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电视新闻评论:从本体到跨媒体的话语功能考察

封面

作者:朱婧雯

页数:228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90191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研究视角放置于评论体裁的话语功能之上,以当前大众话语场与主流话语场的区隔为切入,挖掘电视新闻评论在询唤主体、达成话语权力方面的功能与效用。在方法上尝试采用多模态的话语分析方法和针对评论节目内容、跨媒体平台评论选题分布等多个层面、不同角度的对比量化分析,为当代电视媒介尤其是国家型媒介机构在引导国家话语、传播国家意识形态方面提供一种路径观照。书中以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为例,梳理了电视新闻评论的话语生成历史,描绘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体系的基本形态。书中借助话语分析、框架分析等理论,对中央电视台部分新闻评论栏目的具体评论话语做出多角度的研究,结合大量实例,为今后相关栏目的创作和话语生产提供范式参考。

作者简介

朱婧雯,文学博士,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副研究员、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东盟影视与动画学院讲师、影视系副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委会理事,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理事。从事影视艺术传播教学,参与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认知传播学”、部级课题“中国电视发展史”,主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重点课题“‘地缘叙事’视域下中国-东盟纪实影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主持3项省校级课题。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电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人民网传媒频道转载。担任《广播电视教程》副主编工作。一项成果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等奖,两项成果获省级学会奖。主要研究领域:认知与传播理论,影视史论与批评。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重难点
第一章 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去“神话”建构:国家话语的电视传播路径
第一节 传媒视野中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起源
一、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中性观照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主体“询唤”
三、电视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二节 电视传播意识形态:一种国家话语与“神话”修辞
一、费尔克拉夫、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路径
二、巴特“神话”修辞的符号话语解读
三、电视新闻评论:国家意志的视像神话
第二章 从日常叙事到国家话语修辞: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框架建构
第一节 议题设置:央视新闻评论栏目对国家话语的彰显
一、横向选题:多元评论栏目的观点覆盖(话语定性)
二、纵向选题:特定议题的全方位深度评析(话语生产)
三、小结:纵横视角下国家话语的价值彰显
第二节 “叙事流”与框架:以央视《新闻1+1》的节目样本为例
一、视角定位
二、结构逻辑的铺设
第三节 修辞表意:以《新闻1+1》节目文本为例
一、内容修辞:抽象议题的具象表达
二、形式修辞:内在情态的声像复现
三、话语修辞:社会场域的“全景”纳入
第三章 从个体认知到国家认同: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话语实
第一节 话语议程设置
一、“决定人们想什么”
二、“影响人们怎么想”
第二节 大众舆论引导
一、“活动舞台”——舆论环境的营造
二、“聚光灯下的舞者”——舆论形象的塑造
三、“头脑中的图像”——舆论意涵的认知影响
第三节 民族共同体建构
一、符号规约
二、环境规训
第四章 平台互联与话语互动:国家话语的泛媒介生产
第一节 平台互联:央视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的多维空间
一、“电视+”评论植入
二、“跨媒体”议程覆盖
三、“融媒介”话语复现
第二节 话语互动:央视新闻评论话语角色的动态演绎
一、“询唤”:国家话语对大众焦虑的抚慰疏导
二、“收编”:“意识形态”“八卦”“艺术”的话语共鸣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央视新闻评论传播国家话语的路径思考
一、从“电视评论”到“国家话语”
二、从“单向评论”到“观点互动”
三、从“观点争鸣”到“认知共鸣”
四、从“认知共鸣”到“行动共识”
余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附录十一
附录十二
附录十三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电视新闻评论:从本体到跨媒体的话语功能考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7826.html