金融体系和制度的变迁与转型,通过对两国金融体制、货币政策、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等)发展以及金融对外开放等的具体阐述,探讨了中捷两国金融转型的趋势和方向——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现代金融制度,并对转型经济体银行业和零利率时代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书既有对两国金融历史变迁的描述和总结,也有对未来金融转型方向的探讨;既有基于金融理论的系统分析,也有针对两国金融实践的深入考察,是了解中捷两国金融历史和金融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何德旭,1962年出生,湖北潜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工程,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金融创新、金融安全、金融发展、资本市场、公司融资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十余项第一最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出版和发表成果逾二百部(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杨·卢什卡,博士,捷信集团首席对外事务官,卫生经济学家和公共财政专家,在捷克政府和多个国际组织工作过多年,拥有布拉格查理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三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学位。参与了捷克医疗体系改革,与国际合作伙伴创立了多个公共卫生联合项目。专注于将大数据、数学模型和行为经济学应用于医疗和金融领域。曾担任捷克卫生部国际关系特使,在此岗位上,积极推动在捷克开设了一家中医教学诊所,开设卫生健康方面的研究生课程、人道主义合作以及疫苗和流行病学方面的全球合作项目。曾在北京协和医院担任访问学者。2018年,因推动中捷医疗卫生合作,尤其是航空医疗救援合作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
目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体制探索与重建(1949-1977年)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1978-2012年)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新业态(2013年至今)
第四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成就与经验
第五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创新
第二章 新中国货币政策框架70年:变迁与转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货币政策框架探索(1949-1977年)
第二节 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与完善(1978-2012年)
第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及新特征(2013-2019年)
第四节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突出挑战与未来转型方向
第三章 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变迁与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证券市场(1978年以前)
第二节 证券市场萌芽发展(1978-1991年)
第三节 全国性资本市场形成及初步发展(1992-1998年)
第四节 现代化证券市场规范发展(1999-2019年)
第五节 中国证券市场体系发展成就
第四章 新中国金融监管的变迁与调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监管起步(1949-1977年)
第二节 中国金融监管的适应性发展(1978-2016年)
第三节 适度混业监管(2017-2019年)
第四节 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
第五章 新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变迁与探索
第一节 金融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历程回顾
第三节 中国对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探索
第四节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经验总结与反思
第六章 开放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以捷克为例
第一节 转型之初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
第二节 捷克货币政策的“三难”困境
第三节 货币危机
第四节 寻找新的货币政策体系
第五节 结论
……
第七章 转型经济体银行业的若干问题
第八章 零利率时代的货币政策
第九章 缓解家庭财务压力的一些尝试
附录
节选
《中国与捷克:金融的变迁及转型》: 2008年,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开发银行于2008年12月7日获准以发起设立的方式改制,设立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00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3%和48.7%。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面纳入商业银行监管范畴,初步建立起资本约束机制,资本充足率11.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截至2008年年底,36家一级分行、312家二级分行和19564家支行全部核准开业,基本完成与邮政企业的分离经营、分账核算和成本费用追溯调整,初步建立财务会计预算、核算体系,开始按照商业银行要求独立运行。城市商业银行加大跨区域发展力度,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有33家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包括省内省外)设立54家异地分行(含开业和批准筹建)、29家异地支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进入新阶段,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重庆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成功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08年年底,改制组建银行类金融机构185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2家,农村合作银行163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1966家,地(市)统一法人社7家。跨区域投资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江苏和浙江等省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战略投资异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成功入股秦皇岛城市商业银行;常熟、张家港和天津滨海3家农村商业银行设立异地支行,一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9年,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稳步推进。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国家开发银行出资350亿元设立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并出资收购航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股权,初步建立子公司的资本约束机制和监管模式,以及母子公司、银行和非银行业务之间风险隔离机制。中国进出口银行坚持政策性银行定位和服务职能不变,通过修订章程,补充资本,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2009年,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持续深化,各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组织机构扁平化改革、事业部制和流程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加大内部评级法的开发力度,积极准备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稳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注重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进一步增强资本约束意识,不断提高资本质量;审慎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化程度继续提升。2009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实施战略转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广电日生保险公司50%的股份,与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共同成立长生人寿保险公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入股西安市商业银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入股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中国保险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保险市场基本建立。2006-2010年,中国保险公司数量由93家增加到146家,保费收入由4931亿元增加到1.47万亿元,总资产由1.5万亿元增加到5万亿元,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与此同时,一批资本充足、内控较为严密、服务和效益较好的现代保险企业快速成长。在2006年年初3家保险公司资产过千亿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10年已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保险公司在中国金融市场和国际保险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资本市场也实现了重大发展和突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市场整体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特别是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证券期货监管部门以及市场参与各方牢牢把握市场发展大局,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强化监管效能,使资本市场总体平稳健康运行、功能得到较好发挥,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